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校合作,助力复学之路 针对因心理疾病休学后复学学生家校心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与研究媒体号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摘要:近几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比例逐渐上升,心理疾病也成为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普遍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来维持基本的社会功能。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稳定之后,学生才可正式进入复学阶段。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属于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具有不定性,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而言更是如此。若在复学后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不按照医嘱服药治疗,或者仍存在发病期的相关情况,则容易进一步加剧心理疾病的危害。对于目前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应加强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复学。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疾病;学生;复学

引言

青少年时代作为青春、朝气蓬勃的成长阶段,学生不仅面临生理上的发育,也面临自我意识的成长。在该成长阶段上,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情绪、行为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当学生的心理疾病状态显著时,部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在心理层面上患有相关疾病。根据2021年国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国内6到16岁儿童青少年整体的心理疾病患病情况为17.5%。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人数较多,同时也包括对立违抗障碍和重型抑郁等,都属于常见的青少年学生心理疾病。上述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青少年学生群体不能坚持学业并进入短暂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家庭层面

(一)定期带领学生复诊

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在休学前,多数情况都由学校心理中心转接专科心理医院的方式进行就诊,学生本人与家长方面对于就诊行为较为被动,但作为学生法定监护人,有义务和责任,针对学生的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做好复诊,通过详细、完整的陈述学生病情,帮助医生就学生的心理疾病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做到准确的心理诊断。其次,家长还需和学生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告知学生的诊断情况,通过积极与学校沟通的方式,确认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恢复社会功能。随着学生群体心理疾病的不确定性和类型不同,家长方面,首先需要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准确综合评估,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确认其是否具有复学的能力或者资格。[1]

(二)向学生提供丰富地情感支持

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家长应转变传统观念,了解心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心理疾病情况有个正确的认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多了解、多倾听、多与学生共情,通过积极情绪的引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逐渐转变心态,并获得家庭情感上的支持。其次,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患有心理疾病期间,会向家长反馈学校方面的压力。对于家长而言,面对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压力反馈,应积极和学校做好沟通,协助校方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学生后续的复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家长也应对学生的压力进行疏导。

(三)帮助学生做好复学准备

心理疾病作为青少年学生群体不能继续坚持学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仅通过临床层面上的缓解疾病症状,还不能全面意味着学生能够复学。家长需要陪同学生一同讨论与面对复学可能遇到的困难。因心理疾病休学的学生在复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来自于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有形或无形中给予学生心理压力。对于心理疾病刚恢复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疾病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情况。家长方面也应做好前期的复学准备工作。如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于学校设置的“火箭班”存在较大的排斥感,这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疾病恢复的因素之一,或者当其他学生询问复学学生为何休学时,家长也应帮助学生做好应对措施。最后,学生在正式复学后,还会面临作息与学习任务上的困难,家长也应帮助学生在起居作息上进行调整,使其逐步适应复学后的生活。

二、学校方面

(一)提高复学学生关注度

根据因心理疾病休学学生的心理恢复情况以及复学后的适应表现、人际关系表现以及精神状态表现等,学校方面可通过走班跟读的方式,使复学后的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生活以及学业任务。在此过程中,学校方面应派专人跟踪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对于学生存在的或者突发的心理疾病症状,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学生家长,做好学生的妥善安排安置。[2]

(二)做好复学学生的动态监护

在复学学生的动态监护上,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积极联系班级同学、心理委员或者宿舍管理员,综合评估复学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综合性评估的基础上,积极与复学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隐性心理问题,并将信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三)做好复学学生心理咨询

在复学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上,学校方面应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充分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使家长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个具体了解,学校方面应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教师的心理辅助、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复学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复发。当学生心理出现异化特征时,需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做好联系学生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相关准备,避免学生心理疾病进一步的恶化。

结语:

综上,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发展背景下,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根据青少年学生群体常见的心理疾病,家庭与学校、社会等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复学、高效进入复学、稳定进入复学。

参考文献:

[1] 逄桂博. 防控疫情复学前后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防控[J]. 女人坊(新时代教育), 2020, 000(006):P.1-1.

[2] 贾晓娟. 抗疫复学后学生心理干预与调适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21, 000(027):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