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音乐特征分析
摘要:该艺术歌曲是现代诗人艾青作词,著名作曲家杜鸣心作曲。本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叙事性旋侓质朴感人,有宫调特征的自然大调式,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侓风格一致。
关键词:和声;伴奏织体;旋侓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发表的诗集有《彩色的诗》《域外集》《艾青叙事诗选》等。艾青创作的诗歌以象征性的事物为主,例如太阳、火把、黎明这样代表光明和希望的事物。在黑暗和不平等的旧社会里,艾青更加渴望和更加追求光明和希望。艾青创作的诗歌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实际,并赋予诗歌斗争精神,他又将“五四”运动新文学的精髓,运用到创作中,使诗歌优美、简朴和新颖,这就形成他别具一格写作风格。诗歌的内容采用排比和复沓是最常见的;诗歌的形式上多为不规整的结构,诗句的韵脚、行数和字数不受局限。《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这首短诗更是把艾青创作诗歌的独特风格表现得酣畅淋漓。
杜鸣心(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师从贺绿汀、任虹、范继森、吴乐懿和俄国音乐家扎拉雷夫。一九五四年在国家的推荐下,杜鸣心被送到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深造。回国后,杜明心开始大量创作艺术歌曲和器乐作品。一首经典艺术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就是杜鸣心根据艾青的短诗创作而成的,《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是一首中国艺术歌曲,杜鸣心对其创作既保持了民族特色,也借鉴了外国创作技巧的优秀之处,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二、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这首艺术歌曲为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共分为A乐段、B乐段、再现A乐段三部分,以及引子和尾声。在E大调上和a小调上进行,节拍形式为4/4拍。
A乐段(3—19):旋侓平和安静,调性一直稳定在E大调上。该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方整性结构(4+4+4+4)。A乐段采用了中国传统创作手法“起、承、转、合”。
B乐段(20—27):B乐段是对比中段,和声和结构都与A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乐段都由两个乐句组成,构成方整性结构(4+4)。
A1乐段(28—43):再现了A乐段的调性和和声,织体与A乐段并不相同,旋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A乐段的基础上,A1乐段的织体在和弦的扩展上更加丰富。虽看似不同,但仍然有主题再次回归的感觉,这种再现是动力化再现。
(二)音乐特征
1、A乐段(3—19):
a乐句:旋侓由弱起小节开始,节奏多用附点音符,音程度数不超过四度,旋侓在平稳的情绪中进行。a乐句伴奏织体使用左右手各演奏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左右手相互配合,这样的伴奏织体演奏的效果能生动的表现出创作者心中对黑人的同情和对“上层人士”的斥责。和声使用了两次变格进行,低音声部作为旋侓的陪衬,为旋侓打下静谧的感情基调。但其和弦不完全是和弦低音。在乐句结束时使用了副调阻碍进行(V7/VI—IV)。和声配置由属IV级离调再进行到属II级离调。
b乐句:旋侓的音程度数在二度以内 ,节奏采用了附点音符、四分音符和大切分音符。旋侓在平稳中进行,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黑人姑娘在哄孩子睡觉的场景,旋侓是那样安静祥和。和声进行依然使用a乐句的变格进行,但是在a乐句的和声基础上出现了变化的和声发展。“E”作为主音引导旋侓的开始,结束在“B”属音上。虽然以主音“E”作为旋侓开始,但是其和声是使用的重属和弦。属音“B”作为结束音,但其和声转入到属调式的平行小调(升g小调)。这样的和声进行更加丰富多变,使音乐旋侓更加柔美,感情上更加内敛。
c乐句:旋侓节奏采用了附点音符,音程度数在五度以内,音乐符号使用了mf,这样的写作技巧让旋侓的情绪推动了起来。c乐句伴奏织体和歌词内容完美融合,歌词是由两个问句构成,语调也与问句进行配合,与前面两乐句进行对比。歌词:“她心里有什么欢乐?她唱的可是情歌”?这样的反问。创作者根据歌词含义在伴奏织体上采用了柱式和弦、附点音符和琶音来增强创作者内心的愤愤不平,并且强弱也发生了变化,从mp—mf力度逐渐变强,也同时表现出创作者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c乐句旋侓的音高上升,并且围绕属音进行上下扩展。第一乐节的和声配置,进行下属功能IV级、II级两次离调,结束在V56和弦上。第二乐节本该解决到主和弦,但却进行到了小主和弦,并接小下属和弦,终止在属和弦上。呈现出同主音小调的特点。
d乐句:节奏采用了附点音符和大切分,再使用渐强符号推动旋侓的情绪,在d乐句结束处,歌词是“唱的是催眠的歌”此处的“歌”字,创作者使用了渐强符号,伴奏织体也采用了和弦半音级进,左手低声部伴奏织体连续使用八度和不规则的音型,来表现内心的愤愤不平和激烈的情绪。把创作者心中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情绪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和声结构向属功能的IV级离调,后又进行到变格终止(V6/V—V6/II—I),这样的和声进行加强终止的收拢性,这与材料的起承转合一一对应。在乐段结束后出现一节(19小节)连接性质的间奏。是为了转调过渡。由A乐段的主音“E”作为新调式的属音,即转入A乐段的下属小调,后解决到主和弦。
2、B乐段(20—27):
e乐句:旋侓节奏采用附点音符、大切分和四分音符,这一乐句旋侓是在mp开始的,情绪在此慢慢铺展开来。e乐句伴奏织体使用了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和左手低音附点音符。情绪也逐渐的推动起来。创作者坚持使用持续低音来表现澎湃的情绪,右手和弦连绵起伏,e乐句使用了很多表情记号,如:mp、渐弱、渐强。这些表情符号使乐曲更有表现力。调性转入了E大调的小下属调(a小调),和声进行使用了和声小调完全进行,通过两次(I—IV—V)完全进行,结束在V6和弦半终止上。
f乐句:旋侓节奏采用附点音符。旋侓的力度逐渐加强(mp—mf)。f乐句伴奏织体开始使用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和左手低音附点音符至26小节结束。27小节左右手采用连续八度半音级进上行并且使用渐强符号迎接全曲的高潮,情绪也逐渐的推动起来。创作者坚持使用持续低音来表现澎湃的情绪,右手和弦连绵起伏,并使用密集的柱式和弦,使织体更加的饱满。f乐句使用了很多表情记号,如:mf、渐强。这些表情符号使乐曲更加赋有表现力。在乐句结束处,调性回到原调E大调上。半音经过和弦将全曲的情绪推进到一个顶点。在属七和弦需要解决的时候,乐曲再现部(A1乐段)出现,构成了跨段落解决。
3、A1乐段(28—43):
a1乐句:旋侓和织体看似与a 乐句有所不同,但是主题仍然相同,a1乐句的歌词这样写道:“一个襁褓中幸福的白人孩子,在黑人姑娘怀里不停的哭泣;黑人姑娘是那样的可怜,但要唱着欢快的歌儿”。诗人把黑人与”上层人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更加表现出黑人地位的卑微,也表达创作者对黑人的同情和对这种种族歧视的不满。通过歌词表达的意境创作出贴切的伴奏织体。a1乐句伴奏织体反复出现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左手低音采用持续的八度和弦。调性仍然是E大调。
b1乐句:伴奏织体反复出现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左手低音采用持续的八度和弦。旋侓围绕主音E开展,和声使用了#II级五六和弦和六级副属和弦。乐句在主和弦结束,采用了变格终止。
c1乐句:伴奏织体采用左右手相互结合形成大切分,大切分旨在改变强弱位置。左手使用柱式和弦,更好的表达出创作者沉重忧郁和无限感慨的心境。和声运用与c乐句一样,使用下属功能离调,并采用大调bVI级的大三和弦,最后结束在属和弦半终止上。
d1乐句:旋侓和伴奏织体与d乐句几乎一样,构成了乐曲的前后统一。d1乐句采用左右手相互结合形成大切分,大切分旨在改变强弱位置。左手使用柱式和弦,更好的流露出创作者沉重忧郁和无限感慨的心境。”却要唱欢乐的歌”中的“歌”字的伴奏织体使用的是小切分的柱式和弦,使乐曲的澎湃情愫高涨,为使情感得以延伸,d1乐句伴奏织体是全曲最能表达创作者心境的乐句,把全曲感情推向了高潮。由此也迎来了乐曲的尾声部分。
结语
杜明心在《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的创作中,在曲式结构上,为了与歌词结构紧密结合,杜明心独具匠心的进行处理并加以创新。该歌曲旋侓朴实,且带有宫调色彩的自然大调式,乐段和乐曲结束均使用变格终止,变格进行是全曲的和声特点,与旋侓的风格保持一样。全曲调性的分布使用了主调—小下属调—主调,下属方向的离调在内部结构频繁的出现,并结合多次出现的大小调交替进行,这样的和声进行可以让单调的和声充满色彩。钢琴织体创作方面灵活而优雅,与优美的旋侓声部完美结合,同时与歌词所表现的内在含义和意境紧密配合,歌曲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全曲不论在题材、主题、结构、色彩,还是在和声、旋侓、曲式等方面拥有较高的艺术特色。伴奏织体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技巧并与中国传统音乐曲调相互结合,把伴奏地位提高到无比中的位置。伴奏织体不断进行对比变化,使全乐曲的音乐情愫随之变化。伴奏和歌词交相辉映。《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这首乐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优秀作品之一,音乐旋侓和现代诗词配合得浑然一体,这首歌曲也是学习声乐表演的必唱艺术歌曲,代表了歌唱技巧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孙彬彬、分析杜明心《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的音乐特点和演唱体验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冯楠.管窥杜明心艺术歌曲音乐特色——以《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2018.
[3]陈志红.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的创作技法和特点分析[J].2016.
[4]张成康 .艺术歌曲《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音乐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