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

百家媒体号
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1100

摘要:汽车行业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具备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包括生产制造、商务、维修、文化系列内容。为了适应目前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中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内容,让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汽车行业发展所需相协调,进而带动中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引言

现在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随着现代汽车行业的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市场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还在面临技术和能力的升级,从而使得适应行业发展的从业人员需求更加与日俱增,同时也就呼吁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汽车维修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种,要求从业人员本身需要具有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由于市场上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与薪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汽车维修行业长期是我国技能人才紧缺型行业。随着现代汽车行业的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市场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还在面临技术和能力的升级,从而使得适应行业发展的从业人员需求更加与日俱增,同时也就呼吁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以赛促教,促进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是中职学校重要赛项之一,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也积极参与并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标准性、规范性。权威性较强,但当前技能比赛由于比赛的性质,能真正参与比赛的学生十分有限。积极以大赛为引领将大赛的标准、内容与课程融合,将大赛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改革融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学改革,对高规格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校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技能大赛人才的培养。通过教改项目引导教师主动探索并实践将大赛内容融合课程教学,实现课赛融合。同时还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技能比赛兴趣班,使部分想更充分学习某一个赛项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并进行该赛项的进一步学习。由于现在“岗赛”融合已经十分完善,技能大赛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岗位工作,本校开展了技能特训班训练在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第二学年,经选拔的学生可以进入技能特训班学习,除了学习通识素质课程外以技能大赛训练内容为主线开展专业课教学的学习,使学生更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和学习。

二、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一旦开设汽车专业,就必须做好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工作。如果这项工作没有落实落地,那么根本无法培养出符合汽车行业需求的综合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必须中职院校一把手重视,只有中职院校最高领导重视,亲自推进和指导这项工作落实,亲自组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团队,才能更好地推进中职院校内的汽车专业与当地汽车企业的有机结合,保障汽车行业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邀请当地著名汽车企业专家、经理以及技术总监加入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团队中,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训方案,通过将当地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与中职院校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汽修行业设置与汽车产业市场需求相一致。

三、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是一所学校的中流砥柱,只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就能把学生培养得很好。在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德教融合教育过程当中,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科交叉渗透性强且能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教师来担任校内专任老师。从而端正教风,促进学风,提升办学质量。教师讲授的实践性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可以提高他们在中职院校中的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向各个行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同时按照专兼结合,加快教师提升综合素质,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型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提高的保障。首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制定有利于“结构型”专业教师团队成长的激励措施。

四、建设汽修专业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可以根据汽修专业的需要,建设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参观学习,加深自己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或者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技术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得到运用,切实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汽修专业课程在配备一体机、实物展示以及相关实训工具的教室中进行,真正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将原有的训练场地进行优化调整,解决学校内教学场地不足或者不合理的问题,强化学生对未来工作场所的认知与了解,缩短毕业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

五、优化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对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优化有助于中职院校推动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具体实践环节,院校可从以下几点切入:首先,构建协调评价体系,以现代学徒制为前提针对汽修专业教学展开评价应对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并要立足该价值取向建立全新的考核评价模式。其次,实施第三方评价,所谓的第三方评价是指由第三方围绕学生成长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评价,以该模式针对汽修专业实施考核评价是为检验学生主体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中现代学徒制能够发挥真正效用。而在搭建第三方评价时,中职院校需对现行的自主考评模式进行完善,更要明确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从而使教学评价能够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基础之上,深化第三方评价的应用成效。最后,更改评价标准,以往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仅是将学生日常考核和期中、期末成绩视为终结性评价参考基础,但这种评价标准容易出现“重结果、轻现象”的问题,所以为解决此问题,中职院校可协助专业课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成绩划分为两部分。以“曲柄连杆机构”知识为例,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该知识理论部分过于枯燥,并且想要真正理解也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该情况进行考核,教师可将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实践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这样可充分激发其学习动力,另外通过多次进行清洗、拆卸和装配训练,中职学生实践能力也能尽快达到技能测试的相应标准。不仅如此,在进行能力考核时,院校教师也应注意与企业授课者进行深度交流,这样能够对学生主体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成长情况有更深了解,同时也能使考核评价更加全面,而这对其综合能力发展和素养强化有超强促进作用。

结束语

中职汽修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起“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和学生参与职业能力提升与就业意识增强相结合等多形式融合式教学体系。在学校教育之外还可以开展校本培训项目以及相关讲座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此外通过对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之后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团队合作交流水平,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丹,周明刚,陈永建.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机电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J].汽车维修技师,2023(02):131.

[2]陈虎,何道材.浅谈中职汽修专业德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汽车,2023(08):35-37.

[3]张元志.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22(21):73-75.

[作者简介]周志维(1985.09),男,湖南湘潭,汉族,本科,助讲,研究方向:汽车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