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日语翻译研究
摘要: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同时,翻译员不仅必须具备非常优秀的交流能力,而且必须对对方所具有的语言发展优势和人类发展中的差异加以全面认识。翻译不仅仅包括语言方面,还和文化交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每个参与翻译项目的人士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工作,不然将会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产生干扰,不能发挥交流沟通的功能。
关键词:日语翻译;语言文化差异;对策
一、日语的文化特征
(一)日语表达方式较为含蓄
日语日常表达方式都是相当含蓄委婉的,比如说,想问对方索取了某个东西,但并没有直接说明需要表达的内容,而只是通过某种委婉而含蓄的表达方法;这样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所表述的内涵总是含糊而不明确,语气不是肯定而又是非否定的;因此在交流中若没有把要听的话说得直接清楚,便会给人以某种模糊的感觉。但在中国无论是在生活中与人对话还是在开展项目中都会给人明确答复,使用的是一个肯定的态度,两者的语言文化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无法采用一致的思维方法来翻译。
(二)日语的称呼用词具有一定的等级性
日本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日本的社会等级思想是非常强烈而根深蒂固的,无论在城市社区中还是在农村国家中,辈分、学历、性别、身份地位的差异表明人们所对应的级别不同,男女级别、长幼级别都十分的清晰明了,所以,在与人相处的环境中在话语沟通方面应该按照严格的阶级顺序,按照与之地位相符的话语加以沟通表达,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必须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保持一致性;因此,在日本男女地位一直是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况,男性的社会地位通常比女性的社会地位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语言表达,男性在说话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着一种命令式的态度,比较的强硬,而女性在表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总是以语气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柔弱。
(三)注意使用语言的对象
日本是等级观念非常强烈的国度,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庭中,人和人之间进行沟通都需要顾及对方的颜面,不管对方做出了怎样的事,尽量保证不在公共场所进行阻拦;而且都很愿意对别人甚至是一般交情的朋友给予帮助,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为上;而在现实的文化背景下,当某些地方碰到不公正的事物,要勇于表达,勇敢站起来表明自己不同的看法,愿意支持别人[1]。
二、日语翻译以语言文化差异为基础的必要性
翻译是为了把某种语言转变成另一门语言,它是两种语言的重要桥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两个不同的语言联系到一起,可以传递思想、交流借鉴知识;由于翻译涉及到的是不同的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把某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必然要考察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的相同与差异;但是在从事日语翻译工作的情形下,翻译人员并不能完全了解我国汉语文学的博大精深,或不能了解日本国的文化特征和历史,不知道两国语言文化的区别,使日文翻译出现一定的遗漏与不足;所以日语翻译的工作应该以语言文化差异为基础,翻译人员除了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行为习惯等,译出正确和符合对方文化特征的话语,从而成为文化推广的大使。
三、如何处理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一)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素养
为了实现翻译人员可以准确适应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这一目标,在校进行教育时,教师必须注意中日文化的比较,并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中日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履行另外两个使命。第一,在日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中,教师应注重人文环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习者更直接地感受其人文环境,认识汉语文化与日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再然后,教育机构必须通过帮助学习者扩大在日语学习之外的阅读与沟通,来认识中日文化间的不同。而以上两个目标的实施,将促进学习者提高对中日差异的认识,并推动日本跨文化教育机构由传统教育方式向学生自觉选择的转变。当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建立平等和包容的文化观,并在进行以上两个工作的基础上了解在中日差异的发展过程中,不受自我价值观的约束。另外,在日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中,老师不但必须引导学习者接触与中日文化差异相关的更多知识外,还必须把这些文化渗透并纳入单词教学、语言教育、汉字教学以及阅读教育之中,因此老师也必须把日语教学转换为中华文化的教学互动,并促进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日本文化思维中获得更多的日语知识[2]。
(二)注意语言表达的暗示性和语言的委婉表达。
森山拓郎是一位日本学者,他的学术研究分为四种类型:直接拒绝、搪塞拒绝、谎言拒绝和延迟法。坦白地说,直接拒绝法是一种给直接拒绝对方而不考虑关系或保留面子等的方法,通常,使用此方法是针对于与对方的交流不多,也没有明显的亲密关系的情况。在平时的口头沟通中,直接拒绝与搪塞式拒绝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一般来说,采用谎言拒绝与拖延,这和日本人的委婉是密不可分的,长期以来,这也一直是日语的一个使用惯例。为减少日语翻译活动中的问题,在表述意思上应该注重委婉传达,但应仔细掌握材料或话语中实际要传达的意思,要有条理地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这有助于他人了解译文的意思和理解译文背后的思想,此外,当用日语表达时,还会有一些有趣的句子,只要不影响原文的含义,可以使用部分翻译的转化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步伐日益加大,同许多发达国家间的协作和交流也在不断深入。任何一种国家的语言文化都是经历着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不同的语种都具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特点,也就要求在进行日汉语翻译工作的时候,充分理解它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樊捷.旅游日语翻译和中日文化差异的探讨[J].当代旅游,2021,19(18):43-44.
[2]刘雪.关于旅游日语翻译和中日文化差异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1(08):84-85+89.
作者简介:王新玥(2000.5-),女,籍贯 :四川省安岳县,汉,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