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分析“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措施

沧澜媒体号
南昌县向塘向阳学校 330201

摘要:物理这门课程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来到初中阶段后,已经开始学习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基础物理知识不仅让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初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升学环境,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有待更新,面临着教学环境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围绕教学效率提升的课题进行钻研,国家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影响着教育工作者们的工作方式。“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中小学教师将视角着重在学生的学习减负问题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方式做出改进,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并深入初中年龄阶段学生当中,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协助初中学生减轻物理学习压力的同时,使其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从而达到对物理教学优化的目的。

一、双减政策下物理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态度不积极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并且他们面临着中考带来的较大学习压力,一些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频率较低,同时一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接触物理知识时,学习相对困难,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在课堂中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并且一些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偏科现象,有很多学生将重心放到了自己擅长的学科中,没有将更多精力投入物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环节中,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分层式教学,对物理课堂整体的教学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二)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缺少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当堂考核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围绕课本知识展开,一些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相对紧迫,备课任务量大,不够重视课堂结构的创新工作,导致课堂内容固化,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们很难在物理课堂中体会到新鲜感和趣味性,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物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形式也会限制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学校物理教学的良好发展。

(三)学校物理教学相关研讨活动组织较少

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方式,外部因素对物理课堂的影响也同样深远,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各大中小学已经开始围绕政策内容进行教学工作调整,然而部分学校在相关政策出台后,仍旧缺少对教师群体开展物理教学总结培训工作,物理教师适应双减政策并改进教学形式的工作仅停留在学校内部,缺乏与其他学校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久而久之,教师的物理教学效率将会呈现相对较低的状况,学校物理教育工作的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通过新媒体教学直观讲解知识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活化课堂,将知识点多元化进行呈现,迅速吸引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比如在《小粒子与大宇宙》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该节课涉及大量宇宙知识的相关元素,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交互式一体机,在课堂中将搜索到的关于宇宙知识的视频资源,例如电视科普片段、电影资源等播放给学生。视频中生动的讲解以及趣味的特效会迅速吸引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新媒体教育平台中,搜索其他地区教师制作的优质教学课件,如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微课作品,在课上教师将当堂检测的内容由简单的试卷改变为该类互动活动,能够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减轻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压力。

(二)课堂多设计趣味性强的互动环节

传统物理课堂中,一些物理教师较为注重课堂中的教学进度,将自身视为教学活动主体,新课改环境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正确作出引导,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发生,设计更多趣味性强的互动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习更多知识。比如在《运动的世界》中,这节课涉及一些简单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数量分为不同小组,并且让学生推选出一位发言人,小组围绕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进行探讨,发言人全程参与并记录小组成员表现,在计时结束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将小组探讨总结出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师根据每位发言人的阐述做出点评,把其中一些涉及重点知识的内容进行着重讲解,并表扬表现良好的小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借助这种学习方式顺利应对物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同龄人的交流互动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孤立无援”,减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压力,有效活跃物理课堂氛围。

(三)将书本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

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总是难以顺利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向盲目,无法理解物理知识对自身的实际益处。此时教师需要将书本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得启发,进而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更加清晰全面。比如在《温度与物态变化》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温度计、暖瓶等道具带进课堂,在课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见到过哪些和温度变化相关的现象?能否举出一些例子?”等类似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散物理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要不断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调整,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提升课堂质量吸引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好在校的学习时间,使其能够在校园中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持续提高物理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积累丰富教学经验,带领学生共同在课堂中钻研物理知识,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伟巍.“双减”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理科爱好者,2022(05):25-27.

[2]强卫兵.浅析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52-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