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目的论视角下的游戏汉译英翻译研究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手机游戏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市场规模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国外市场拓展欠缺的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游戏语言的翻译问题。目前针对手机游戏尤其是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手机游戏的汉译英研究较少。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手机游戏的文本特点,对手机游戏《原神》的官方英译版本进行分析,探究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游戏;《原神》;翻译策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层和更持久的力量。《原神》是米哈游研发一款的开放世界角色扮演游戏(即 Role-playing game,简称 RPG),于2020 年 9 月 28 日开启全平台公测。《原神》曾多次夺得中日韩甚至欧美国家 AppleStore 排行榜首位,根据全球移动应用商业情报分析机构 Sensor Tower的报告显示(不包含安卓渠道),截止到 10 月 27 日,《原神》首月以 2.45 亿美元的流水超过《王者荣耀》(2.16 亿美元)成为全球游戏流水冠军以及有史以来首月流水最高的游戏之一。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原神》英文版为例,分析并论述游戏文本英译的特点以及游戏汉译英对外部游戏市场翻译文本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游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文本的翻译策略以及解决方案,以期能给中国手机游戏的英译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理论基础
(一)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 Theory)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最早由学者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即译文取决于翻译目的。此外,该理论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但其地位却有主次之分,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Reiss & Vermeer,1984;Nord,2001)
(二)目的论对手游翻译的指导意义
由上文可知,弗米尔认为翻译的最高法则是目的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目的论解放了译者,将翻译的一一对应转变成以目的论主导的翻译标准体系。从内容和功能属性来看,游戏本身就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这一特点与目的论原则高度契合。首先,游戏作为继传统八大艺术之后的第九大艺术,作为交流和娱乐的重要一环,在电子产品不断普及的今天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其次,中国游戏产品走出去,其目标对象就是玩家,其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戏向外推广的成败。得到目标市场玩家的认可,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行为。因此,目的论必然是游戏翻译的理论基础。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原神》英译案例研究
游戏翻译质量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应该以英译文本是否符合目的论原则以及是否符合国外玩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为衡量标准。本文尝试对游戏中的游戏名称、角色名字、以及游戏中诗歌文本等元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翻译策略。
(一)游戏名称的翻译
《原神》的英文翻译为“Genshin impact”,“Genshin”这个名字并非是英文名,而是由日式罗马音弄出来的。首先,从发音上来讲,对于英语国家群体而言更容易去念,也更容易被人看懂和接受,根据目的论,当一个游戏走向国际的时候,尽量保持游戏名称特性和识别度的前提下,让主流受众觉得好读、好记、好传播。其次,谈及游戏本身,《原神》的游戏定位是一款二次元游戏,众所周知,二次元的发源地就是日本,日式罗马音的翻译也在游戏初期成功打开日本市场,为日后游戏在全球发展打下基础。
(二)游戏角色名字的翻译
《原神》的世界观下截止到3.3版本共分为蒙德,璃月,稻妻,须弥四个地图,分别对应不同的国家,其中蒙德对应中世纪西欧,璃月对应古代中国,稻妻对应古代日本,须弥对应古代印度,根据不同的国家人物名称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各不相同,如蒙德国家人物角色在最初中文取名是根据英文名称直译为中文名字,例1:芭芭拉,来源于英文名“Barbara”,例2:阿贝多,来源于英文名Albedo,因此在蒙德角色任务名称翻译中只需回译为角色本身的英文名字,让国外玩家可以产生熟悉感。而在璃月国家也就是代表古代中国的国家,为达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角色名称采用音译法,例3:胡桃,音译为“Hu Tao”,例四:钟离,音译为“Zhong Li”。这两种翻译方法都有助于玩家更直观的理解游戏内容。
(三)游戏中诗歌文本的翻译
《原神》的剧情中也设计了许多诗歌文本的翻译,如角色温迪念的诗“我要说的故事,开始于旧蒙德……”,英文版文本效仿十四行诗,格律工整考究。文章认为:本诗有明显的模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痕迹。原因如下:1、本诗为叙事诗,却采用了五步抑扬格;2、本诗为米哈游自创的“二十行诗”,采用了与十四行诗极其类似的分节(Quatrain)形式——四|六|六|四式;3、在节Ⅱ、节Ⅲ的末尾,都采用了“出律”的形式,也就是故意不押韵。莎士比亚对古英式英雄体诗的改进,也是在每一节的末尾采用“出律”;
4、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样,本诗的最后一节要比前几节短,并保持着严格的Couplet。用中文形容,就是“工整的对仗”。这种结合十四行诗的诗歌创作也考虑了国外市场的需求。
三.结语
游戏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在跨文化的游戏交流中必须寻找目的论和游戏翻译的有效切入点。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商业行为中引入“目的论”这一概念,不仅是要向消费者展示商品,更是要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最终能够成功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因此在游戏名称翻译中要把“目的论”作为整个翻译过程的首要准则。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游戏的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游戏的翻译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强调游戏翻译的商业价值,一定是在保留游戏艺术、文化、审美等价值的基础上,不可为盲目追求商业价值而丢弃游戏的艺术结晶、文化内涵及语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黄俊洁.(2021).“手游”本地化翻译过程中有关中国元素的翻译——以《王者荣耀》为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14),188-191.
[2]刘姝秀.(2021).游戏环境下的中国文化输出探索——以《原神》为例. 科技传播(08),112-114. 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21.08.040.
[3]罗慧芳 & 任才淇.(2018).本地化和机器翻译视角下的对外文化传播. 中国科技翻译(02),24-26+54. doi:10.16024/j.cnki.issn1002-0489.2018.02.007.
[4]王雨.(2017).目的论指导下的游戏软件名称本地化翻译策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09),355-356.
[5]陈奇.(2017).目的论视角下游戏本地化翻译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1702&filename=1017162582.nh
[6]房璐.(2016).目的论指导下的游戏软件本地化翻译策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02),103-108.
[7]房璐.(2016).游戏名称翻译策略分析. 英语广场(01),29-30. doi:10.16723/j.cnki.yygc.2016.01.016.
[8]崔启亮.(2015).全球化视域下的本地化特征研究. 中国翻译(04),66-71.
[9]符阳.(2013).游戏软件本地化中游戏文本翻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华大学).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2201&filename=1013341098.nh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mobile ga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ith a huge market size, but at the same time faces the problems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lack of foreign market expansion.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problem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game language.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Chinese to English on mobile games, especially those containing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Guided by teleology and combined with the 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ga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 of the mobile game Genshin Impact and explores its translation strategy.
1.Keywords: teleology; Game; “Genshin Impact”; Translation strategy
作者简介:
史欣桐(1998.6.7),女,汉族,籍贯:辽宁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2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笔译,研究方向: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