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雪溪图》之王维书画思想

百家媒体号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本文通过对《雪溪图》进行图像学描述以分析王维通过其独创的“破墨法”所传达的禅宗思想。禅思入画,诗画一体是王维诗画艺术的重要特征,深受禅宗影响,王维的诗画均呈现出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禅宗;王维;破墨法

一、图像描述

王维多描绘山居,雪景与村墟等与佛家隐居息息相关的景象,《雪溪图》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整幅画澄淡空寂,颇有禅意。由被白雪覆盖的木拱桥为起点带我们走进一个寂寥清幽的冰雪世界。近景中,画家用流畅顺滑的曲线再加以水墨的层层渲染,描绘出皑皑白雪下若隐若现的山隅一角。木拱桥身披雪白素纱由画卷的右下角延伸出并且连接山隅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伸向溪畔。一人匆匆而行,一人赶着四头牲畜似要过桥,为这冰天雪地的世界平添一丝生气。路旁一座篱舍被山体掩去一半,舍顶遮蔽了小径的尽头。另一座屋舍临溪而建,屋后寒林叶落凋零,疏疏落落,树枝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更添一抹寂静清冷之感。三座屋舍四周并无围墙,四周通风,且地处溪边,背倚山石,风吹来的冷意可想而知,而舍中各有两人似在赏雪对弈,在大雪纷飞的溪畔屋舍中烧一壶热酒,约老友对弈赋诗,好不快意,侧面烘托出王维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给人以淡泊豁达的直观感受。中景是一片雾凇沆砀的湖,湖面波澜不惊似结成了冰面,一芥小舟在白茫茫的湖面上艰难前行,颇有幽远恬淡的意境。王维将湖面用墨色渲染,更凸显出两岸积雪之白。寥寥几笔勾勒出呈带状的远山,在画面内容上与前景的山隅遥相呼应。王维善用渲染的水墨来表现山体的明暗,虚实,远近关系,加以用线的轻重缓急之分,使画面远中近三景层次分明。在山体,房檐等部分加以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线条配以留白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清高幽雅且孤寂凄清的江畔冬雪图。

二、“破墨法”

王维首创“破墨法”,即趁前一块墨迹未干之时又画上另一墨色,追求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董其昌评价其:“始用渲淡(即破墨),一变钩斫之法。”此种方法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随意挥洒,画者追求笔墨形式本身的感人力量和作品的天然志趣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两忘的境界。

王维可以在墨的“实”与空白的“虚”中自如转化受益于“破墨法”,从逐渐隐去的小径到雾气迷茫的湖面再到若隐若现的远山这一连串虚实相间的景物,描绘了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江畔冬雪图,充分体现了虚实相生的思想。

王维善将水墨渲染与“破墨”相结合,用黑白二色来表现心中所禅悟的佛性本体,空白与水墨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大片留白的使用,表达作者追求“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中所蕴含的超越自然对的追求,给人以古朴,孤寂又淡泊豁达的直观感受。

三、禅宗思想

王维出生在唐朝佛学兴盛的时代,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从小深受禅宗耳濡目染,又在仕途失意后深居山林,在“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生活中深入简出,在禅悟禅道中求得心静神寂,遂形成期追求清净淡泊、超然物外的思想品格,这一禅宗思想在他的画作中深有体现。

王维非常看重山水画之“气韵高清”的意境,达到此种境界需坚持“道法自然”的创作本则。老年后,王维常年隐居终南山,闲适安逸的山隐生活使得王维以自然为师成为可能,王维以禅思寄予山水,以水墨传递禅思,纵观王维的山水画,禅意盎然、诗情袅袅,意境空灵淡远。

王维将多年参禅所悟的禅理思想通过自创的“破墨法”一一显露,王维用墨色浓淡相互渗透交融的方法打破线条与青绿重色的束缚,以一种更为随性豁达的笔墨语言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得益于“破墨法”,《雪溪图》笔意清淡润湿,意境深远静谧,“澄澈清静”又“深厚闲雅”,正体现了其明心见性的禅宗修养。

四、援诗入画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多数画作不仅是一幅幽深清远的山水画,更是一篇富含禅意的诗歌。

王维笔下的诗中还有画,但此画非有形之画,更似一幅千变万化的动画。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其“白鹭”“阴阴夏木”“黄鹂”意象的使用不仅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农家幽美清凉之景,更以声色相辅相成,在“漠漠水田飞白鹭”中以白鹭低空飞翔掠过初被稻苗覆盖的水田留下碧波荡漾,此空静却有沙沙作响之声为辅,衬托翱翔于九天之下,嬉戏于稻田之间的数只优雅曲颈的白鹭,以声辅色;在“阴阴夏木啭黄鹂”中苍翠挺拔的参天大树千百年来受终南山天地沃土的滋养,其坚守终南山的幽静与孤独之决心始终如一。在这片沉寂许久的森林上空,活泼灵动的黄鹂甜美的歌喉唱响最婉转动人的歌曲,以色辅声。此句不仅妙在声色相辅,相得益彰,更妙在每一重意象皆有声色之意,白鹭戏水,黄鹂婉转,树木沙沙,即色也声。在多重意象的共同作用下,一幅白鹭戏水,黄鹂啭树的画卷徐徐在世人面前展开。《积雨辋川庄作》中炊烟袅袅,白鹭齐飞之景虽在画中,却早已跃出画外,成为王维脱离官场尔虞我诈栖息于一方的心灵归宿。

也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独处于深山之中,落日的余晖穿过层层树叶洒落在青苔之上,瞬间之景在诗人笔下成为永恒,该诗远离尘世,清冷幽邃,颇具神韵。“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等诗句更不必说。而诸如《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句更显其豁达乐观之情,同时也透露着一丝禅思之味。

王维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景交融,诗画合一,而禅意贯穿其创作的始终,读王维之诗画能感受到浓厚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正如严羽《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而禅宗思想始终贯彻于其创作的始终,禅思与诗画相融合,构成了王维独特的诗画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李凤,《禅意诗情入画境——论王维山水画中的意境体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12):38.

[2]孙寒令,《浅谈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画的影响》,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8(2).

[3]杨志鹏,《赏析王维<雪溪图>中的孤独意境》,艺术品鉴[J],2016(6).

作者简介:穆宣有(1993.03-),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22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花鸟画创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