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新”背景下,围绕音乐基本要素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的策略实践研究

学术与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笕桥小学 310009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新”背景下,如何通过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基本要素是音乐表达的基础,但在音乐教学中,中段声音表现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本文基于影响中段声音表现力的原因分析,探讨了一系列策略来提高中段声音表现力,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增加学生审美体验。

关键词:双新;学生音乐基本要素;策略实践研究;声音表现力

引言: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基本要素的重要任务之一。音乐学科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 14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的表达和组合来传达情感、展示美感,对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这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一、影响学生音乐基本要素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忽视音乐表现力训练

随着”双新”实施,教育的目标不再仅是传授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教育者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此外,教师可能更关注学生的乐理知识和技巧训练,而忽略了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会缺乏在音乐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能力,无法通过声音表现力来传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错失表现力培养关键时期

音乐学习离不开表现力的培养,音乐基本要素离不开声音表现力。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关键时期通常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大脑发育较为迅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也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如果学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就会影响到声音表现力的培养。成年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变差。此外,成年后的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和时间限制,无法专注于声音表现力的培养。

二、学生音乐基本要素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有效方式

(一)研究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

中段声音表现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研究音乐要素并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在演奏中准确表达音乐要素。学生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结构、曲式和动态变化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素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人音版教材《月亮月光光》时,教师可以带学生研究歌曲的音乐要素,如较强的节奏感使歌曲易于记忆和跟随,旋律简单易学的歌曲符合儿童的音域和音乐理解能力。和声的稳定性和简单性,使得歌曲更易于学唱和演奏。学生通过基本音乐要素的理解,进而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二)分析表现方式,优化歌唱教学

分析表现方式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表达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专业歌手的演唱视频、听取音乐专家的解说等方式,可以深入了解中段声音的表现要求。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优化歌唱教学的目的,在歌唱教学中,结合声乐练习、呼吸控制、共鸣调整等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中段声音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音版教材《童心是小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式,展示出快乐、自由的情绪,不仅表现了该歌曲轻快的曲调和欢快旋律,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舞蹈、表演或各种创意展示方式,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优化综合评价,激发情绪情感

优化综合评价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反馈和指导,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声音的表现力、情绪的传达等方面,以鼓励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激发学生的表演力,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走向,指导学生如何用声音去表达其中的情感。

例如,教师设计综合评价项目,要求学生以《小螺号》为主题。学生以《小螺号》的旋律和主题为基础,进行即兴创作,可改编旋律、加入自己的创意,展示对音乐的个人理解和表达,评价时可以考察他们的创造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对情感的呈现。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价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融入音乐中。

(四)研究典型案例,提升教学技巧

研究典型的音乐表演者或音乐作品,可了解如何运用基本要素来表现音乐。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或著名音乐家的演奏录像进行观摩和学习。观察表演者在演奏过程中如何运用身体语言、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注意他们的呼吸控制、音色的变化以及技巧的运用等。在研究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进行反思和实践。

例如,经典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不仅有明确的歌曲结构,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如识别歌曲的主题、副歌和间奏等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分小组或者全班合唱,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经典案例教学,教师在不断地实践当中提升了教学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双新”背景下围绕音乐基本要素培养中段声音表现力的策略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研究,对促进小学音乐综合教学水平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是艺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表现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音乐基本要素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音乐要素、分析表现方式等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表现力,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并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共同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郑音. 音乐基本要素对于音乐创作的影响[J]. 音乐创作,2017(7):122-123.

[2] 左欣,卢乐彤. 从音乐美学之角度看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形式要素之关系[J]. 参花,2021(24):83-84.

[3] 李晨霞. 试论声乐教学中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J]. 活力,2010(2):16-17. DOI:10.3969/j.issn.1007-6263.2010.02.014.

[4] 林丽霜. 以情带声声声传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音乐体验带动歌唱情感表现的实践与探究[J]. 考试周刊,2021(5):151-1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