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基层爱国卫生运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基层爱国卫生运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通过深入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健康认知、健康行为和整体健康水平的影响。最终,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健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日常走访中选取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绥德县名州镇辖区20位社区居民,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位居民作为实验组,10个居民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居民进行基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基层爱国卫生运动。实验过程包括健康知识宣传、健康行为指导和组织卫生健康活动等。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干预。收集健康行为相关指标如吸烟,生活方式相关指标如睡眠情况,健康相关指标如血压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5]。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健康行为相关指标、生活方式相关指标、健康相关指标相关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基层爱国卫生运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健康教育和卫生健康活动的参与,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相关指标、生活方式相关指标、健康相关指标相关指标得到改善,这些积极的变化表明了社区健康教育在改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层爱国卫生运动;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居民;健康建设
健康是每个社区居民追求的共同目标,而健康生活方式是影响一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为了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基层爱国卫生运动成为了我国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提高公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推广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社区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有效推动基层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通过向社区居民传授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指导和开展健康活动,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2]。
尽管基层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社区健康教育在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对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促进作用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3]。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评估基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基层爱国卫生运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为未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4]。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10例,年龄33-55岁,平均为(44.72±0.94)岁,5例男性、5例女性。对照组10例,年龄32-56岁,平均为(45.51±1.27)岁,5例男性、5例女性。对比两组居民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实验组:
健康知识宣传:为实验组成员提供关于慢性病防控、健康饮食、定期体检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宣传,通过讲座、宣传册等方式进行。
健康行为指导:由专业健康教育人员向实验组成员提供针对个人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健康行为指导,包括饮食改进、适量锻炼等。
卫生活动组织:组织实验组成员参与社区内的健康活动,如健康跑步、健康讲座等,以增强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和积极参与意识。
对照组:
对照组的受试者保持常规生活,没有接受健康教育干预。
收集健康行为相关指标如吸烟,生活方式相关指标如睡眠情况,健康相关指标如血压等信息。
1.3观察指标
①吸烟情况。②睡眠情况状况。③血压。
1.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内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指标对比
实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数据分析
在吸烟情况方面,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患者的吸烟情况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吸烟率明显降低,反映了社区健康教育在改善患者吸烟行为方面的积极效果,而对照组的吸烟率变化较小,说明居民保持常规生活在此方面效果有限。
睡眠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在睡眠情况方面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区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没有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效果较为有限。
血压方面,验组在血压方面的平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社区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相比之下,对照组的血压改善较为有限。
3.2未来研究方向
比较不同干预模式: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哪种干预模式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健康问题更有效,为优化干预策略提供指导。
加强社区支持:在社区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中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鼓励形成更加良好的社区健康环境,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实施效果。
探索新技术应用:结合新兴科技,如移动健康应用、智能设备等,探索其在健康教育和卫生活动中的应用,以提高健康教育的传播效率和干预效果[6]。
研究社区居民的需求: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干预,增加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考虑文化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行为习惯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罗蝶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1):38-39.
[2]李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机制改革的试点探索[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39-41.
[3]赵红.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J].中外医疗,2012,(35):36-37.彭小芹,蒲川.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16).1]
[4]许伟红,谭文绮,孔令平,等.在社区保健教学中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J].2004,(7).
[5]张云兰,冯日浩,苏煜.滨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调查分析[J].2004,(7).
[6]张佩珍.围婚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J].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