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究

天云媒体号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子工业发展区实验学校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增强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借助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教育者的大语文观念,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非常重要。作者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集人文性、工具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资源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及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挖掘不到位

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普遍对教材挖掘不到位,没有合理有效利用手中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师基本上都是依据课程标准及课程进度安排表进行教学,对语文教材内在的文化价值挖掘不到位,忽略了字词、古诗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没有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只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而不是当成一种乐趣去积极探索,导致文本内在的精神魅力没有体现出来,课堂教学的外延不够深入。

(二)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表现出了特有的文化魅力,是世界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语文课堂上教师对这些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学生无法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获取成长的能量,也间接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思想消极,对学习不够上心,不能以书中树立的学习典型为榜样,缺乏进取心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在生字教学中渗透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音形义"结合体的文字,不但音韵和谐优美,而且字形结构端正、秀丽、工整,具有审美价值,是世界上有欣赏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的文化瑰宝。中国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重大变革,不论哪种字体都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字的历史演变、字形结构、字义变化等方面入手,使学生从心底里以写中国字为荣。教师在带领学生识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写字如同做人,一笔一画都代表着人的性格和品质,写好字既是学习做人,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关名人与字的故事。例如,岳母为什么要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其真正的用意是什么?中国汉字为什么是四四方方的?为什么要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让学生通过汉字的学习,打好人生的底子。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中国书法名家在写字过程中的神态,认真体会汉字形体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激励学生从写字中学会为人处世,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让他们把字写认真,写出精气神。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寄寓着一代代中国人对山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古诗词句,不但能提高语言赏析能力,还可以提高文学素养,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是一篇很好的亲情教育诗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借助诗句思考"忆"是什么意思:作者回忆的是谁?何时回忆的?回忆了哪些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从这首诗中你学到了什么?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最终明白了要相互理解、包容、信任、鼓励,要学会与亲人分享快乐,要尊老爱幼,相亲相爱,这样一家人才会和和睦睦。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细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活中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同时对于诗中的"重阳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其出处及意义,了解与重阳节有关的风俗,让学生借助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在教材内容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包含丰富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这些优秀的范本,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能提高思想境界,并能以书中这些优秀的人物为榜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教师可借周总理爱读书的好习惯,告诉学生们不但要像周总理那样为国读书,还要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周总理小时候热爱读书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让学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周恩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引导学生像周总理那样以读书为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书籍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借助语文教材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从书中汲取成长力量,积极迎接自己的人生挑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借助语文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于课堂,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使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让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胡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综合研究[J].课外语文.2021(10):101—102.

[2]周菊霞.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J ].天天爱科学.2021(06):63-64.

[3]蔡雪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索[J].科学导报.2020(65):112.

[4]赵英来.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J ].辽宁师专学报.2020(62):29-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