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时代意义

富裕媒体号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教育数字化正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国内外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着手研究,探索我国数字化转型期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时代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悄然发生变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开启教育未来的重要战略举措并作出积极探索实践。我国亦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作为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 国外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

放眼全球,世界多个国家和组织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开启教育未来的重要战略举措。

联合国2022 年 9 月 召开了教育变革峰会(Transforming Education Summit),以应对全球教育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 古特雷斯在开幕致辞,他指出目前存在教育危机,教育在迅速促成教育鸿沟,应积极努力变革教育。

该次大会呼吁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教育危机,如教育理念的落后、课程设计的狭窄、教师薪酬偏低、终身学习理念的缺失以及被数字鸿沟带来的学习差距加大等等。大会呼吁全球各国要重新构想教育系统,应更重视教育边缘化群体的学习机会,缩小世界教育差距,力争通过教育促进世界的公正、可持续性及和平。

此次大会倡议从以下五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学校建设,学校应更具包容、安全和健康。应加强学校数字技术能力,为未来的教育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相对传统教育,要注重赋予学习中价值观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积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并积极学习增强知识储备,学校要积极营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空间并为教师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四推动数字化学习与转型。要缩短因数字化基础设施差异带来的贫富地区教育差距,同时要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用户信息权、隐私权、文化权及民主参与权的保护。五是加强教育融资的系统性改进,促进高效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系统的公平。

除此之外,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相继制定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和出台相应报告,旨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变革。

欧盟委员会早在2017年就呼吁教育系统应为“数字时代”做准备,迄今为止出台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和《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两份文件。作为《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的延续,《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更细致更有可行性,指出要促进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并针对数字技能的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0年制定了《经合组织国家的教育数字化战略:探索数字技术教育政策》,该文件分析了教育数字化面临的挑战,如教师和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面对的挑战、数字鸿沟所带来的不平等风险、用户隐私及安全的保护。

法国2023年1月发布《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该文件指出数字教育是事关经济增长、创新乃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该文件针对教育行政主体的合作、学生数字能力的培养、教师数字资源的供给、信息化服务所面对的挑战制定了对应的行动计划。一建立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数字化等公共政策共享服务;二是加强学生的数字能力培养;三是建立数字技术的教育社区;四是为教育部信息系统制定新规并服务于用户,如基于灵活性和用户体验提高服务顺畅度和质量、培养生态责任感等。

从世界各国和组织所发布的政策文件和采取的措施来看,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消除教育鸿沟、为受教育者带来更公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围绕此目的的实现提出应关注以下方面: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系统安全保护、教育互助与教育鸿沟的消除等。

三 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

为促进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近年来制定了多个政策文件。

“十二五”期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总体部署。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2)》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通过覆盖城乡的教育西安西华体系建设,教育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十三五”期间。2016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出现的信息与教育两张皮等现象,并提出新的部署。指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并指出教育信息化要更好的服务立德树人、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职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培育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202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在该文件中,具体指出了要建设的方向。加强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创新数字资源建设、丰富数字资源供给服务、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教学模式构建和学生评价方式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素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纵观我国近十余年教育数字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应用到创新的历程,目前正处于创新赋能以及深化融合阶段。

三 教育数字化时代意义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一 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能满足人民对教育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二 缩小教育鸿沟,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缩小不同地区、不同校际的教育差距。三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提供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和学习共同体。

当然教育数字化转型也面临诸多方面需要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化的管理、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和学习者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优质资源的建设、教育技术生态与教育生态建设、优质资源与课堂的深入融合、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方式的创新、用户信息安全等。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方洁,阚阅.全球寻求危机中的教育应对 联合国召开教育变革峰会[J].上海教育,2022(32):44-47

[2]杨宗凯.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N].人民日报2022-11-2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