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剪纸艺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运用与传承研究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立德树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传承却不乐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濒临失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剪纸艺术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剪纸艺术的传承现状思考,积极研究对策,希望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学体系”,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剪纸艺术继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践运用;传承
一、剪纸艺术的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和冲击,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很多口传心授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比如剪纸艺术陷入濒临失传的境地。青少年儿童与传统技艺文化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1]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已刻不容缓。
二、剪纸艺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意义
(一)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用朴素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小培养,而青少年的身上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剪纸艺术在初中校本课程中的开设和研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劳动人民创造力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他们朴素的感情也许就隐含在那小小的剪刀上,在那一张张的剪纸作品上,通过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二)促进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反映了中国渊远深奥的传统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在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上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开展剪纸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学生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剪纸创作的工具简单易得,只要你想,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学习。一个人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通过剪纸活动对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其大脑开发,对剪纸内容的构想和设计也能锻炼儿童或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剪纸活动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剪纸的传统美学特点,学会感知美、创造美,促进审美 情趣的养成与提升。[4]
三、剪纸艺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过程
(一)自己创编校本教材,彰显校本特色教育
教学要有章法才能出效果。所以,剪纸教学要有影响,先得有自己的章法与规则。研究初期,我大量参阅资料,网上的,相关剪纸方面的书籍,不断学习民间剪纸相关知识和技法。通过反复探究和摸索,确定了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剪纸校本教材。从开设剪纸课开始,学生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剪纸培养训练,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报名参加。为了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学到知识,本学期我采用了分段剪纸教学法。第一阶段,从最容易的对折剪纸开始(即对称纹样或两个一样的纹样。)第二阶段,剪二方连续。第三阶段,剪四方,五方、六方、八方纹样。剪纸方法上也深入了一步,由明剪到打暗口。这种既普遍,但由浅入深的剪纸方法,每一个学生基本能接受。经过一期的培训,他们克服了畏难的情绪,基本掌握了一些剪纸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要求剪出合格的纹样。有个别学生在老师要求的纹样基础上还有不小的创意。
(二)让学生欣赏,体验形式美感,激发学生求知欲
剪纸艺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美的装饰,而且它同汉字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表达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反映着民众的生活情感与情趣。剪纸的不同方法,剪纸图案的构图表现可以让学生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欣赏各种不同的剪纸作品,享受纯朴的美感,能引发学生对掌握剪纸艺术的渴求。剪纸活动所采用的材料较简单,学生也易于学习操作。学习中能让他们在观察、欣赏、玩味中体会美,感觉到美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美的再现就产生在平凡的刻剪中,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三)让学生尝试,在示范教学中引发学生创造意识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孩子的潜能。我潜心观察着每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地发掘他们的潜能。孩子们都有一颗灵心,经过良好的开发、训练,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也就培养出善良的心灵。这种开发、训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学一点儿“手工艺”,剪刀就是这种“手工艺”中较能挖掘孩子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
虽然我们现在非常提倡让孩子们自己自主的创作,但是在剪纸教学中示范性教学占有很重的比例。往往在示范教学中孩子们能从你的表现过程中受到启发,而每一次的示范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往往同一个技法,剪刀的不同走向,却带来不一样的画面,在示范中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般总是在上课前就示范自己的作品,然后看看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设计作品。大家一起欣赏,一起鼓励,一起欢笑。
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每一次当我作示范时,教室里静得出奇,他们好像喜欢屏住呼吸,怕一丁点声音会破坏我的剪刀的走向,我的作品往往会送给最会聆听的孩子。有时我也请学生上来示范,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上来争当小老师,因为在剪纸课上他们没有课业的负担,他们有的只是快乐和轻松。一次好的示范也会给孩子们的作品创作创造良好的前提。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为哪个学生会因为所谓的纪律不好而受到批评,因为每个孩子都在渴求着知识,都在自己不停地创作。这样的课堂氛围也是其他学科中所看不到的,教室里经常是这样一幅景象,孩子们手拿剪刀和纸在悠扬的乐曲中自由地剪着。我一直认为音乐是很重要的,它在孩子们创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的,你没看错,我们通常会在轻快悠扬的音乐中让纸张在我们指尖飞舞。
(四)有条不紊地推进课程实施,传承创新剪纸文化
为了保障学生的剪纸学习效果,学校制订了可行的剪纸教学进程,保障每个月都有四堂剪纸课。七年级学生通过对称剪这类课程的学习,了解了剪纸的基本历史,激发了剪纸的兴趣,学会了剪纸工具的使用和剪纸基础纹样的运用;八年级学生通过剪花草、动物、人物、图稿创作这类课程的学习,熟练了基础的剪纸技法,学会了用剪纸表现自己的想法,提升了剪纸艺术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实践经验采取了“观察—探究—创作—拓展”的教学流程,对剪纸教学的研究也会有目的、有计划地稳步推进。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剪纸活动,提高学生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是推进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剪纸相关活动展现了自己的剪纸技艺,提升了对剪纸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了让学生接受传统艺术的立体熏陶,学校给剪纸艺术兴趣班搭建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在进行剪纸制作的同时也能了解民间剪纸工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剪纸作品装饰展活动,学生将自己保存和收集的剪纸作品装饰进行展览,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类剪纸作品展和现场展示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剪纸信心和兴趣,线上学习剪纸艺术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故事。
(六)剪纸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厚重特色教育内涵
《纲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学体系”“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尝试将将剪纸教学和语文、美术、体育等进行了有效结合。随着剪纸教学的推进,学生已经能用剪纸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用剪纸的形式把语文的诗词表现了出来,用不同的剪纸把诗词的情景再现。比如一只大白鹅、一湾碧水、一株柳树等,《咏鹅》中白鹅高歌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一块大石头,一支箭羽、一处杂草,一人引弓,《塞下曲》中将军夜引弓的场景仿若眼前。每一张剪纸作品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诠释。如果把一个班的学生的作品都装订成册,那就是学科文化融合的深度体现。此外,动漫设计、体育健身等等学生日常生活场景都频频在学生的作品中出现。通过实践可知,剪纸和其他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还能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作力。
(七)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剪纸艺术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很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我校风雨长廊的走廊上的文化宣传栏都设有剪纸风格设计,镂空的设计处处彰显剪纸艺术得魅力,古色古香。班级区域活动中也会创设相关风格的区域,班务日志、励志语录等;每逢元旦迎新之际,教室的玻璃上都会贴满了民间剪纸故事及图案。我校设有两间剪纸专用教室,教室里有配备齐全的多媒体电脑,方便学生在学习时间或课余都可以到剪纸教室进行剪纸创作。
四、剪纸艺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收获
(一)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脉络图如下:
笔者将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并且编进了本校的剪纸艺术校本教材里,每一个内容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根据课程的完善程度进行补充,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衍生出更多的教学内容。
(二)总结出了剪纸艺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和学期结束后的一系列活动,如我行我秀活动、剪纸作品展示活动、小组共同体活动、节日庆典设计、贺卡设计等不同形式的剪纸创作活动实现了与语文、美术、体育等其他学科的融合。还比如,剪纸绘本创作课程,笔者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唐诗为主题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小组合作拼贴好情节后,派出代表把编写小组的剪纸故事拿上台来进行展示,并且要说一说这张拼贴画背后的故事。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参与度也非常高。
(三)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
1. 走进历史,多角度分析的教学策略
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深挖剪纸内涵,从民族风俗、剪纸流派、剪纸技法的角度带领学生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从文化冲突的角度教育学生理解剪纸艺术的价值。
2. 建立多元化课堂形式的教学策略
除了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线上剪纸博物馆、剪纸工作坊、小区调研、剪纸讲座等,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剪纸艺术,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
3. 注重多种教育方式综合运用的教学策略
除了在学校学习剪纸知识和技能以外,家庭、社会的氛围和影响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纪念馆、风俗景区等都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场所。
五、剪纸艺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体会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给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知识,更应具备相当广泛的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反省、反思、探究和改革的态度,对教育科研活动有着强烈的冲动和愿望,对教育工作环境中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才能很好地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其平台上得以发展。一路走来,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每次上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自己对民间的剪纸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剪纸水平也在提高,我还饶有兴趣的剪刻起了十二生肖、喜鹊登枝、鱼戏莲叶......同时,在剪纸课程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欣赏能力,体现和发扬了民族艺术的魅力和精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1]巢 果. 传承与发展剪纸校本课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31.
[2]崔旭伦. 传统剪纸艺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践运用与传承研究[J].电影画刊,2021(1):68-70.
[3]唐娜,刘娟. 传承剪纸艺术 争做向美少儿 ——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20(25):106-107.
[4]王娜.传承民族文化,让剪纸艺术走进幼儿园[J].好家长,2021(36):22.
作者简介:王珍荣(1982—),女,汉族,湖北鄂州人,大学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