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试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国家级公益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资源,但管理存在问题,如布局分布不合理、管理经费不足、功能发挥不充分等。为此,应优化区域布局、加大管理经费投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改进管理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和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林;国家级;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国家级公益林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级公益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固碳释氧、防沙治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家级公益林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
1.1 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我国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从2012年的6900万亩增长到2022年的1.12亿亩,10年间增长超过60%。其中,天然公益林6000万亩,人工公益林5200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1.2 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区域不均衡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国家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区。如东北三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到2400万亩,占全国的21.4%;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到3700万亩,占全国的33%。东部地区国家级公益林相对较少。
1.3 国家级公益林功能日益增强
国家级公益林在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公众休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国家级公益林的年均净增氧量达到530万吨,年均固碳量约1650万吨,年均涵养水源量约130亿立方米。
2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家级公益林管理还存在布局分布不合理、经费不足、监管漏洞、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工作,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2.1 布局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国家级公益林布局分布存在区域集中过度的问题。如东北和西南地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占比过大,达到全国的54.4%。而东部地区国家级公益林相对较少,仅占全国的18.6%。这与人口分布和生态需求不相适应。
2.2 管理经费不足
根据统计,2022年我国中央财政安排的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经费为48亿元,平均每亩约430元。而日常管理费用主要用于巡护、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平均每亩需要800-1000元。可见,目前的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2.3 监管存在漏洞
根据林业部门抽查,约有15%的国家级公益林存在违法问题,主要表现为非法占地、乱砍滥伐、非法放牧等。这与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简陋等因素有关。
2.4 功能发挥不充分
调查显示,约30%的国家级公益林生态系统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林木存量较低、更新困难、物种单一等问题。这导致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
2.5 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国家级公益林远程监测平台建设还不完善,监测手段较为简单,无法实现全面、动态、精细化监测,影响监管效果。
2.6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在国家级公益林定位、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技术手段相对薄弱的问题,无法对公益林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3 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对策
3.1 优化国家级公益林布局,实现区域合理配置
东部地区适度增加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西南地区控制新增面积,形成东多西少的合理布局,根据气候条件、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需求因地制宜配置不同类型公益林。依托自然地理格局,打造国家级公益林廊道,实现生态网络化
3.2 加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经费投入,提高运行保障能力
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经费投入,达到每亩800元以上,创新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配置,保障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投入。
3.3 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监管,严厉打击破坏行为
建立统一的监管协调机制,林草、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监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监管水平,严惩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震慑作用。
3.4 充分发挥国家级公益林功能,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制定功能区划,划分重点发挥不同功能的分区,优化更新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开发利用,发挥经济效益,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3.5 推进国家级公益林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监测平台
国家级公益林的管理和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益林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构建高清视频、卫星图像等多源监测体系,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调查评估和动态监测平台,实现监测预警信息的快速反馈和处理。
3.6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针对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管理的科技水平。科研团队应包括生态、林业、保护、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专家,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现场示范、宣传等形式,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到基层,使更多的工作人员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
4 结论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是一项涉及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复杂工作,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对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只有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推动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海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04):31-32.
[2]郝金宏,郝思宇.张家口市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实践成效和策略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02):11-13.
[3]黄贝.云南省国家级公益林年度监测建设成效和管理对策[J].林业建设,2021(02):16-19.
[4]周李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0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