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使用短视频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
——以保险职业学院为例
摘 要:使用短视频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以保险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样本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调查了使用短视频的现状,发现使用短视频对大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等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有:不利于青年学生深层认知能力的发展、容易造成认知片面狭隘; 有利于情绪情感的释放、有可能导致集体的暴力情绪扩散、被动使用短视频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相关、弱化学生人际交往行为、不利学生的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诱发大学生的失范行为。
关键词:短视频;心理影响;认知;情感 ;行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短视频与直播、电商、教育、旅游等行业相互加成,渗透至网民的生活。00后的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具有蓬勃的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浏览或创造短视频成为了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研究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的现状及对其对心理的产生的影响,以保险职业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使用短视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大学生短视频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1调查的基本情况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保险职业学院在读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00份自制的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70份,其中男生70份,女生100份。调查内容主要从学生短视频的使用状况、短视频对学生心理影响两个维度展开。
1.1.1学生使用短视频的平台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71%的学生认为刷看短视频比玩网络游戏更有趣,使用短视频成为了学生主要的愉乐休闲的方式,对短视频的喜欢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网络游戏的。在众多的短视频APP平台中,抖音视频因为由于粉丝量大、引流力和变现能力强的特点成为学生刷看短视频的最爱,其次是快手视频。
1.1.2学生使用短视频的目的
短视频大多都是由自媒体用户制作上传,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不同的学生都能在翻看短视频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深度参与其中。85.3%的学生刷看短视频是用来休闲娱乐,主要关注一些娱乐、剧情和时政类的作品,有18.2%的的学生除了线上交流评价之外,还会在线下实现真实的交往。各个互联网平台都会有政策鼓励创作短视频,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平台提供的多样化视频剪辑和特效技术,为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作短视频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根据调查结果51.8%的学生用户创作过短视频,成为个人自媒体。
1.1.3大学生刷看短视频的时间
根据调查有54.7%大学生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长在1-3小时,有19.4%学生观看的时长超过4小时。能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只有15.9%,由于学生刷看短视频的内容呈碎片化,学生在填写的时长往往会被低估。
从学生观看的短视频时长来看,他们主要钟爱于时长为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特别是2分钟以内的作品。短频快是学生选择短视频时长的的特点。这些片段化短频快的视频相对于阅读传统的电子书或观看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用户可以更快速地接受更多的信息。
1.1.4大学生们对使用短视频影响的自评
39.4%的学生认为刷看短视频会影响自己睡眠,81.6%的学生认为短视频会影响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50%的学生认为刷看短视频会干扰学习时的注意力;42.3%的学生认为翻看短视频会干扰思考问题。74.1%的学生会在情感上与短视频的内容共情,42.9%的学生模仿短视频中的一些行为。
2.使用短视频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从以上调查的数据看,使用短视频成为了大学生中流行的愉乐休闲方式。各种平台的短视频从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短频快的节奏无一不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1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2.1.1不利于青年学生深层认知能力的发展
“形象表达是网络多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表达方式。短视频将文字、影响、声音等集合到一个平台上,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①短视频短频快的形象表达展现的是图像、音乐等相结合的浅层阅读,其阅读内容逻辑性不强,受众容易沉浸在碎片化信息中,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认知更多是在感知觉、浅层记忆、想象层面,深层次的思维调用很少。久而久之,学生会沉迷于这种浅层的认知活动模式之中形成思考的惰性,分析判断归纳等需要意志力推动的思维活动减少,不利于其认知能力的提高。在调查数据显示42.3%的学生认为翻看短视频会干扰思考问题。
2.1.2容易造成认知片面狭隘
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侵权短视频。此外,短视频在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加持下,容易消解多样化的信息传播环境,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
短视频在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加持下,容易屏蔽多样化的信息传播,使人们陷入某一类信息茧房”,同质化内容层出不穷,反复轰炸受众,容易导致认知狭隘。据《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侵权短视频。大量雷同的信息,更加剧认知窄化。②
2.2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
2.2.1有利于情绪情感的释放
使用短视频的能够有利于释放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满足他们寻求情感上共鸣的需求。大学生们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生自己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需求抒发自己的情感。调查中有51.8%的学生用户创作过短视频,成为个人自媒体从而获得社会价值的自我认同,产生成就感与自豪感等积极情感体验。
2.2.2有可能导致集体的暴力情绪扩散
平台上的上互动评论区域是网民们多元价值主体话语碰撞的场所,往往成为滋生集体网络暴力情绪的温床。近几年以来,多起网暴力事的产生发酵的推手无一不是网络短视频。
2.2.3被动使用短视频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相关。有学者邓淑林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短视频被动性使用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③
2.3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2.3.1弱化学生人际交往行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际交往的需要是人的五大基本需要之一。根据调查数据54.7%大学生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长在1-3小时,有19.4%学生观看的时长超过4小时。而且短视频的内容呈碎片化,学生在填写的时长往往会被低估。学生的业余大量时间被短视频占据,他们往往沉迷于其中而导致没有多少时间参与现实的人际互动与社会交往活动,甚至出现社交焦虑,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人际情感淡漠,不利人际交往能力提高。
2.3.2不利学生的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短视频每天能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只有15.9%,也就是说短视频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全息沉浸式的呈现方式极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成瘾性依赖,从而不能理性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时间。如50%的学生认为刷看短视频会干扰学习时的注意力,39.4%的学生认为刷看短视频会影响自己睡眠,因此浏览短视频对大学生学习工作和作息时间产生了影响 ,不利于自律行为的养成。
2.3.3诱发大学生的失范行为
大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发表短视频通过网络更好表现自我,但也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社会化行为,出现网络暴力等失范行为。调查显示 85.3%的学生刷看短视频是用来休闲娱乐,主要关注一些娱乐、剧情和时政类的作品。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博眼球,制作一些低俗恶搞、价值观念与言语行为上表现得极端的作品来博取网友的关注。大学生极易接受转发模仿,产生网络暴力行为和现实中的一些失范行为。根据调查81.6%的学生认为短视频会影响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42.9%的学生模仿短视频中的一些行为。
短视频平台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认识多彩世界的窗口,使用短视频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愉乐休闲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短视频从大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如何协同努力,整治短视频场域的各种乱象,完善监管机制防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风险,培育短视频传播的良好环境,提升短视频使用者的素养,让规范使用短视频,成为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助力器是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①卢秀峰 大学生碎片化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及化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84-89.
②丘文福,短视频使用影响大学生心理与行为》【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9日,第005版)
③邓淑林,短视频被动性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任智(1977-),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