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动态增强MRI参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富裕媒体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省 奎屯市 833200

摘要: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可通过定量参数反映组织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微创、可重复,因此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评价DCE-MRI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详述如下。

关键词: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乳腺癌;诊断;预后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乳腺癌患者96例,纳入乳腺癌组,纳入标准:女性;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并经全身放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排除远处转移;临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曾接受局部放疗或病灶切除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疾病者。另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0例,纳入良性病变组,均为女性,且无恶性肿瘤疾病史或其他严重疾病。乳腺癌组年龄29~62岁,平均(43.73±7.29)岁;均为单侧发病,导管内原位癌19例,黏液腺癌33例,浸润性导管癌44例。良性病变组年龄26~60岁,平均(42.65±6.74)岁;乳腺纤维腺瘤39例,乳腺囊性增生症11例。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DCE-MRI检测方法

1.2.1扫描方法

采用飞利浦1.5T核磁扫描仪,乳腺专用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取俯卧位,双乳自然悬于线圈检查洞穴,分别进行T1WI、脂肪抑制T1WI、脂肪抑制T2WI序列、DWI序列扫描,观察乳腺病灶形态,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可初步判定为乳腺癌。再行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设置:FOV360mm,TR3.8ms,TE1.7ms,层厚2mm,矩阵160×300,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剂量0.2mL/kg,对比剂流率3.0mL/s。

1.2.2图像分析

由两名影像学专业医师进行盲法独立阅片。将扫描得到的图像导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制作时间-信号曲线(ime-signalintensitycurve,TIC),判断曲线类型:Ⅰ型:增强扫描后信号持续增强;Ⅱ型:增强扫描后信号逐渐增强,达峰值后维持稳定;Ⅲ型:增强扫描后信号逐渐增强,达峰值后逐渐减弱。取肿瘤实质成分强化较明显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避开钙化、坏死组织及腔隙、血管,系统自动计算得出速率常数(Kep)、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每个区域测量3次,取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DCE-MR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TIC曲线类型比较两组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IⅢ型曲线占比高于良性病变组,I型曲线占比低十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DCE-MRI定量参数比较乳腺癌组Kep、Ktrans、Ve均大于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温死亡组、生存组DCE-MR定量参数比较死亡组Kep、Ktrans、Ve勾大十生存组(P<0.05),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ROC曲线显示,Kep、Ktrans、Ve单独及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67.40%、80.00%/87.90%、50.00%/83.70%、90.00%/76.70%,对应的AUC分别为0.748、0.869、0.750、0.931。

3讨论

本文主要观察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乳腺癌患者96例及乳腺良性病变者50例,分别纳入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均行DCE-MRI检查,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定量参数,比较两组TIC曲线类型及定量参数检测值,乳腺癌组患者根据治疗结束后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两组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III型曲线占比高于良性病变组,Ⅰ型曲线占比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组Kep、Ktrans、Ve均大于良性病变组(P<0.05);死亡组Kep、Ktrans、Ve均大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显示,Kep、Ktrans、Ve单独及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67.40%、80.00%/87.90%、50.00%/83.70%、90.00%/76.70%,对应的AUC分别为0.748、0.869、0.750、0.931。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乳腺钼靶X线的病灶成像质量受邻近组织影响较大,临床通常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乳腺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角度、多断层成像的特点,随着对比剂的使用,在常规平扫基础上出现了DCE-MRI,使成像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由于乳腺肿瘤组织生长较快,血供丰富,血管壁通透性较强,有大量动静脉瘘,因此对比剂注射后呈现“快进快出”的特征。TIC曲线可评估肿瘤组织血流动力学状况,本研究显示,两组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Ⅲ型曲线(快进快出型)占比高于良性病变组,Ⅰ型曲线(缓慢上升型)占比低于良性病变组,与既往研究一致。乳腺癌患者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肿瘤组织血供情况密切相关,DCE-MRI定量参数反映对比剂扩散后重新回到血管内的速度,Ktrans反映对比剂从血管内往外扩散的速度,Ve为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当组织血管灌注减少时,血管外细胞间隙增加,故Ve值发生改变,上述参数通过肿瘤组织强化及血管分布、血管通透性状态,反映肿瘤组织血管新生及血流灌注情况。根据本研究结果,乳腺癌组Kep、Ktrans、Ve均大于良性病变组,与既往研究一致,提示DCE-MRI定量参数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死亡组Kep、Ktrans、Ve均大于生存组,提示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ROC曲线显示,Kep、Ktrans、Ve单独及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67.40%、80.00%/87.90%、50.00%/83.70%、90.00%/76.70%,对应的AUC分别为0.748、0.869、0.750、0.931,提示三项定量参数联合检测对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DCE-MRI定量参数Kep、Ktrans、Ve是具有生理学意义的增强参数,可监测肿瘤组织微血管灌注及渗透状态,进而对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或手术预后进行预测和评估。

综上所述,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定量参数Kep、Ktrans、Ve联合检测可在一定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未来尚进一步扩大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9):63-6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