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目的论视角下《精灵鼠小弟》汉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富裕媒体号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儿童文学是切合儿童年龄特点、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文学作品。本文对《精灵鼠小弟》汉译本的翻译技巧进行研究,发现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需充分考虑文本特点、儿童读者的阅读水平和习惯、目的语环境下的文化规范,合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生成流畅生动的译文。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精灵鼠小弟》

《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是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创作的中篇童话,于1945年首次出版。作品讲述了一个叫斯图尔特·利特尔的,长得像老鼠的男孩在人类世界斗智斗勇求生存的温馨故事。该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自出版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对《精灵鼠小弟》的教学研究(杨春梅,2020;戴崇洁,2016);从功能对等视角出发的研究(林启妍,2021);归化策略的使用(江凤霞,2020);儿童本位原则的运用等(李嘉玲,2017;马宗玲,2015)。从这些研究不难看出,其共性在于如何更好为目的语读者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原文的乐趣,体验原文文化语境的魅力。而翻译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这与儿童文学翻译这种具有较明显目的性的翻译非常适配,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研究《精灵鼠小弟》汉译本的翻译策略,论证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同时,国内《精灵鼠小弟》的译本当中,任溶溶的译本在大众中知名度较高,因此本文选取任溶溶的译本为分析对象。

一、目的论

目的论由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其具体的阐释在之后《普通翻译基础》一书中有所体现。该理论强调翻译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认为译本在目标语境中要实现的功能或目的决定翻译的形式。目的论主要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

(一)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指翻译要使译作或者文本能在目的语语境中发挥某种功能(Gamiber&Gottlieb,1978)。这个目的分为三种:一是译者个人的目的,即翻译是用来谋生的;二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扩宽读者的视野;第三,翻译可能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常需要特殊的翻译方法。如对特定语言的结构进行分析,为了保证质量,还可能需要采用逐字翻译的方法,尽管这可能导致翻译不连贯。

(二)连贯原则;又可以称为文内连贯,是指译者需要用连贯,可读,可被接受的语句翻译原文。(王宏志,2007:22)但前提是要考虑身处不同国家地区读者的实际情况,即不同的背景和环境。

(三)忠实原则;也可以称为语际连贯,指译文要能够尽可能的还原原文的意思。由于不同译者有着不同的学术水平和鉴赏能力,他们对源文本的理解和目的也不同,这会到导致翻译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而对于对原文的还原程度,还是要由翻译目的决定。(武锐,2010:93)。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要能够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儿童文学翻译

儿童文学是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儿童语言、思维、审美、创作等能力,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题鲜明,意义深刻:想象、象征、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经常出现在儿童文学中,企图通过这些策略让读者从作品中窥探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部分。(方仁工,2006:71)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通常不是真实存在德尔,但其中的故事会揭示出一些道理,指导现实生活,让读者对现实生活有更深的了解。

(二)情节紧凑、生动有趣:由于儿童认识水平和心智能力尚未成熟,对于知识的掌握尚浅,再加上注意力通常不高,很难理解并接受长篇幅的文章,因此大部分的儿童文学篇幅较短,其中的情节也是特别紧凑的。此外,光是短的篇幅还不足以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还要足够有趣才能够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寓教于育,注重知识:儿童自出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世界的途中,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于是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针对这一点,儿童文学作品中也会相应地增加一些知识,让儿童在阅读中也能了解世界(鲁冰,1982)但同时,少年儿童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自我判断能力不够,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也要有选择地传输正向的知识给儿童。

(四)简洁清晰、平易近人:儿童不像成人有着独立生活和判断的能力,因此主要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认识世界(Oittinen,2000)鉴于此特点,儿童文学作品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既通俗简单,又生动形象的语句给儿童引发直观的想象,让他们脑中有画面。

基于儿童文学的特点,在翻译的时不能只按照字面的意思生硬地翻,而要灵活的采用各类翻译方法,生成生动有趣的译文。这就是说要根据翻译最终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方法。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儿童的心理、认知和知识水平,创作出儿童读者可接受的作品。

三、目的论视角下对《精灵鼠小弟》翻译策略分析

本部分,笔者从《精灵鼠小弟》的汉译文本中选取例句,以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从词汇、句法、上下文语境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在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一)词汇层面

由于儿童心智尚未成熟,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的口语化词汇经常会出现在儿童文学中。在任溶溶的译本中,也有很多口语化的词汇,主要包含:简单词、语气词、叠词、拟声词、四字短语和俗语。

1、采用简单词

例1:It would be some little time before he really felt normal again.

译文:得过好一会工夫,他的听觉才能真正恢复正常。

分析:“some little time”可以翻译为“需要花一些时间”或“需要好些时间”,但“好一会功夫”更加口语化,因为一般人在生活中不会说“我得花一些时间才会觉得舒服”,而会说“过一会儿我就好了”。因此。使用“好一会功夫”更地道。

例2:This hole had been made by some mice in the days before the Littles came to live in the house, and nothing had been done about stopping it up.

译文:利特尔家还没搬进这房子,这个洞就已经让一些老鼠啃出来了,以后也没有把它给堵上。

分析:“This hole had been made by some mice”直译过来为“这个洞是一些老鼠挖的/导致的”,虽然“挖”一词已经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原文意思,但“啃”一词更生动,更能体现出老鼠爱乱咬东西的破坏属性,暗含人们对其破坏行为的不满情绪。

2、语气词

例1:“Feed him up!” said the doctor cheerfully, as he left.

译文:“把他好好养大吧!”医生临走的时候快活地说。

例2:Want to see a good set? Look at mine!"

译文;你要看看一副好牙吗?瞧我的吧!

例3:“Oh, all right,” said George. “I see that nobody in this house cares anything about Stuart but me.”

译文:“噢,那好吧,”乔治说,“我看着家里除了我,没有人有一点儿关心斯图尔特。”

分析:例1、2、3都在人物对话中加上了语气词“吧”,分别体现了医生在检查完斯图尔特身体状况并发现其并无异常之后的快活心情、野茉莉向斯图尔特炫耀自己有一口好牙(只有夜茉莉自己认为好)的高傲情绪、乔治在焦急寻找斯图尔特而家人却以为他在调皮捣蛋的就无奈心情。

3、叠词

叠词的使用在文学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画面,还能够让景物和人物描写更加形象立体、增强文章的节奏性和人物的语气。

例1:Everybody in the family thought he had been awfully good about the whole thing.

译文:家里人人认为,在这整个事情上,他实实在在是棒极了。

分析:原文可译为“家里面每个人都认为他棒极了”,但译者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人人”和“实实在在”这样的叠词。增强了原文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传达了家人们对斯图尔特的赞赏心情。

4、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仿声音的词语,具有很强生动性,在儿童文学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例1:But the truth was the drain had made him very slimy

译文:但事实上排水管弄得他浑身湿哒哒黏糊糊的。

分析:“湿哒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斯图尔特在进入下水道之后,衣服被水浸湿然后往下滴水的画面。

5、四字短语和俗语

四字短语可以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虽然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儿童,对于四字短语和俗语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文本中加入这些内容,能够让儿童在阅读中通过一定的语境自然地学习到新知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例1:That’s because whenever they come out, somebody socks them

译文:那是因为他们一出来就要挨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嘛。

分析:“说时迟那时快”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都属于译文的增添部分,原文的意思在前文就已经传达完毕,但译者还是有意添加了这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文本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灌输了新的知识。

(二)句法分析

儿童读者由于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不能精准理解复杂的句法和逻辑关系。因此翻译时,需要用适当运用修辞将原文意境传达出来。

1、修辞的使用

例1:“You can't do this,” he said to the cat. And he ran and jumped onto the ring, the way acrobats do in a circus, meaning to pull himself up.

译文:“这你可办不到,”他对猫说。说时迟那时快,他已经跑起来,向上面那个拉环猛地一跳,就跟马戏班的杂技演员一样,要让自己吊在那里。

分析:原文“the way acrobats do in a circus”意思是斯图尔特往上跳的方式和马戏团演员的一样,并没有用到比喻,而在译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

2、 逻辑关系清晰化

例1:But when the man asked for a description of Stuart and was told that he was only two inches high, he hung up in disgust.

译文:但是电话里请他讲一讲斯图尔特的特征,那人一听说斯图尔特只有两英寸高,就生气地把电话挂断了。

分析:原文并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译文使用“一…就”这种表示条件的关系连词,将其中的逻辑关系显化,便于读者阅读。

(三)上下文语境分析

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更侧重于句段,甚至全篇。儿童在阅读时,很容易走入作品当中;所以,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考虑上下文的连贯和整个语篇意境的统一。

例1: “Maybe we ought to lower some food to him,” suggested George.

译文:“也许我们应该吊一些吃的东西下去给他,”乔治又出主意了。

分析:原文“乔治建议道”被翻译为“乔治又出主意了”,其中“又”字体现了乔治出主意的次数之多,也暗含主人公对乔治经常出坏主意的不满心情,有效地体现了乔治的人物性格,并衔接了上文,如果读者没有通读全文,就会疑惑为什么这里要翻译为“又出主意”。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在目的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的指导下,分析了任溶溶翻译的怀特所著的儿童文学作品《精灵鼠小弟》在词汇、句子、语篇层面的翻译技巧。研究发现,在词汇层面,任溶溶会使用简单词方便儿童读者理解原文意思,使用叠词、语气词和拟声词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突出人物特征,使用简单的四字成语和俗语,向儿童读者传输一定的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句子层面,任溶溶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原文意境传达出来,并且使用简单的语句把文中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显化出来。在语篇层面,任溶溶会有意增添一些诸如“怎么啦?”等衔接上下文的语句,让语篇更加连贯,同时也会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解释,使文章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Gamber, Yves, and Gottlieb, Hennik. Multimedia Translation: Concepts, Practices, and Research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78

[2].Oittinen, R.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M].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2000

[3].戴崇洁. “《精灵鼠小弟》教学”[J]. 小学语文教学. 2016: 71.

[4].方仁功. 《走进斑斓的童话世界》[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5].江凤霞. “归化策略在任溶溶译作《精灵鼠小弟》中的运用”[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40.

[6].鲁冰.《教育儿童的文学》[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2.

[7].李嘉玲, 赵海萍. “儿童本位原则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试析《精灵鼠小弟》任溶溶译本”[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 11.

[8].林启妍. “从功能对等视角看任溶溶中译本《精灵鼠小弟》的翻译”[J]. 海外英语. 2021: 21.

[9]. 马宗玲.“谈儿童文学翻译中童趣的保留——以任溶溶的《精灵鼠小弟》译本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32.

[10].王宏志.《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1].武锐.《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12].杨春梅. “争渡,争渡,走进童话深处——由三年级“系列童话”《精灵鼠小弟》写作教学说起”[J]. 教育界. 2020: 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