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牛亚红
  
新中媒体号
2023年31期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 130401

摘要: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师生互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引言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师生互动不活跃,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不和谐,存在着师权与生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此外,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表现为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等现象,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改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不活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不活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然后要求他们进行记忆和背诵,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的思考和表达。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着对师生互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象。他们常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思考,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二)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关系不和谐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当的行为和做法,如过于严厉的批评、指责和惩罚等,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和敌对情绪,形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着对教师权威的质疑和反抗,他们往往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和冲突。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学生参与度不高是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另一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他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听讲和记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他们常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示,缺乏对课堂内容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三、问题分析与原因探究

(一)师生互动不活跃的原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的思考和表达。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学生也可能不愿意参与,导致师生互动不活跃。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常常面临表达自己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在面对全班同学的时候。他们害怕出错或被同学嘲笑,因此不愿意积极参与互动。这种害羞和自卑心理也是导致师生互动不活跃的原因之一。

(二)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和指责学生的错误,给学生造成了压力和负面情绪。这种不当的行为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和敌对情绪,形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开始对教师的权威产生质疑和反抗。他们常常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和冲突。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如果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受到了不良的教育和影响,他们可能对教师的权威产生怀疑和反感,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他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听讲和记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也会影响他们的参与度。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可能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导致参与度不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常常害怕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不足也是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借鉴,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材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表达欲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合作中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歧视、不偏袒,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对待和重视。教师要关心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背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尝试和接受挑战,以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倾听和引导学生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塑造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不以权威姿态对待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表率。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

1. 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案例、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可以采用互评、自评、他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和表现。

2. 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和交流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给予学生适当的话题和任务,使学生能够更有动力地表达和交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作经验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3.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教师要提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五、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应对策略。尽管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但仍然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更具体的教学策略,如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化教学、项目学习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研究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学生参与度来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军.在师生互动中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新智慧,2023(16):97-98.

[2]张苗苗.简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智力,2023(16):168-171.

[3]雷三变.师生互动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J].新智慧,2023(13):93-9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