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隔代教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隔代教养的状况、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养的利弊,在发挥其正面影响的同时,真正克服种种负面影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早期受教育环境。目前,我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正在接受隔代教养,对于大多数万分重视孩子成长,又十分缺少育儿精力的现代年轻父母们来说,隔代教养需慎重考虑。隔代教养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养;幼儿;发展。
所谓“隔代教养”,通俗的说法是“祖辈教育”,指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主要由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它是相对于“父母教育”这种常规教育模式而言的,亦是相对于“亲子教育”而言的一种非身生父母教育形式。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家庭中夫妻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里(这些孩子,也被称为“留守子女”),由孩子的(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这些隔代长辈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和教养人。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之为隔代教养。
一、隔代教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养的现状
隔代教养自古有之,但主要存在于不幸失去双亲的家庭里。然而,近一二十年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去想的改革和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竞争意识、自我实现意识、效益不断增强。在城市里,年轻的父母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无暇顾及孩子,交给养育经验丰富的长辈教养也很好:到了上幼儿园时,又把幼儿教育寄托于幼儿教师及长辈,以为这样孩子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在乡村,也没有多少父母安于耕作农田,稍有点经济头脑或门路者,都双双外出打工或经商,将孩子交给外祖父母照管。
(二)隔代教养存在的问题
诚然,隔代教养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教养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养成孩子尊重老人的优良品格。但是,隔代教养尽管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弊端并不少,那么它的弊端表现在哪一方面呢?
1、祖辈格外的疼爱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凡是隔代抚养,与父母直接抚养性格上有明显差异,较多的幼儿性格出现偏执和分裂。
2、祖辈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要求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代替的。
3、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与他人合作的良机。
二、隔代教养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主要对幼儿的社会性、性格、独立性、情绪情感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2、问卷调查法。我制作了问卷表格,表格当中包括三种教养形式:隔代教养、祖辈参与代养、完全由父母代养。
3、访谈法。我将这108个幼儿的家庭召开了访谈大会,一起聊一聊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三、隔代教养研究的范围与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是3至6岁幼儿,研究单位是江西省某幼儿园,总共研究了该幼儿园108个幼儿的教养情况,大部分家庭主要是隔代教养。完全由父母教养的不到10%,但这是年轻父母无奈的选择。
我不仅通过数据分析,还对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发现,由祖辈代养的幼儿性格更孤僻,缺乏合作意识;做事缺乏主动性,由于祖辈认为孩子年纪小,凡是都“包办”,因此幼儿在幼儿园的独立性较差。而由父母完全代养的幼儿,在幼儿园更懂得与同伴合作与分享,因此朋友也更多,当出现矛盾与纷争会用讲道理的合理方式进行化解,也更懂得谦让。那么隔代教养与社会,幼儿园,家庭应怎样结合?怎样最大化的解决所出现的教育问题呢?
四、如何优化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不可忽视有其优点之处,隔代教育对幼儿成长上的影响是弊远远的大于利,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有的教育模式的基础内,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为此,就需要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一)社会方面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教育机构可以组织一些以各种形式进行的培训,宣传当今社会的育儿理念和方式。如到农村或城市居民区里去做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对于祖辈们在家庭教育中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解决他们的困惑。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等大众媒体向祖辈家长介绍育儿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当然,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编制一些简单易懂而又实用的育儿手册,便于祖辈们学习和借鉴。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亲子活动,家长论坛(BBS)等系列的活动,让家长从中能够知道和了解正确的育儿理念。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对待祖辈的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因为在农村祖辈的思想中教育观念上还不能理解自己对幼儿的影响,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项住压力,对开展家园联系活动。要做到“多走动,多交流,多协助这三个方面。
(三)家庭方面
幼儿在隔代教育中在情感方面可能不能得到满足,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所影响,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并从满足孩子的需要出发,做孩子最好的合作伙伴与亲密的朋友。[4]
五、关于隔代教养的结论
幼儿有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幼儿具有多变性,独特性,可塑性。[1]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指引。隔代教育在教育中不容被忽视,希望家庭中能引起相对的重视,只有正确的教育幼儿,幼儿才能在一个有自己特性但又不缺乏社会性的环境中健康正常。同时我们要提醒年轻的父母,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只有经常主动和祖辈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幼儿的生长,发展情况,与老人共同掌握育儿的方法,才能够将第三代培养得更好。[2]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2).
[2]杨丽珠.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3]刘淑萍.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浅析[J]幼儿教育,2008,(11).
[4]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