-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
摘要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更好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中职学校应当立足国家对职业教育要求,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路径,牢牢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为国家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意识形态;方法
学校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四有”青年的育人高地,更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中职学校有责任着力构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学生意识形态的自觉与自信,切实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一)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普遍较低
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受政府政策的引导,许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自己没有明确定位,有读高等学校的愿望却文化成绩较低。多数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学习动力,自信心不强,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甚至对未来产生恐惧。
(二)意识形态不强,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八岁,处在青春期与青年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尚未成熟稳定,意识形态十分薄弱,主要分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过度欣赏自己,自我观念过于强烈;另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缺乏自信。过分注重自我需求的实现或是心理失衡而缺乏自信都会造成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责任感缺失,道德行为与思想观念严重脱节,使其在意识形态中严重缺乏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
(三)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不甚完善,面对不良诱惑的自制能力不足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取得快速进步,与之存在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孵化出较多的不同意识形态。不良的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它们借助极为便利的网络媒体、以使青年学生产生短暂愉悦刺激的方式。中职生本就处在意识形态建立的关键时期,面对多变性、差异性的网络思潮,往往暴露出他们网络传播的信息鉴别能力差,不能准确判别出信息的侵蚀性,不能坚定的抵御不良信息的诱导等缺点。
二、中职学生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现状
(一)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对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其次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大多依托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其德育能力的考核力度不够,形成了“重技轻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中职学生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过度注重学生“智育”,轻视“德育”,重学生专业教育,轻学生社会主义主流道德意识和形态的培养,致使意识形态教育在中职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欠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来自社会、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就业压力,使得在中职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德育与智育的相对失衡。而在学生德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由于欠缺明确的达成目标与细致的规划,致使意识形态教育出现目标过大、内容过空的形象。
(三)缺乏完整的德育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一批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德育工作人员,但是职业院校教育环境复杂,教育对象多样化,在新的形式与挑战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并不完善,意识形态教育任务并没完全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课堂中。另外,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刚毕业就登上讲台,缺乏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教育能力不足使得教育队伍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三、中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对策思考
(一)坚持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不断增强其吸引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践行,才能真正做到坚守初心、不辱使命。1、站稳立场,把握方向;2、加强学习,把握理论;3、坚定信仰,铸魂育人;4、勇于实践,改革创新。
(二)立足传统文化,使意识形态教育与之有效结合
泱泱中华,历几千年风雨,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民族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均有良好的、明显的、丰富多彩的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立自强等良好的民族品格在丰富民族文化的体现过程中,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丰富中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形式,优化并开辟中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新途径、重视学生近距离、实际性、生活性事件与传统名族文化在意识形态教育角度的凝练与升华。
(三)加强意识形态实践教育,不断拓展教育的新路径
校园是学生生活最重要场所,是学生意识形态养成的练兵场。校园里的廊宇亭台、花草树木、墙画壁影是凝聚着人文力量的文化符号;校园里的读书声、研讨声、唱歌声、欢笑声是学生精神风貌的真实表达;校园里的板报评比、经典诵读、歌唱比赛、团课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是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教育。中职学校应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有意识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学生点滴校园生活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四)加强学生教育管理者思想意识形态管理
要做实做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育才、学校管理全过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等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把师德师风要求一把尺子卡到底。
四、小结
中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群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导性地位,认真贯彻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到中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和时代的紧迫性,将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渗透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技双馨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