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何以“诗美”塑“人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析

沧澜媒体号
重庆两江新区鸳鸯小学校,重庆 401122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融入德育教育工作,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指明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当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课程;古诗词教学;德育教育工作

引言: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古诗词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探索新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让学生在更好地学习、掌握古诗词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德育教育功能

首先,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中优美的意象、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进而加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其次,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认识古人的精神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再次,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中所表达的道德理念和情感,借古喻今,启发学生品德修养和人生哲理。最后,古诗词语言繁复而精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词句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对古诗词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现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道德素养的增强、语言能力的提高等德育教育功能[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策略

(一)挖掘德育教育元素

通过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挖掘其内在的德育教育元素,促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课堂表演、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例如:《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名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可以将其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深入研读和教学实践,达到德育教育和语文素养的融合目的。首先,教师在备课期间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学生需要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基本知识点。其次,通过漫画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再次,讲解《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诗歌表现手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最后,在课后,针对本次教学内容,布置回顾笔记,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到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可以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同时也能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更好地领会这首诗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元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地域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朗读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精妙意境,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使其对美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名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其次,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导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再次,讲解《忆江南》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词汇、句型、修辞等语言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和合作表演练习,培养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情感和审美,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美感和意境。

创设德育教育情境

通过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感情上理解、接受并回应正面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好人格素养,并且加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古诗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让学生强化身份认同感,并且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学重点在语文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阅读问题的思维和解决能力,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借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感体现德育。首先,通过图片或其他方式,让学生了解黄鹤楼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底蕴、传统诗歌等,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其次,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内容、表达情感和意义,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诵、理解黄鹤楼的情感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典故,培养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体验美的情感。最后,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化拓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将古诗词教学作为德育教育载体,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古诗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挖掘出古诗词蕴含的美好情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也使其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参考文献:

[1] 陈曦. 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J]. 文渊(高中版),2020(6):858-859.

[2] 刘雅静. 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2020(43):28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