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思政课”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浅析

钟慧
  
新中媒体号
2023年35期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因此,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至关重要。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大思政课”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为此,必须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开拓教学资源等方面为着力点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这对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思政课;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引言

思政课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也是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的“头部课程”,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成为能够担当起国家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极其重要。新时代的新形势下,为顺应国家的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民办高职院校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思政课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梳理清楚当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其教学质量,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对于要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过要善用“大思政课”,这一新要求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1.“大思政课”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1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较低

“大思政课”对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对标“大思政课”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政治素养不强,缺乏理论功底。部分思政教师缺乏政治敏锐性,不关注时政热点,甚至对一些社会事件一无所知。其二,师德素质较低,关爱学生不足。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录取批次的末尾,基础较差,自制能力、学习习惯大多不好,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心存偏见,不愿与学生亲近,高高在上,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没有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教师队伍结构不优,培养体系不全。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年龄呈现两级分化,“两头大、中间小”,教师队伍年轻化,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较少,缺乏学科带头人、核心人才以及骨干教师。同时,由于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学校经费有限,教师空余时间少,因此缺乏培训、进修的机会,教师成长较慢。

1.2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关注和兴趣

高职学生对思政课存在错误的认知,相对于专业课,他们认为思政课是无用和无趣的。首先,思政课大部分为理论课,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起来很吃力,但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缺少教学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其次,学生抵触说教式教学,部分思政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做不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满堂式的灌输知识,不加以分析和引导学生,缺乏故事的融入,课堂缺少趣味性,枯燥乏味。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使用过程中呆板,仅仅利用教学课件、PPT进行机械化的教学,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学生无法与所上的课程有情感共鸣。少数教师学情分析不到位,上课内容不具有针对性,泛泛而谈,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无法给予学生灵魂的冲击和情感的共鸣,满足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

1.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却缺乏有效的利用。第一,缺乏实体教学资源的挖掘。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有限,无法带领学生去部分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浓厚的地方参观以及开展实践教学,导致红色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第二,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教学资源利用的意识较低。现在的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很多教师备课局限于教材,而忽略一些网络教学资源,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效果。

2.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针对上述在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其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探索和解决。为此,我们可以从教师群体、学生自身、教学资源等方面为抓手,思考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从而真正做到善用“大思政课”。

2.1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塑造铸魂育人的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必须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师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塑造培根铸魂育新人的大先生。

2.1.1不断提升政治素养

思政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必须做到“政治要强”,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原则、坚定不移的讲政治。思政教师要不断增强政治素养,树立大局意识,学习和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大历史观和系统性思维,关注国内和国际大事,用整体的眼观看待世界,增强政治敏锐性。

2.1.2不断增强师德素养

正所谓“身正为范”,思政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中流砥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以身作则。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传播正能量,严于律己,用已知的教师失德案例警醒自己,守住道德红线。做到以德化人、以爱育人、以情感人,对工作尽职尽责,热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爱生如子”。

2.1.3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产教融合的战略,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教师手拉手”帮扶活动,选聘部分思想道德素质极佳,专业素养过硬的企业人员进入思政课堂,用鲜活的案例进行思政课教学。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丰富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让思政教师有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平台,以便教师的自我成长。最后,提升师资引进的待遇,引进部分中年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改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年轻化的现状。

2.2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大目标

以“大思政课”的要求为引领,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做足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大目标。

2.2.1做足学情分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意识较差,学习方法不佳、学习习惯不良,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差,从而导致其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思政教师应该做足学情分析,尊重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精准思政”的课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案例教学,做到思政课为专业课服务。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思想的启迪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2.2.2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民办高职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弱,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他们更喜欢实践教学,思政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思政教学。思政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一些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感。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基层工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思政课堂的真谛,从实践中领悟理论的道理,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阅历和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2.2.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思政教师就是要讲道理,教学生学会做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学习链底端的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差。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思政教师要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多采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尽可能的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真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深入了解的基础知识之上,精心选取一些与学生情感有共鸣的内容融入教学当中,才能打造出思政“金课”。

2.3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打造内涵丰富的大课堂

要想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必须树立“大思政课”观,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发掘实体资源,双管齐下共同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内涵的大课堂。

2.3.1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现代社会越来越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而思政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搜集对思政教学有益的案例、时政热点信息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丰富课堂资源。其次,民办高职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高。思政教师应该充分发掘网络中的一些教学APP,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知到等,加强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对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提高“抬头率”和课堂活跃度,改善课堂氛围。

2.3.2充分挖掘实体教学资源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应该要响应国家要求,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经费。结合本地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鼓励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英雄人物的故居等,大力开发红色实体教学资源,有助于更直观、更具体的带来视觉盛宴,让学生从思政教材走入实际生活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拓宽教学主体资源,可以吸纳部分社会中品德优秀,贡献和价值较大的榜样人物来参与思政课堂,增加思政课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感。

3.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场所,但其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学习主体、教学资源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想要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完成“大思政课”的建设,必须要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教学资源,塑造教学的“大先生”,完成立德树人的“大目标”,打造内涵丰富的“大课堂”,从而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小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10.

[2] 柯强.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与方式研究——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06):232-233.

[3] 朱君.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测试,2021,47(05):177.

[4] 周晨.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1):68-71.

[5] 梁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研究——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人民长江,2020,51(12):230-231.

[6] 曲士英,桑璐.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构成要素及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34-38.

[7] 沈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156-159.

[8] 郑婉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3):104.

[9] 曹俊萍.新时代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76-80.

[10] 郭骏娣.微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5):42-44.

作者简介:钟慧(1999.1-),女,汉族,云南玉溪人,专职教师,法学学士本科,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一般课题,《“大思政课”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浅析》(2023YBXM15)该项成果由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资助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