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初中英语8下U9 section B 2a-2e为例
摘 要:随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模式、笼统的评价机制等问题。元认知策略与教学评一体化对促进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他们都十分注重制定目标,选择方法,监控调节和反思总结。元认知策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强调双向的认知策略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本文将用教学实例探讨元认知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
《普通高中英语谋程标准(2017 版)》提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 学、评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 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同时评价活动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 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学习”。本文拟探讨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其从宏观的规划走向微观的课堂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8下U9 section B 2a-2e阅读课为例,解析教、学、评一体化授课模式的实施。本案例的设计和实施也是按照前文中所提到的王蔷的教、学、评一体化系统所展开的。
一、文本解读
1.[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该语篇是一封电邮,展示了David写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参加为Ms. Steen举办的送别派对,以及He Wei和Jake同学回复的邮件,He Wei欣然接受邀请,而Jake礼貌拒绝,两名同学都说明了缘由,并提供帮助,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2.[Why]写作意图
①展示邀请涵的使用场景,使用目的以及邀请函的常规写作特点。
② 介绍国外社交活动中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礼仪,有助于提高学生制作邀请函、回复邀请函的能力,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长沟通技巧。
③设定惜别恩师的情景,旨在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待人品质。
3.[How]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该语篇体裁是电邮,内容包括一个邀请函和两则回复。文章有电子邮件典型特点,语言比较生活化,包括网页图片和一幅插图。文章结构清晰有逻辑,内容上综合了前面几个课时的相关语言,如Can you come to...? I’d love to. I’m afraid not. 在邀请函中,运用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围绕派对原因、时间、地点、准备工作等展开,呈现了惊喜派对的精心组织。接受邀请涵的回复中,表达了接受的原因、心情和自己愿尽义务,而拒绝的回复中,合理阐明了不得已的原由,并同时表达乐于为派对帮忙。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获取有关电子邀请函及电子回复的文体特征,获取、梳理David的邀请函以及He Wei 和Jake 回复函的基本信息,借助信息图形成结构化知识,了解西方聚会的一般知识,包括surprise party和RSVP 的相关文化知识等;(学习理解)
2.基于结构化知识,制作David的邀请卡,并能通过邀请函制作者David与一位没有回复的同学之间的对话,描述三则消息中的相关信息;(应用实践)
3.推断Ms. Steen 和学生参加派对时的心情,分析派对成功的原因,其中包括孩子们沟通中展示出的好品质、每个人都尽义务,分析告别派对的意义;(迁移创新)
4.运用所学为班主任老师策划一个生日派对,通过小组合作,商定派对相关事宜,发出邀请函,做出得体回复;做到积极沟通、以礼待人、传递快乐。 (迁移创新)
四、教学过程
1.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已知等,在本案例中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及其评价效果具体如下表 1 所示。
第一个层次的活动例如搭配图片、勾画关键句等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简单易操作的,同时相对应的评价活动也是具体的,可视的,以此保持目标、活动、评价任务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
2.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内化与应用、分析与判断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行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活动,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将知识转换成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落地。
在这一层次的活动中,用对话完成对语篇模仿,分析其内在的逻辑,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内化学生的语言。在开展评价活动时,
教师不仅给出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给出了要求和标准,例如content、creativity、participation、voice 等。评价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生生互评。
3.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的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基于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陌生环境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本案例中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及其评价效果具体如下表3所示。
迁移创新类活动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因此教师要针对学情展开不同层次的任务,相对多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展开评价,从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标准的制定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以此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自评,他评相结合,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目标,如表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J.H.弗拉维尔,等. 认知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18-219
[3]卢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揭秘[J].基础教育课程,2016(7):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