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应用路径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观察学习是幼儿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基于幼儿的年龄发展特性,通过观察来模仿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做到: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做游戏互动的参与者;注重幼儿个性差异;活动实施方法多样化。
关键词:社会学习 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 路径
一、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到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方面,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观察幼儿日常行为,保持良好的日常记录习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实施活动时,认真观察幼儿的参与行为及态度,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间树立一个优秀榜样,充分的鼓励与支持,例,学前儿童主动收拾、整理玩具,教师可以给予口头表扬,对此行为给予赞赏,然后亲自示范如何分类整理玩具,把玩具依次放进玩具箱里,整理玩具区,指导学前儿童独立整理玩具。总之,教师要重视榜样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学前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
二、做游戏互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不应该是领导者、舞台管理者、旁观者,而应该是游戏的参与者、指导者,教师的游戏心理会影响教师的行为,进一步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情感及积极性。在游戏中,学前儿童会观察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边缘儿童”的态度。在“餐厅”外的观望者的案例中,儿童因为性格内向,对于游戏,只是作为观望者,很难参与进去,这种情况下,教师是如何做的?教师是带着他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进入游戏的时机和理由恰到好处,既帮助其参与游戏,给其如何主动交往提供了示范途径,没有刻意的去帮助他,刻意的帮助会给被帮助者造成心理的不适,甚至更惧怕主动参与到集体游戏中,教师和他以同样的身份参与游戏,更容易被接受,也让其他人慢慢的接受他参与游戏中。
三、注重幼儿个性差异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个体差异性,不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认识和行为的一致性,幼儿的个性差异,会存在认知、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年龄阶段发展特征,还要生活中增加观察,掌握幼儿的不同的个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首先,以幼儿兴趣点出发,积极的创设社会教育环境,多了解其想法,观察他们的活动兴趣所在,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活动区域,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想法,勇敢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不盲目跟风选择,坚定自己想法。其次,游戏中观察并了解儿童想法。在游戏开始后,教师避免当旁观者,要做游戏的记录着和指导者。做好记录,便于分析。关注不同活动区域的儿童的反映。再者,鼓励儿童合作游戏。教师可先示范,如何合作,让儿童模仿,体会合作游戏的乐趣和重要性,学会合作的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游戏开始前,教师除了示范外,还要讲述清楚游戏规则,给幼儿留有思考和答疑的时间。
四、活动实施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实施活动,根据活动性质和幼儿兴趣等,让幼儿参与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时,除了考虑幼儿兴趣外,还要考虑儿童熟悉的社会环境,基于现实的需要,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实施活动时,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其讲述规则,明确游戏如何开展,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提升幼儿语言技能。另一方面,整合活动资源,包含社区资源,幼儿园资源等,强化直观教育。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去,教师要制定合理而清晰的训练规划,不能一味追求训练高度,更不能无根据的降低训练要求,要结合幼儿发展特性,以儿童为本,制定合理的实践训练流程。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其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增加真实体验感,走近生活,贴近生活。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发展,利用好其模仿学习的特性,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师要在游戏中与幼儿沟通互动,了解幼儿内心想法,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尊重幼儿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增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实践性效果思考[J].刘婷.教育教学论坛,2018(51).
[2]儿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领域的新探索[J]. 屈振辉,肖熙,桂艺,刘亦盈,职业教育研究.2023(01).
[3]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适应性培养路径[J]. 王智聪,赵伟,职业教育(下旬刊).2023,22(01).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二版)[M].彭海蕾.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