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工程测量专业“1+X”证书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万家媒体号
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2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以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工程测量专业“1+X”证书为背景,深入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就业现状、企业需求情况。结合目前“十四五”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需求,从“1+X”证书出发,研究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热点,将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深度融合分析,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新的培养方向和路径,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将助力测绘类学校人才质量提升。

关键词:“1+X”证书;发展需求;培养方向;质量提升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方案中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在教育部职教所受权发布的《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教职所〔2020〕257号)中,“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四项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式参与到“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工作中[1]。

1 行业发展概述

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7524亿元,同比增长9.2%,规模继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基础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丰硕,展现出很强的发展韧性。截止到2022年12月据统计,全国共有161所普通高校设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和196所工程测量职业专科院校(不含中专)。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16.4万家,从业人数达398万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处重点提及地理信息技术,鼓励壮大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地理信息等产业发展,这必将为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2]。

2 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现状

1)近5年毕业生去向调查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调查了5所高校的工程测量专业2017年-2021年5届毕业生,共 1120 人,回收问卷820份,回收率73.21%。毕业去向分布大致为以下情况。

毕业生转行调研如下:

2)技能证书,学生不积极

在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要求,工程测量专业除了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考取一个资格证书,包括工程测量员、地籍测量员、和CAD技能证书三个中级证书,任选其一。但是从历届学生考取证书来看,学生都是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的去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专业方向,导致后期该证书在工作过程中发挥不了作用。

3)工程测量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

一是由于近年来,国家在专升本招生方面持续扩招,但是测绘工程接收专升本的学校很少,有的省份甚至没有,导致学生不得不转行。

二是学生在就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对测绘行业的熟悉程度和行业未来发展没有信心,导致目前就业率低、转行率高。

3 “1+X”证书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思路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该制度从职业院校教育的瓶颈出发,将各行业企业纳入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有效贯通院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1+X”证书制度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也融入试点建设浪潮[3]。

1)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及技术发展流程

测绘地理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和先导性作用。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孪生城市更加需要新型测绘的强力支撑,在时空大数据管理、地理监测、高精度实体化测绘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新型测绘构建的城市三维模型是数字孪生城市运行的主要载体。所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发展可以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4]。

2)让学生了解传统设备和新兴设备

测绘传统设备包括水准仪、全站仪和RTK等,目前测绘新兴设备包括无人机、无人船、检测机器人、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及激光雷达等高科技产品。其中,单人测量系统、手持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等黑科技的正在悄悄来临。新兴设备能够为地形测绘、工程勘测、实景三维建设、数字孪生等领域应用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3)课程从理论到真实案例

目前工程测量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包括CAD基础、土木工程应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这几门课可以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测绘技能,为后期学习专业核心课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包括数字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原理、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数据库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无人机遥感测量,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其他选修课包括变形监测、海洋测绘、测绘工程管理等等拓展课程。怎样使以上课程从理论到实际是目前培养学生的关键点。

“1+X”在实验教学中,将重复利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将改变枯燥生硬的教学方式,立体模型、互动操作、有趣并有成就感,解决实习设备陈旧、器材不足、难以到达现场、操作危险等难题,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质变,在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专业中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培养、促进就业的作用。让学生在虚拟空间环境中对几十平方公里甚至更大区域进行仿真考察和测绘设计。解决现今教学实践的痛点、难点。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实训室等,将VR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教育,打造VR智慧实训室,进行全景式探索和互动式实操,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下理论课枯燥抽象、学生兴趣不高,部分实训耗材成本高、风险大、不可逆、场景难以复制、学生实操机会有限等突出问题。

4 结束语

通过测绘“1+X”证书考取及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储备大部分和技能证书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学校也可以根据“1+X”证书修订现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过程中加入职业标准。在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的对接工作过程中,可以组织教师、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标准学校,将职业标准和学校、学院要求完全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在课程的开发、教材编写中注重以上元素,实习、教材和证书融会贯通。另外学校、学院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项目培训,让教师熟悉证书的大纲、内容和方式,把控整个证书考试环节,高校也可积极打造一只“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培,夏海鹰.我国职教 1+X 证书制度的理论阐释、逻辑框架与推进路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1).

[2]刘玉萍.1+X 证书制度下校企合作动力创新及其优化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12).

[3]毛少华,李治.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21,37(1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GH20200。

作者简介:马友利(1984.2),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大学教师,高级工程师,讲师,国家注册测绘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为大地测量、3S技术、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