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管理视角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学前教育升学压力和家长过高期望是主要成因之一。针对此问题,建议通过鼓励教师创新、引导自主学习与探索、打造趣味性科学教育环境等策略,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去小学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管理视角;科学教育;幼儿发展
引言: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日趋小学化,学前教育升学压力逐渐增大,家长期望过高成为普遍问题。本文从管理视角分析该现象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探索幼儿园教育的科学性与适宜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幼儿园管理视角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成因
1.1学前教育升学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普遍关注孩子未来的学术成就,因而对幼儿的学前教育投入更多期望与关注。学前教育的角度逐渐转向了为日后升学做准备,这使得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学业负担的影响。不少家长希望通过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技能,以期幼儿在未来的学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样的期望与压力,不仅仅反映在家庭环境中,也对幼儿园教育制定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1.2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过高
寄予孩子过高的学术预期和成就压力,希望通过幼儿阶段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和学习能力,以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学业竞争中取得成功。这种期望导致了在幼儿园阶段教育中过度强调学术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家长对幼儿教育过高的期待往往会促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逐渐偏离了幼儿发展的本质需求,加重了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2.幼儿园管理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去小学化的教学策略
2.1鼓励教师创新,设计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当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非仅仅传授知识。从幼儿园管理视角出发,科学教育需要呈现出一种以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创新,设计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发现。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一个涉及科学教育的活动可以是“探索植物生长”。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植物是怎么长大的?”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比如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放置一盆植物,另一个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此外,为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可以设置“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活动。教师可以向幼儿们介绍显微镜的作用,并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2]。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们不仅了解了显微镜的原理,还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了对科学工具的理解和兴趣。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幼儿提供问题、激发思考,并引导幼儿通过实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活动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保证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2注重自主学习与探索,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去小学化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与探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强调引导幼儿通过参与科学实践来积极学习,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传授。例如科学教学活动“探索物体沉浮规律”。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和不同密度的小物体,并引导幼儿们观察这些物体的特征。随后,通过设计浸泡实验,让幼儿自主选择容器和水,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情况。在实践中,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和发现物体的沉浮规律,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疑问和探索欲望。再例如“植物的生长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种植小花或者豆类植物,并鼓励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比如记录植物的高度、叶子的数量等。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们可以逐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植物生长茁壮,培养了解世界的能力和耐心。这些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参与和探索,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和促进。教师在活动中应当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主权,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去验证和探索。教师在实施这些活动时应当注重观察幼儿的参与和反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导幼儿进行思考总结,帮助幼儿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2.3打造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造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教育环境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去小学化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教育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实验,比如将颜色不同的彩色水果糖混合在一起,然后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糖分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计使用水、筛子、纸巾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分离这些颜色不同的水果糖。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幼儿感受科学的神奇,又能通过实践体验学习物质的分离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这些活动的设计强调了趣味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教具,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营造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反馈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效果。打造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教育环境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教学策略,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为其学习、探索和成长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体验。
结语
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避免过早强化学术化教育。通过教师的创新与科学教育环境的打造,可为幼儿提供更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推动幼儿园教育更符合幼儿成长特点。
参考文献:
[1]肖芙蓉.基于幼儿园管理视角下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J].好家长,2019( 37) : 56.
[2]王海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 92) :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