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概念视域下地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和“深层次”的教育思想真正融入到教学和学习中,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大概念和项目式学习可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支点突破这一困境。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在大概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开展地理项目式学习,以活动体验为学习载体,在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的理念,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途径,实现有意义的地理认识过程,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是一种将地理学科核心元素贯彻到实践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就大概念视域下地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大概念视域;地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引言:
项目式学习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实际问题为动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项目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知识,并进行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跨学科学习是指以主导学科为核心,在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和思维的共通性基础上,围绕特定的主题,对相关学科进行有选择性的处理和整合,并将其运用到主导学科的学习中。地理可以分为自然、人文和区域三个方面,所以,通过融合其他学科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开展以专题为基础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既能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点,还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的核心学科素质。
一、在大概念视域下确定教学目标
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的上位概念,以大概念为基础的“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构建学科之间的内部关系,掌握各个科目的逻辑结构,主要概念与原则,避免“碎片化”与“孤立化”,实现从一到多、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首先是要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确立教学目标。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目的,则是要通过培养大理念、增强思维与实际能力、增强责任感来实现。所以,在大概念视野下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就必须将跨学科的观念融入其中,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1]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为例,这一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析我国主要灾害的分布、原因和危害,对我国的基本国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够用实例来说明政府和个体在实践中采取的减灾措施,进而形成人地和谐的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实际操作、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对学校及周围环境的调研,找出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很多问题多来源于学生生活、时事热点,社会实践,具有综合性及有实际意义。教师可围绕“身边的自然灾难”这一话题,选择《2021年七月河南特大暴雨》这一情境,让学生从历史、政治视角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创设驱动型问题情境,布置项目化任务
所谓驱动问题,就是将较为抽象和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变成某个年龄层的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本质问题较为抽象,而驱动型问题则是把更有趣的情境嵌入了学生的生活中去。由于驱力问题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并且是以核心知识为导向的,因此,在选取问题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深度思考与探究。以“自然灾害”主题为例,在调查河南特大暴雨的过程中,调查收集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洪灾得到缓解?怎样才能保证校园的安全?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是避免水灾对人身安全的危害?”“如何减轻水旱灾害?”“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你心目中人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怎样的?”四个驱动性问题,要求学生将中学的地理、历史、政治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与驱动问题,设计具体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为了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项目式学习应尽量多样化。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应按照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成果汇报等流程进行。
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和评价
在大概念视域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学习,要将跨学科学习研究的内容结合起来,最后通过调查报告、防灾地图、试验报告、实物模型、成果汇报、沙盘创作、彩绘海报等多种方式进行项目学习成果展示,并进行分享。要想检验实践的成效,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健全的评估制度,教学评价可分为总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两种,其中,总结评估是最常用的一种,经常起到选择和评级的作用,通常将其划分为纸笔测验和作业测验。而过程性评估则是一种综合性、量化的评估方法,能将量化评估与定性评估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与潜能。过程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估、小组成员互评三种,包含提出问题、方案设计和实地考察等多个方面的评价,这样多角度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2]在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建立学生评价档案,实施可持续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学习记录袋和评价系统,注意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智力,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对创新教育模式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可以弥补某一学科教学的缺陷,使学生对大概念有较为完整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各课程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大概念的视野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将跨学科的观念融入其中,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创新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与课程融合,落实核心素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素君,邢晓明,刘小荣.初中地理、生物学、化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以“水与生活”主题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0):24-27.
[2]李华,李俊,王闯等.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