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口援疆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研究

张蒙蒙 单美玲
  
新中媒体号
2023年35期
新疆社会科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援疆”等方面梳理对口援疆工作实践,分析对口援疆工作的特点,并结合当下对口援疆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提出思考。

关键词:对口援疆;交往交流交融;实践

引言:2023年9月,第九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到要发挥对口援疆作用,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年来对口援疆工作根据新疆区情呈现出鲜明的做法和成效。不仅缩小了东西部的社会发展差距、提升了新疆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更是对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大团结、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一、对口援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展演

对口援疆工作贯彻落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实践中,主要围绕“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援疆”这几个方面展开。

(一)民生援疆

对口援疆省市聚焦新疆民生福祉,办好惠民实事。加大对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援建力度。在新的一轮援疆工作中,放在优先位置的仍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援疆资金重点投入到民生领域。如截至2022年8月前,江苏省援疆克州实施民生类项目249个,投入援疆资金14.36亿元、占总援疆资金的89.28%,把党的关怀、援疆省市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新疆人民的心坎里。第二,充分发挥援疆省市医疗资源优势,提升新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援疆省市优质的医疗水平也能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传入新疆,使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第三,共享援疆省市教育资源。江苏援疆指挥部搭建“空中课堂”,让更多的边远散地区的学生和老师打破空间限制享受到江苏的优质教育资源。第四,促进就业,解决最大民生问题。援疆省市以发展产业以促进就业,支持引导群众就业创业,通过推进援疆项目建设、吸引招商项目落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等带动就业。福建援疆指挥部组织昌吉州及对口县市赴福建或在当地举办家政服务、沙县小吃、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惠及1.1万余人次,推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二)智力援疆

第一,各援疆省市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疆各类人才的能力水平。浙江省为提升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建立了浙“阿克苏—浙江产业工人培训公共实训基地”,选派优秀的学科骨干和教学管理专家赴阿克苏地区开展为其一年半的支教挂职。第二,人才援疆,为新疆输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援疆省市选派干部进疆,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中坚力量。上海市的“送智上门”、山东省的“工匠联盟”、黑龙江省援疆医生的“三个一”等活动,为受援地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打造了一支又一支永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第三,组织各级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村社区干部、人大代表、道德模范、文艺工作者、少数民族亲戚、学生等群体赴支援地参观学习交流。选派各个行业人员赴援疆省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三)产业援疆

产业援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富民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各援疆省市为新疆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发展活水,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搭建灵活多样的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内地企业和社会资本到新疆投资。东营市援疆指挥部通过招商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户外体育用品、电子产品组装等,在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的同时与新疆本地企业合作,填补了新疆部分产业发展的空白。第二,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北京市对口援建的工业园区,分布在和田市、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昆玉市等地,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和田地区“筑巢引凤”、发展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第三,加大金融支持。19个援疆省市根据自身优势,开展金融支援。浙江省与阿克苏签订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并且开设了金融分支机构,支持浙江企业到阿克苏投资兴业。

(四)文化援疆

丰富文化交流,强化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19个援疆省市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文化援疆路径,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第一,共筑文化之基,推进文化润疆项目落地。济宁市援疆干部团队以推动文化润疆平台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了英吉沙国学书院。让学生和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共架文化之桥,丰富文化润疆载体。湖南省援疆指挥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贯彻落实文化润疆工作;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蹈艺术等作品展品进入新疆昌吉州交流、开展公益活动,给各族群众带来了精彩的山海协作文化盛宴;在厦门大学联合举办新疆北庭学研讨会,组织两地艺术家双向裁缝交流办展。第三,共展文化之美,呈现文化润疆成果。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媒介,搭建“互联网+”文化交流平台。福建援疆指挥部支持昌吉州举办三届网络文化节、三届天山论“见”新媒体论坛;阜康市博物馆开展《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通过文物展览形式,让新疆各族群众感受山西厚重的文化魅力,增进晋疆两地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二、对口援疆特点

由上述可看出,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几年来,随着对对口援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不断完善和创新,援疆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对口援疆的力度逐年加强。具体表现为援疆资金、人才、技术等的投入力度的加强。据统计,近三年来19个援疆省市投入援疆资金超500亿元。与此同时,各省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遍布在新疆的各行各业中的由20000多人次,天山南北的援疆干部超多4000多名。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科技、基层干部等各领域的人才,为新疆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在人才交流方面,两地干部人才相互挂职,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二)对口援疆的范围逐步扩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疆工作覆盖领域前所未有的扩大。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援疆等范围逐渐扩大,覆盖新疆发展的方方面面。企业交流、技术交流、教育交流、文化交流,各种形式的交流载体,促进了援疆省市和新疆各民族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口援疆的重点更加突出。各援疆省市,立足与本地区的发展优势结合新疆工作实际需求开展精准援疆。由最初的简单的“输血”到“造血”再到“活血”,不断创新援疆工作模式。援疆工作抓重点,以民生援疆为优先,精准发力,增进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物质保障的同时,开展文化援疆,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文化润疆凝聚人心为重点,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三、思考与展望

对口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援疆省市对新疆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收到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在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尤其是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产生了巨大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口援疆政策的正确性。但对口援疆工作任重而道远,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工作开始,要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开展高质量的援疆工作,是新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与温暖,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简介:

张蒙蒙(1992.11-),女,汉族,河南,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发展;

单美玲(1994.10-),回族,新疆,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团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南疆农村妇女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22CMZ038)

2020年新疆社科院院级青年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和田县朗如乡留守妇女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