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例(牛津深圳版)九上 Unit 4 Problems and advice--Reading

沧澜媒体号
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学校

教学预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活动、应用实践活动、迁移创新活动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问题和建议”为话题。以征求和给予建议的途径为主线。教学文本 (Reading) 板块分别是四位青少年Anna, Peter, Simon和Julie在线写给知心姐姐专栏主笔Linda的求助信。Anna 因为好朋友Jolin过度减肥而对她的身体健康表示担心;Peter因为没能帮助倒地的生病女士而感到后悔和惭愧;Simon因为自己带牙箍而害怕被同学嘲笑处于尴尬的境地;Julie以为她的妹妹总是把她的房间弄得一团糟而感到很懊恼。这四位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和苦恼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这个篇章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难度也不大。通过对这四位青少年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也能引发读者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而也能提高他们自身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能力。

本单元的听力 (Listening) 板块是听一段求助类的广播节目,巩固获取和记录关键信息的听力技能。在口语 (Speaking) 板块的功能意念 (Talk time) 部分学习征求和给予建议的表达方法。会话 (Speak up) 部分运用征求和给予建议的表达方法,根据所给情境,编制两段对话。写作 (Writing) 板块是关于学习求助信的结构,并就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给答读者问专栏主笔Linda写一封电子邮件,寻求帮助和建议。在补充阅读 (More practice) 板块阅读答读者问专栏主笔Linda给主阅读篇章中四位青少年的回复,然后完成答关于Linda所给建议的表格。在课题 (Project) 板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苦恼,并针对他人的困惑和苦恼给予建议,最后为校报设计编写答读者问专栏。因此,本单元的每一个部分都在围绕“问题和建议”这个话题进行开展,构成了一个有机、连续、统一的单元整体。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并在最后的活动产出中迁移文章内容并进行适当创新。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文中细节,能迁移内容,会抓关键信息,能提问并给建议。

4.学情分析

初三1班是初三年级的特色班之一,听、说、读、写基础较好,但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严重。学生上课十分积极活跃,平时课堂大部分时候能跟上老师的步伐,积极思考。针对学生活跃的特性,平时课堂上会让学生多动笔,这样才能静下心去识记并掌握知识,适时抛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让他们充分发挥反应快,爱表达的优势,多给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例如多创造课堂活动,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们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老师的任务。本堂课最后的输出任务是以小组的形式产出一个小对话,而要完成这个对话需要对文章熟悉并理解到位,并能迁移文章内容适当创新:提出建议。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即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能反映出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探究过程,要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培养。基于以上原则,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能够:

1. 通过阅读,理解四位青少年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苦恼。

2.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运用略读等手段获取主要信息。通过讨

论,合作等,能提问和迁移知识并最终给出建议。

3. 通过组员互动,能根据上下文已知信息合理推断出未知信息。

4. 通过了解四位青少年的问题,乐意理解和帮助他人。

三、思路、方法与资源

1. 整体思路

该课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依托文本,通过活动观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环环相扣,最终达到帮助文本中的四个青少年解惑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意识。主要教学思路如下:

(1)Pre-reading, skimming for main ideas

先让学生看引言,标题和四位青少年的名字,让学生先预测文本大致内容。通过略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抓住文章关键信息,概括与整合文章大意的能力。

(2)Reading for details

让学生逐篇读四位青少年的问题,并设计一些细节理解、推断和表达个人观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Post-reading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Aunt Linda and Ben(Linda同事)之间的对话,以Ben的口吻来给四位青少年建议。此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合理推断未知信息、合作、迁移和创新能力。

2.理念方法

本节课的理念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素养,阅读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应探索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合理制订教学目标,优化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和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从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深入解读文本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篇章是学习内容的体现,活动观则是学习途径的落实。只有深入理解阅 读文本内容,才能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得以实 现。通常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从主题设定、内 容选择、文体结构安排、语言特点阐述及作者情感 分析五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形成比较独特的 见解和主张(张秋会、王蔷 2016)。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解读文本:What(主题和内 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和语言)引出的问题。

What:主题和内容。本单元模块话题是“Ideas and Viewpoints”。文本是四个青少年写给Aunt Linda的posts,聚焦主题“Problems and Advice”。

第一个post来自于Anna,她的问题是担心朋友Jolin因为过度节食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但Jolin对Anna的担心并不在意。第二个post来自于Peter,他因为害怕同学们的嘲笑过马路时没有扶起倒地的女士而表示羞愧和懊悔。第三个post来自于Simon,他讨厌带牙箍,害怕被同学笑话,感到很尴尬。第四个post来自于Julie,她因为同住一个屋的妹妹经常搞乱她的房间,不经她同意而拿走她的东西而感到恼火。在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梳理、概括、整合以上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

Why:主题和作者。 这些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讨论起来也有话可说。通过呈现四位青少年各自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理解,并能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其实也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同理心和共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解决。

How:文体和语言 这是摘自网页的四个posts, 是在线写给知心姐姐的,每一个post篇幅比较短,语言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都是先陈述自己的现状和问题,再表达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学生读起来很亲切,有同感,因此在理解和概括每一位青少年的问题及感受时几乎没有困难。从语言特征来看,语篇主要用了与现在相关的时态来说明目前个人的问题及感受。

(二)确定教学目标

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需要制订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能够很好地呈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环节和过程,将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不同 的层面明晰地表现出来,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相互融合、渗透和发展(张秋会、王蔷等 2019)。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教学文本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详见上面)。

(三)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

当设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基本诉求,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主题意义,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层次的指引,确保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高度契合。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活动。通过本堂课课程设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会表达困惑、寻求帮助”的话题,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teaching)。学生的学习途径以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为主。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师更加关注语篇意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关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设计,真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最后的产出没有出来,这是最大的遗憾。本节课结束的前一分钟,我巡了一下堂,发现只有suggestions 那一部分没有完成。前面的对话完成情况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可以再给5分钟就可以展示3组出来。但前面任务时间需要压缩。曹妙盈老师给的意见是:在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s部分,耗费的时间有点多,课堂上我是让学生分两次完成任务的:第一次是找出四位青少年的feelings, 然后再让学生读一次文章找出四位青少年的问题(学生在找关键词这里耗费了一些时间)。这一部分可以两步分成一步走,不应该将feeling 和problem分割开来。学生可以先找出feeling,然后老师可以提问: Why does she/he feel…? 这样就可以把Problem引出来。这样比较顺畅、和谐,也给后面的活动节省出一些时间。

参考:

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箭,周海明.201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石红梅.例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策略[J]. English Teachers, Vol.21 No.22.

张秋会,王蔷.2016.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 教学(中学篇),(11).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 2019.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