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会”“四基”与“四能”如何体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沧澜媒体号
彭州市红岩学校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也在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中重新规划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深度研读新课程标准,了解其基本内涵,并将其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融合。要立足于“三会”、“四基”与“四能”,发展初中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探究将“三会”、“四基”与“四能”体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实践策略,旨在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

前言:

教育的改革意味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有适当的改变。就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体系而言,除了要完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外,还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树立。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将意识付诸行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在实际课堂上,要做到灵活应用教材,把握重难点知识,可通过创建真实情境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也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活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一、“三会”、“四基”与“四能”核心理念

“三会”、“四基”与“四能”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的根本理念与思想。“三会”是指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四基”是指学生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获得能够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四能”则包括数学课程目标的四项基本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更关注对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数学思维,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并逐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勇于探索、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而初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计划,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视角下,体会现实社会中的若干现象,并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建立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

二、新课标理念体现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突破知识难点

通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我们可以发现,其对每个知识点划分得极为细致,主要知识模块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且每个板块中包含许多细小的知识点。围绕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开展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

(二)达成教育目标

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工作都习惯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教师大多会依照教育体制的根本目标,结合具体学情,设立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比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必须能够快速且正确地解决某类习题。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往往会想尽办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但由于教师与学生对数学学科存在认知差异,可能出现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发展需要不符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整体教学过程难以达到具体目标。为此,将新课程标准的诸多理念体现于初中数学课堂上,有助于教师达成教育目标。

三、新课标理念体现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灵活运用教材,把握重点

新课程标准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思想上,也对教材予以了适当的创新优化。教材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影响着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也是新的教学要求的直观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力支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若想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合理应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首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具体学情,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从设计层面而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将以生为本真实地体现在课堂上。

(二)创设真实情境,活跃课堂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情境课堂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现实,帮助其理解、思考、梳理数学知识脉络,加强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建立数学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刺激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新的认知,保证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借助先进的网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情境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保证整体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处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充满热情地探究数学世界的奇妙。

(三)加强互动交流,提升效率

一个完整的课堂,应当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大要素,而一堂有效的数学课,需要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实现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三大基本要素之间也要适时沟通,且三者缺一不可。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各要素之间的有效交流,产生信息共享和思维碰撞,从而促进初中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根本理念和教育目标应当体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三会”、“四基”与“四能”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立足于核心素养,促进初中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把握重难点知识,也要通过创建真实情境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打造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闫雪.探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22(21):30-32.

[2]仲靖江.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J].启迪与智慧(上),2022(03):73-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