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读后续写教学中伏笔的巧妙运用
一、引言
“读后续写”是在全国多个省份新实施的一种新高考题型,对福建省来讲,刚实行两年。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给定的大约350词的一篇文本的基础上,先读懂文本大意,再结合着给定的两段的首句,写出一篇150词左右的符合逻辑衔接,情节连贯,结构完整的短文。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写作方式,要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思维空间。读懂文本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产出,是阅读文本的内化和迁移应用。因此,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要努力教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文本,高效的续写需要在有效的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因此,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如何读、读什么、怎么读?正常读后续写文本都是以记叙文为主的,在读懂六要素:who、 when、where、what、how、why,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怎样来解决呢?这六要素看似简单,实际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圈圈点点,画出关键词。在此,笔者结合学生在文本阅读常遇到的困难,给出了三种伏笔解读技巧:主题伏笔、物件伏笔、性格伏笔,以期实现在续写中与原文的自然衔接。
二、续写中“伏笔”解读的意义
由于这次高考刚刚实行的新题型,学生们在阅读理解材料或者完形填空已经养成了粗线条的阅读,寻找关键词句,并进一步的精读推敲,没有从篇章整体进行思考来进行做题,长期粗放式的阅读已严重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情节的合理延伸,以至于还没有充分理解原文本的情况下,就匆忙动笔,造成读后续写效果不佳,甚至偏离文本的主线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等等。学生续写大多存在以下的问题:主题意向或与原文的主线没有合理的发展;人物性格特征解读不到位;时空处理不当;因此,本文笔者将从以下三种“伏笔”加以引领,为学生能够写出语言得体、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内容丰富的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三种“伏笔”在读后续写中的巧妙运用
(一)巧用主题伏笔,扣动情节发展
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如果考生主题偏了,不管他的语言多么丰富,逻辑结构多么的严谨,都一定要降到低档。可见,紧扣主题很重要,那么在续写过程中,我们如何让读者快速捕捉?
最容易找到主题的,当然是标题,如果有标题,直接拿来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学生可以快速进入主题语境,所以在阅读文本前,要认真观察有没有标题?如果读后续写是记叙文的话,经常会在第一段的首段或者不远处找到主题,更多文章主题是隐性的,散落的,需要读者结合文本的显性物件以及情感线索,有效的提取关键信息,确定故事深处蕴含的主题伏笔。高考英语试卷的题量很大,时间很紧迫,很多考生连标题那么显性的主题伏笔也常常会没有看到。所以在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带着主题伏笔意识,及时圈圈关键信息,学生就有可能更有效的与原文主题照应起来,达到命题老师的心理预期,从而提升读后续写写作效果。
(二)巧用物件伏笔,构筑合理情节
“伏笔”常常在文本中看似顺带描述的一个自然动作或者一个物件的出现,看似闲笔,其实是为后文续写埋下非常好的隐线或物件。如何引导学生来发现这个物件,这个物件其实是为全文的发展提供一个显性的线索。正常情况下,这个原文的物件跟下文续写会有一段的距离,当读者沉浸式的阅读时,由于时间紧迫,读者很容易忽略前文所提及的物件,无法合理的连接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时,作者可以巧妙的将物件再次提起,推动故事情节,形成跟文本闭环,让读者有一种又惊又喜又合情合理的阅读体验,会有很惊讶的一种舒适感,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例如,在一篇森林迷路读后续写中,一对夫妇到森林旅行,在途中因为夫妻吵架,妻子索性独自去森林中行走,结果在森林中就迷路了,在森林中待了两天两夜,在这个过程,她努力寻找自救:脱下黄色的衬衫,寻找一块空地,挥动她的衬衫,然后下文,我们就可以结合这黄色的衬衫是比较显眼的,在森林自救,消防员衣着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所以以这个为物件来展开,当直升机在头上盘旋时,如何充分利用这个黄色衬衫不断挥动,来引起注意,成功解救!让老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环环相扣的感觉。物件在文本中基本是以名词出现的,都可以找得到,不要强行嵌入,否则会造成节外生枝的感觉。
(三)巧用性格伏笔,传情达意
人的性格千变万化,要认真读懂读后续写文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揣摩人物的设定,这样子的人物特征会有怎样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才能使故事有比较合乎故事情节发展?
比如2022年的全国一卷高考题作文中,一位残疾的孩子David在平时经常锻炼,但是他天生残疾,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他犹豫要不要参赛?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因为他长期参赛,所以身体还是不错的,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应该参与了。但是,因为他残疾,个别考生在续学过程中描述David像脱弦的箭一样飞速冲出去,结尾设置主人公获得第一名, 这一情节与原文中的主人公腿脚不便的实际情景缺乏协同,就是不合理的,没有努力解读文本主人公的特点,夺得冠军是不可能的,只能坚持跑完,赢得大众的赞赏。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主人公的坚持毅力以及克服自己身体缺陷,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结束语
伏笔的寻找与运用是续写者与原文作者的一次跨时空的交流。笔者在两年的教学中发现,主题伏笔、物件伏笔、性格伏笔的巧妙使用,能让学生在主题指向明确的情况下,快速勾勒出文章的大意,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上下文合乎逻辑的情节故事,并在文末进一步点题,回扣文本。当然,伏笔不仅仅只有上面三种,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还要继续关注心理伏笔、语言伏笔、时空伏笔等多种方式,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以期写出更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1]Labov, W.(1972)Language in theInner Cit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陈玉娟 “语境理论在高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