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教育与研究媒体号
成都石室蜀都中学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的目光和视角放在了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上,教师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并从中获得健康教育,就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思考,并对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中学生可以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他们还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缺少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不利于他们释放学业上的压力,久而久之便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一定的伤害,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部分家庭在对孩子的教养方面也存在不当的一面,除了家长思想较为古板,还存在简单粗暴的打骂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学的快节奏学习模式。加之,中学阶段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环境的情况,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离家的经验,在刚开始住校时可能存在无法适应的现象,此时的学生学习压力也很大,可能会因此出现焦虑和困惑等情绪,使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与同学无法很好相处,在沟通上存在不畅,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上问题长时间的积压不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息冲击着我们,中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所影响。具体而言,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各方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信息的辨别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极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和思想观念所影响,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健康分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生活健康、思想道德健康几个方面。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自我评定以及行为准则等有很大的影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不进行干预和疏导,会出现焦虑和抑郁,以及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对此,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减轻学生心理问题,使他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在中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认知,形成博大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一)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向上的心态,更有利于学生借此为自己的内心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线,以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以及烦恼。此外,通过为中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应对学习压力以及其他心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鉴于此,学校方面可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借此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可以和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中学生也可以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和处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也都是不同的。为此,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教师在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计划,切勿采取同一种干预方法,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组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从而使中学生的心理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打造高质量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的方式,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级责任体系

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常态心理,第二种是轻度失调心理,第三种是严重病态心理。对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分级责任体系的方式,针对中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情况,以不同级别的干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当然,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简言之,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分级责任体系,为中学生打造一个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联合家庭教育,切实有效地去除中学生身心上的消极因素。

四、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广受关注的问题,除了对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中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教师应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此基础上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同时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当然,还要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促使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对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集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20(30):142-143.

[2] 王旭莲.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21):73-75.

[3] 刘坚.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22(11):91-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