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路径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理解、吸收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高阅读质量,减轻学生阅读负担,更加深入地领悟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基于此,本文对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路径
引言
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分析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文本细读不仅仅是一种深度阅读方式,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探究,将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全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应用文本细读,下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文本细读概述
将文本细读指导模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文本细读要把文章看为一个整体,并进行积极拓展、探究,通过不同的语言元素来归纳和梳理线索,为解读整个文章做好准备[1]。在文本细读体系中,要认识到语境对文本语言和词汇的含义有着最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逻辑顺序以及标点符号等,以理解文章的核心价值。
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相比,文本细读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传递的情感,明确学习目标,更加深入理解文字美感和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因此, 文本细读可以显著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路径
(一)从整体到局部,把握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经过精心挑选,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知识简单的阅读,无法理解其内涵,阅读的效果自然不会提升。文本细读要求学生先从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对文章的大致结构和思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读,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每个部分的内容[2]。通过从整体到局部,对帮助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出发,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结合文章中提供的线索,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感受到亲人之间的深厚爱意;再把控局部内容,通过观察父亲的外表、性格和态度等来体现出父爱的伟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要用心去爱护自己的亲人、朋友。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快速融入到课文所创造的氛围,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二)解析重点内容,理解文章含义
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尤其是对于文章的重点语句、段落甚至标点符号进行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观潮》阅读教学中,教师从语言结构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重点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雨具,结合图片、食品等,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能够理解出作者观潮时的情感态度,对于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创设阅读情境,提升教学实效
阅读是学生增长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阅读中,通过掌握文章的写作框架、语言描写等,能够显著丰富学生的支持储备,强化学生语言描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精髓。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火烧云》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描述的景象,仅仅通过文字难以感受,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火烧云的各种颜色和形状变化,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学生感受到大既然的神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真切体验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描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结合课后练习,构建全方位阅读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同时要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让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传统单一的作业设计形式相比,教师要积极创新,用更有创意的形式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参与感,在阅读总能够收获更多。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更要加强创新,用富有创意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完成作业,在作业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古诗三首》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经能够熟读诗词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度。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还可以设计亲子作业,让家长陪伴孩子复习、背诵古诗词。通过这样新颖的课后作业形式,极大的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挥课后作业的最大价值。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通过文本细读,形成良好的学生方法。例如,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时,让学生收集和课文内容、主题相关的文章,并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分享阅读经验,展示阅读结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五)完善教学方法,理清文章内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技巧。例如,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活动,比如主题演讲或话剧,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理解文字预警,掌握文章的内涵[3]。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和思考,获得更丰富的感受。当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在进行文本细度时可能受到一些限制,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结束语
文本细度作为一种阅读模式,对于小学阅读教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动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局部细节入手,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课后探索,从而构建全方位的阅读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文本细度的帮助下,通过阅读收获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淑慧. 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出版者不详],2020:230-232.
[2]李艳.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139-140.
[3]仲秋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实践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3(15):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