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双语媒体号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

摘要:作为一种能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更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并将其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成为学生的教学助手,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升,从而实现教师想要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语文课程实施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论述,并对实施方法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和“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研讨等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学习经验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应与学生自身具体状况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对语文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持续推动项目式学习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品质。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化学习,是指在某一具体教学进程中,按照某一项教学计划形式,以一定程序和流程来实施具体学习任务。具体而言,“在开展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项目式教学时,学生需选择并运用最优教学内容,在实践体验、内部吸收、探索创新学习中,得到相对全面、准确的专业知识,并最终生成专业技能,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实践。”换言之,项目式学习能将学生所学习知识和技能嵌入到具体情景中,但教师需注意怎样进行语言知识传授,并将学生个体和日常生活结合。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更多认识,以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它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从一定角度,使教师抛开自己的错误认知,摆脱自己的教育误区。所以,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一)跨学科学习,让项目化学习更具综合性

跨学科是项目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它既是一种深入研究性学习,又是一种以任务群组为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实际操作,把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起来,扩大语文应用范围;在将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需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育。例如,在“戏曲天地,尺寸舞台展风采”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利用查阅资料方式了解与戏曲有关的基础知识,学会画出戏剧脸谱,并学会唱出一首戏曲的唱词;录制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播放。欣赏中外名剧精彩片段;写一个脚本,并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将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整合一起。进行跨学科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戏曲文学的主要特征,还领略到戏剧的美妙之处,体会到它的迷人之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审美教育素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升。

(二)在课程教学中重构语文课堂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从被动吸收到主动吸收,主动吸收所学知识。项目式学习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动漫游、主动探索,由于项目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对其感兴趣,当学生兴趣提高后,他们就会主动对语文知识加以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的研究过程充满乐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语文。在目前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可把情境创设与分组研究结合,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提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对语文教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乐趣,同时,还能利用群体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变成一个真实的思想家,从而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比如,在课文《猫》中,教师可采用情境式方法,让学生对猫的特点、习性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它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感受自己所处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自己的语言知识进行真实的感受和反思。另外,学生也可通过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途径。

(三)明确任务落实项目,锻炼关键能力

在初中语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落实是最重要的步骤,教师将任务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可以高效、有序完成项目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并且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楚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推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发展。将单元项目化教学为例,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言诗文单元,这四篇文章利用凉亭或者湖光山色美景,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雄心壮志,它们是文言篇章中借景抒情的典型。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项目化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特有的魅力?首先,对同文异赏的写作进行设置。对同类型文本,分选出不同学习方法,展开赏析和展示,对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其次,为这一单元语文基本知识竞赛活动进行选题。要求学生将作者生平简介与代表性著作、重点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等材料加以搜集,在选题、出题、答题赛中,可实现积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基础。第三,为学生制定诗歌阅读教学计划。在以学生为主体,完成读写能力训练后,开展朗诵交流会,不仅能提高阅读质量,且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一套自我评价问卷,并对其进行归纳思考。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古文中描写风景和旅行的文体特征,从而达到学生对课文的领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一定在核心素养观念指导下,将素质教育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且不断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需将项目教学与语文课堂有机融合,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设计持续优化,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正.混合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校园,2021(9):46-49.

[2]刘欣.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项目式学习案例的研究设计[J].新课程,2021(36):116.

[3]许秋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1(25):44-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