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百家媒体号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223351

摘要: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致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共识。然而,在我国乡村教育领域,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资金投入、师资资源不足、课程设置、留守儿童问题等。因此,教育部于2020年7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了推进网络教室和智慧校园建设,提高网络学习资源应用能力,以及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等任务。这意味着国家和地方将增加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投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让乡村教师使用优质教师的授课视频进行教学,有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从而实现乡村教育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信息化;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国家已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乡村教育方面。这些政策明确了需要提高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以支持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一、乡村教育振兴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首先,乡村教育振兴中的经费投入问题不容忽视。虽然国家政策提出了支持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中,经费分配仍然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一方面,乡村学校需要资金用于改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吸引优秀教师的薪酬水平。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很多乡村学校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导致了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和教育设备的匮乏,以及校舍和课堂的不完善。其次,基础设施薄弱是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许多乡村学校的校舍老旧、设施简陋,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体验,还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乡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也相对滞后,这使得信息化教育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实施受到了制约。

2、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质量不佳

首先,师资力量薄弱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大瓶颈。乡村地区往往面临着师资流失、难以吸引优秀教师的问题。一方面,乡村学校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城市教育体系中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前来任教。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学生在受教育方面面临着质量不均的风险。这会导致知识传授的不足,以及学生发展潜力未能充分激发。其次,课程质量不佳是乡村教育振兴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学校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课程。课程设置可能单一,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由于师资不足,教师可能难以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的滞后。

3、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平衡

首先,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根源于城乡发展差异。在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包括名校、资深教师、先进设施以及丰富的学科课程。相比之下,乡村地区往往缺乏这些资源,乡村学校可能存在校舍陈旧、教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种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其次,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对教育均衡性和社会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乡村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差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这可能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均等,进而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在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可能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这可能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此外,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也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不稳定。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可能不足以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质教育。因此,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也牵涉到了教育质量的稳定性和提升问题。

4、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

4.1、收入偏低

首先,乡村教师待遇偏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地区经济差异。相对于城市地区,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往往较低,这直接影响了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由于地区薪资水平的不平衡,乡村教师的收入往往无法与城市教师相媲美。此外,乡村教师可能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但薪酬却不足以体现其辛勤劳动的价值。其次,乡村教师待遇偏低问题对教育领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低收入可能导致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难以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其次,乡村教师的低收入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很多有潜力的教育工作者可能会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会导致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乡村教师的低收入问题也影响了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低收入可能使乡村教师面临生计压力,难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这会导致乡村学校的教师流动率增加,稳定性下降,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不确定性。

4.2、职称低

首先,乡村教师职称低的问题部分源自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包括名校、培训机会和研究资源。相比之下,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乡村教师往往难以获得丰富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这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难以获得高级职称。其次,乡村教师职称低问题也与教育评价和晋升机制有关。在一些地方,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可能相对苛刻,要求高级职称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验。由于乡村教师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相对受限,他们可能难以达到这些标准,进而导致职称水平相对较低。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乡村教师的职称低限制了他们的职业晋升和发展,难以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地位。这可能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其次,职称低也可能导致乡村教师的流动性增加,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加剧了乡村学校的师资流失问题。

4.3退休待遇低

首先,乡村教师退休待遇低的问题与教育资源不均衡有关。在城市地区,退休教师通常能够享受更好的福利和养老金待遇,因为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有更多的财政支持。相比之下,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往往较低,这也影响了他们的退休福利。其次,乡村教师退休待遇低还与地区发展差异有关。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退休金等福利待遇往往无法与城市相媲美。由于乡村教师的工资较低,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储蓄和积累的养老金有限,这导致了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下降。

二、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解决措施

1、针对经费困难的对策

1.1、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首先,经费困难是乡村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乡村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难以负担昂贵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设备采购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省级政府可以通过调动各种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教育信息化基金,来支持乡村教育信息化项目。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购买电脑、网络设备、教育软件等必要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以确保乡村学校有足够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其次,省级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财政支持。这包括提高对乡村学校的定向拨款,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运营资金来维护和更新教育信息化设备。此外,省级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教育信息化项目,提供赞助或捐赠设备和资源,以减轻乡村学校的财政压力。

1.2、多维度核拨教育经费

首先,多维度核拨教育经费意味着将教育经费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或项目,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对于乡村教育信息化项目,可以将经费划分为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教师培训等不同维度。这有助于确定每个维度的经费需求,确保每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支持。例如,可以分配更多经费给硬件设备采购,以确保学校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来支持信息化教育。其次,多维度核拨教育经费有助于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分配经费。对于乡村学校中最需要改善的项目,可以分配更多的经费,以确保其尽快实施。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在有限的经费下最大化地满足乡村学校的需求。此外,多维度核拨教育经费还可以鼓励项目的透明性和负责任。每个经费维度都应有详细的预算和支出记录,以确保经费的使用得到监督和审计。这有助于防止浪费和滥用经费,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真正有益的教育信息化项目。

2、针对教师困境的对策

2.1、乡村教师编制上进行明确的规范,保障乡村学校基本的师资需求

首先,规范乡村教师编制意味着明确乡村学校所需的教师数量和类别。这可以根据学生人数、教育阶段和课程需求来确定。例如,一所乡村小学需要多少名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以及其他学科老师,以及是否需要特殊教育老师或信息技术教师等。通过明确编制,可以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教师来支持信息化教育。其次,规范乡村教师编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安定性。乡村学校常常面临教师流动性高的问题,这导致了教学质量不稳定。通过明确编制,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从而减少流动性。此外,规范乡村教师编制还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分配人力资源和教育经费。根据编制,政府可以更准确地预算和分配经费,确保每所乡村学校都有足够的教师支持信息化教育。这有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效率。

2.2、对地方借调教师干扰学校正常工作的现象进行干预

首先,地方借调教师干扰学校正常工作的问题常常源于教师资源不足。在某些乡村地区,教师数量有限,导致学校难以满足课程需求。因此,一些地方可能采取借调教师的方式来填补空缺。然而,这种临时性的借调往往会打乱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师资队伍稳定性。其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建立更加稳定的师资队伍。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改善工作环境,来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前往乡村学校工作。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地方借调教师的需求,确保学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支持信息化教育。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教师借调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借调教师的干预不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工作。借调教师应该按照明确的规定进行借调,借调期限和条件应该得到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必要的中断和混乱。

3、针对教学困境的对策

首先,乡村地区的学校常常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和教材设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对策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支持。政府可以提供专门的培训计划,帮助乡村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方法。此外,可以建立师资团队,让有经验的教师协助乡村学校改进教学质量。其次,教材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数字化教材和在线教育资源来弥补这一不足。为乡村学校提供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可以访问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出版商和教育科技公司开发适用于乡村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工具。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乡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组织不够高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便学校管理者更好地监督教学进程、学生表现和教师工作。此外,政府可以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学校管理者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学校事务。最后,教学困境的解决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教育信息化项目,提供赞助和资源支持。同时,家长和社区成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事务,与教师和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以及针对乡村教育面临的种种困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乡村教育领域的挑战,为乡村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更多适合乡村教育信息化的方法和途径。只有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追求自己的教育梦想。

参考文献

[1]林宝森.乡村振兴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乡村教育融合模式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7):89-91.

[2]徐晨.乡村振兴下海岛农村数字化教育路径探析——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269-272.

[3]谭俊英,蒋馨岚.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及发展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2(09):103-110.

[4]邓宇,张静,阳琴等.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研究生支教团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四川省近5届463名成员的调查[J].新生代,2022(05):41-49+7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