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元文化下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
摘要: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汉语语言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就如何通过汉语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今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元文化;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发展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语语言文学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陪伴了一代代中华人民的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文化多元化向世界传播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合理地看待异质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一代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韵味,这对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操,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汉语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担负着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一)汉语言文学承载着中国发展进程
虽然各国、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忠实记录者,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完整,全是依靠汉语语言文字的记载和流传,将中国文明的发展传递给一代代中国人。
(二)汉语言文学见证了中华文化历史
文化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汉语文字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正因汉语文字的记载,中华文明才得以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汉语言文学,囊括了许多国家的优秀作品,不管是唐诗、宋词、诗词、汉赋、小说,都以其独特的角度,为我们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传递着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继承、去弘扬。
(三)汉语言文学包含丰富的多元文化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各有其特有的语言,记载着各民族发展的历史,而汉语作为人口最多、兼容性最好的一种语言,更是被赋予了“多文化”这一重要使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以汉文为中心,开启了王朝的建设和发展,而汉语文字,又是多民族、多姿多彩文化的最好的见证,这两种文化,相互为媒体,共同谱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二、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一)加深了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继承中华文明,要从新一代做起。从我们能开口讲话开始,汉语就开始深入孩子们的生活。在今后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汉语语言必将伴随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汉语语言以多种形式,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向他们讲述了历史的曲折发展历程,并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人身上传承了一种民族精神。汉语言文学对新一代年轻人理解和理解自己的民族发展史,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培养起自己的辩证思维,培养他们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良好的心理成长习惯,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为中华文化稳定传播提供了保障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断代”、不同的“传播途径”等现象,使得中华文化中的一些东西没有被很好地保存下来。由于汉语语言文学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更应将其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传承方式。它无可替代的可操作性和易于保存的特性,确保了它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正是由于有了汉语语言,中华一代接一代地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了解每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境遇,以及民族发展历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三)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应当意识到继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汉语语言文学是以真实生活为依据,通过某种艺术处理而形成的,它既能有效地记录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对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地处理,这是一种创造性地发展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在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当代青年的喜爱与重视。汉语言文学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与时代符号相融合,在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传播与发展,在传承与弘扬文化的过程中,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给广大群众。
(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
汉语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对外的一张名片,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近几年来,有很多汉语语言文学的著作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很多的奖项。在这些文献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活中的种种风俗,叙述了东方的艺术成就,叙述了中华大家庭里的多民族的民间风俗,使世界上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华夏人民面对外敌的侵略,团结一致的民主精神,这是一种鼓舞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而汉语语言文字,则把这个抽象化的民族精神,生动地记载在文字中,使其得以代代传承,并在今天、将来,为中华人民的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民族精神的传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汉语语言文学,作为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与记录者,在传播与发扬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三、汉语言文学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汉语言文学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教育人才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提升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育局曾数次提出,要重视汉语及汉语语言文字的学习,从汉语文字入手,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尊心。一方面,要在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进程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继承和发展制度,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汉语语言学习的良好环境;比如,在学习各个时代的历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去博物馆,去看那些跟历史有关的文物、书籍等,让他们去看那些文物和民间故事,然后去听他们的故事,去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文化传播人才的培训,一方面,从内部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师资力量,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内容的传播;在对外方面,应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语文工作者,使其能够在国际上进行描写与传播,从而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地位。
(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构建汉语言文学传播渠道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大潮来临之际,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必须以政治手段为媒介,才能真正地向世界传播。一方面,在汉语文学的对外传播中,需要借助国家外交等手段,因为很多民间文化没有正式的平台支持,不为公众所认识,而借助外交手段,可以获得更广泛、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一条重要道路。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汉语言文学助推作用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以预防外国文化的入侵为前提,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汉语语言文学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应利用新媒介技术,以更大的范围和更快的速度向汉语语言文学传播;充分利用目前最受欢迎的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以视频,音频,图片,动画,艺术文字等的形式,更好的展现汉语言文学,并通过开发小程序,引起公众对汉语言文学的注意。另外,还可以利用多种互动软件平台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此外,还可以与年轻的、有才华的导演一起,拍摄一些宣传视频,以此来引起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从而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到对文学、文化的认识之中。
(四)融合多元地域文化,加强汉语言文学传播效果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域性文化,汉语语言系统的浩瀚,蕴涵着多种地域性文化的共同特征。在汉语语言文学的传播中,应该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并将其与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特点、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发展历程等因素相联系,从多个视角、多个地点,对其进行分析和叙述。一方面,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区域文化的特点,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剖析,来详细说明当前区域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意义,从而深化我们对汉语语言文学的认识,对推动它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与汉语语言文学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讲述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以深化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引导群众去发掘其深层的内涵,使群众能够通过汉语语言文学来了解它的博大精深。
(五)改革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以发展教育为着眼点,改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使他们了解汉语言文学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首先,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使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观念上不断完善,准确地传递出文学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既能增强自己的实际能力,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文学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要扮演好教师的引导角色,利用线上、线下的手段,对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态进行关注,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在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进行动态的学习跟踪,使他们意识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要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环境。
四、结语
汉语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的历史责任。这不但可以使新一代的青年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而且还可以确保中华文化的稳定发展,这对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现状,今后应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强化中国语文的教育,并在国际间进行广泛的交流,扩大传播途径,并将不同的区域文化相结合,从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汉语语言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一种语言文字,它对中国特色文化的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需要在多文化背景下,让公众更加了解汉语语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从而深化对这一主题领域的研究与认知,更好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汉语语文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李勇衡.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索[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2019.
[2] 王佳.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讨[J].文化产业, 2022(17):3.
[3] 叶童彤.高中生如何看待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作用[J].速读(中旬), 2019, 000(002):168.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9.02.162.
[4] 郭思郢.高中生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作用[J].[2023-09-13].
[5] 黄竞宇.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文学少年, 2021.
作者简介:郭春乐,(1988.02——)男,汉族,河南兰考人,工作单位: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任杰,(1990.08——)男,汉族,河南兰考人,工作单位兰考三农职业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