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改进路径探索

彭刚静
  
新中媒体号
2023年26期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消防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消防演练、教育队伍等方面剖析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提升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改进措施

据统计,引发校园火灾事故排名前2位的因素分别是电气设备安全风险和人的风险,前者指来自电气设备的短路、接地、过载、接触不良和漏电等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是直接原因,而后者指人对消防安全的不重视,不注重安全用电用气行为,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安全风险变成安全事故,是间接原因。在学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做好人的安全教育,即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尤为重要,通过“管理+教育”两手抓才能真正筑牢校园消防安全屏障。然而,实际工作开展中,尽管从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老师都不同层面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但校园火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师生在面对火灾时的处理措施不合理、人员伤亡偶有出现。

一、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实”

一是教育活动开展频次不够。多数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或者“119”消防宣传日固定节点为准,除此之外未主动开展或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少数学校在保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育任务工作中,也仅仅是在次数和形式上达到要求,教育工作开展力度远远不够。二是教育活动准备不足。部分高校依托校外消防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内容是培训人员倒背如流的火灾特点、案例分析、灭火器使用、防火措施等内容,对校园火灾防范重点如食堂消防安全、宿舍安全用电、实验室消防安全等的针对性培训不强,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安全风险就在身边、防范工作要从自身做起的思想意识。三是对消防安全培训重视不够。站在管理部门的角度,认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按要求落实,不存在设备安全风险,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是减少来自师生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相比一学期一次的消防安全培训,日常寝室安全检查更能提高师生对安全的重视,因此在消防专题培训中未能足够重视。站在学生的角度,作为大学生,具有对安全风险的明确认知,认为开展消防安全专题教育不具必要性,多数学生在消防安全培训中,不认真听讲,在应急疏散演练中,步伐从容,不按规定做出避险动作,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消防演练力度不够

理论教育是基础,实战演练才能帮助师生在面对火灾时从容应对。按照要求学校需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培训演练(笔者所在地)。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学校为了完成上级工作任务,安排保安、学生代表进行简单的灭火器识别、灭火器使用培训,并进行灭火操作。这样的演练仅在小范围内达到效果,未能起到普遍教育的目的,同时演练的内容过于简单,未能就逃生绳的使用、简易包扎救援、心肺复苏等火灾发生时的避险和紧急处置措施进行培训,学生学习的消防救援知识不全面。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开展全员消防培训演练不具有现实意义,多数学校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培训安全员、学生干部等,确保消防安全知识覆盖到最小单元,以点带面。但也存在多数学生不知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或发生火灾时慌乱无措,以致采取极端措施逃生的情况。部分高校还存在疏散演练程序不规范情况,通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简单讲解疏散过程安全注意事项,在火灾警报响后陆续疏散到空旷区域,未集中组织师生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未梳理演练中存在的不足,不利于工作改进。

(三)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队伍是开展好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大多由安保部门负责,而多数高校安保部门人员非消防专业人员,对消防专业知识不熟悉,安全教育多停留在表面,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讲座居多,不利于准确掌握消防安全风险点及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中,部分高校存在安保部门唱独角戏的情况,其他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消防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教师作为校园中直接接触学生的群体,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不够主动,消防知识掌握不全面,向学生讲授消防安全知识的意识有欠缺。开展教师消防安全专题培训不够,未对教师的消防安全教育责任进行明确。

二、改进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教育工作的计划性

消防安全教育不应限定在特定时间、特定形式中,应融入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在时间脉络上,可以通过冬春季森林防火、放假前安全教育、节假日寝室安全用电教育、开学前安全检查、“119”消防宣传日等做好日常管理。在组织形式上,除安全教育讲座外,可通过日常寝室卫生安全督查、辅导员走访学生寝室、班干部每日查寝、安全教育课堂、班会活动、定期安全提醒、知识竞赛等做好常态化安全教育。在宣传阵地上,可通过微信、QQ、官网、宣传横幅、展板、视频、LED、手册等形式扩大安全信息知晓面。

(二)提高演练实效性

要做好演练前的统筹谋划,制定演练方案,明确疏散路线和演练内容,召开部门协调会议,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后勤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宣传保障等。演练前要向师生培训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出纪律要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演练的安全性和严肃性。针对疏散演练,要安排人员负责观察疏散过程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改进工作。针对灭火演练,除了培训专业的灭火器使用方法外,还应尽可能大范围的组织师生进行灭火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对安全绳使用、简易包扎、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援措施进行学习。演练结束后要集中组织师生对演练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工作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在多数高校缺乏消防专业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一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选派骨干成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或考试,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二是在多数高校安保管理干部年龄偏大的背景下,通过“聘进来”的方式,优选消防专业管理人员,确保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专业人员抓、抓专业问题。同时,结合当前正在各高校全面开展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将消防安全管理延伸到学生社区,突出学生寝室消防安全管理职能,切实发挥社区管理的作用。

三、结语

做好师生消防安全教育是减少校园火灾事故发生的有力抓手。消防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师生消防安全意识,而意识的培养往往是长期而艰巨的,这就需要学校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做到消防安全教育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从思想上筑牢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屏障,降低校园火灾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博.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形式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09):136-138.

[2]池云彦,羊海燕,龚虹等.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生活化路径探析[J].水上消防,2020(05):40-43.

[3]刘岩.典型建筑电气火灾故障分析及其模式识别[D].沈阳工业大学,2009.

[4]毛天珂.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1):138-140.

[5]张宝兵.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定位研究[J].大学,2020(21):143-144.

作者简介:彭刚静(1989.02—),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校园安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