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美国打压中国的原因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多次对中国进行打压、干涉甚至制裁,企图污名化、妖魔化甚至打垮中国。面美国的打压、干涉、制裁,中国毫不畏惧、沉着应战,在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今天,中国面临着美国的打压、围攻,深刻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真正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打压过程
具体来看,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主要是对中国企业打压、人才封锁、内政干涉以及军事和经济的制裁等,具体如下:
(1)打压中国企业:2016年3月,美国商务部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将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对中兴公司采取限制出口措施。2018年12月,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拘押。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先后将华为及其114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范围涉及机械、超级计算机、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企业,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2020年8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TikTok进行封禁,随后打压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公司[1]。2023年2月发布的《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显示,美方在全世界胁迫其他国家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围追打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已将超1000家中企列入各种制裁名单。
(2)人才封锁:2019年,将中国多所高效列入口管制“实体名单”,2020年5月,美国两名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推出一份法案草案,要求禁止中国学生学者赴美攻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文件,要求限制部分中国赴美留学生或访问学者的签证。
(3)干预我国内政:2018年12月,美国国会“2018年对等进入西藏法案”经美国总统签署成法。该法案诋毁中国西藏对外开放政策,以所谓“对等原则”对有关中方官员采取歧视性签证政策。2019年9月,美国两院审议、通过并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美国政府每年“认证香港的自治状态”,以决定是否维持给予香港的“特殊待遇”,并威胁制裁特区政府官员等。美国企图以国内法方式将插手干预香港事务制度化、常态化,并为利用香港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发展提供新筹码,最终引发HK动乱。2020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所谓“香港自治法案”签署成法,并发布行政命令“终止对香港特殊经济待遇”,威胁对中方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
(4)经济、军事制裁:2011年11月,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加速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军,并计划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2015年10月,为了从经济上孤立中国,美国拉拢12国筹备签到“经济北约”——TPP(跨太平洋关系协议)。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收关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美国在防疫不利的情况下指责中国,把新冠病毒污名化为“中国病毒”,声称要向中国索赔,并接连发表“冷战言论”,意图掀起阵营对立。2023年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再次引发热议,同月,美国高管首次公开阐明打压中国芯片的系统策略: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二、打压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而美国打压世界第二的历史由来已久。二战美国确立了全球霸权地位后,出现了两个挑战者,一个是苏联,在国力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2],二是日本,日本经济上最高峰GDP达到了美国的70%左右,但军事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国。对于苏联,美国打压策略如下:第一,通过战略挤压,联合亚欧大陆边缘国家,夺取制海权,不断蚕食苏联的生存空间;第二,进行军备和太空竞赛,迫使苏联将资金投入到重工业和高投入、低收益的航天事业上,导致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丑化抹黑社会主义,宣传西方制度的优越性,将苏联文化说成“历史性缺陷”,在西方掀起“反苏潮流”。第四,进行技术和经济封锁,使苏联无法从外界获得先进技术,降低其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苏联被美国全面遏制,危机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于日本,在美国撺掇下,日美、日欧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一方面,日本的半导体、汽车高科技领域等遭受严重打击,另一方面,美国迫使日本签定“广场协议”、“巴塞尔协议”,抑制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从此,日本开始向美国靠拢。中国的GDP和综合国力都达到了美国的60%,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也超过了美国,已经无法韬光养晦了,美国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采取了遏制政策。
(2)中国的发展与美国利益相抵触。以前美国不仅通过抢占科技制高点、用专利权搜刮全世界来赚钱,还直接用美元金融霸权去掠夺他国资产,而中国则是依靠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劳动力优势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赚外汇。但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中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始以美国的方式赚钱。资源是有限的,世界蛋糕不够分。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升,有一大部分美国占有的剩余价值会留在中国。美国作为制衡中国的主导力量,当然要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3],开始打贸易战,收高关税,限制华为等中国企业,阻止中国成为下一个富裕的国家。此外,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也存在利益对立,美国否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公然介入南海领土主权争议,在南海频繁进行军事活动。
(3)中国崛起,美国受到威胁。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霸主,随着中国的崛起,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上升,2021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7%,未来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为了巩固霸主地位,美国以维护正义、解决贸易等各种名义,打压中国。
(4)中美意识形态的冲突。西方一直对中国存在偏见和敌意,中美意识形态交锋的焦点已经不仅局限于人权、民族宗教、港台等传统领域,在新兴的知识产权、网络治理、南海问题、文化制度输出、全球化等领域出现的意识形态交锋愈演愈烈。
三、应对措施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应妥善应对美国的打压。从苏联和日本的经历可知,我们即不能任其宰割,也不能鲁莽应对。
第一,要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和政治稳定。国内经济政治稳定是我国应对美国打压的基本保障,内部稳定,才能集中精力对付外患。第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今国际贸易战背后往往伴随着科技战,中国应进一步实施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创新战略,以自主研发夺取技术高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克服“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加速实现核心产品自主研发,利用科技创新突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4]。此外,我国在5G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应加快技术成果向产业化转移,形成行业竞争优势,为中美贸易摩擦增加谈判筹码。第三,推进中美沟通合作,避免两国滑向“冷战”。拜登政府上台后,在《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众提到“在中美利益一致的地方,美方始终愿意和中国合作”。我们要加强中美两国在关键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重新启动重点问题磋商,缓和美国对华各领域、全方位的紧张局势,在保障中国核心利益和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的情况下,回应美国的合理关切,寻求中美之间的利益平衡点。第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体系多极化[5]。为打破美国技术封锁和“脱钩”,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与周边及其他国家的战略互信和人文交流,与世界各国一道建设命运共同体。一是拓展贸易平台。国际进口博览会变成我国主场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一届开幕式上都作了主旨演讲,公布重大方针和措施,超12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参加了国家展。二是促进自由贸易。积极主动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努力构建世界各国利益共同体。同时更要注意,在以美国为首的阵营中,即要通过合作建立一部分亲密关系,拉拢一部分中间力量,更要打压为首的几个国家。第五,应该积极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由“以外促内”向“以内促外”转换[6]。一方面从需求层面出发,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促进高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构建有足够规模与深度的国内消费市场,使制造业摆脱长期以来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从供给层面出发,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推进制造业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进制造业由低成本制造向优质制造转换,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明昊.从TikTok事件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J].对外传播,2020,No.290(11):7-9.
[2]王浩.权力、政治、结构:重释美国大战略的演化逻辑与历史周期[J].国际关系研究,2023,No.61(01):62-86+156-157.
[3]曹德军.战略节奏的间断均衡演化——印太变局下的中美印时间视野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No.513(05):104-132+166-167.
[4]蔡凯铖.华为遭美打压 国产替代进程望加速?[J].中国外资,2020,No.456(09):40-41.
[5]徐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J].国际问题研究,2021,No.203(03):1-22+136.
[6]李平,张静婷,乔友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前提、现实思考和战略价值[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1):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