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菲律宾职业教育的滥觞: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宗教教育
摘要: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的过程中,随着天主教在群岛的传播,教会势力迅速发展并很快就成为了西班牙维持菲律宾殖民统治制度的重要支柱。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渗透到菲律宾的教育领域,起初主要是在宗教传教的职业教育,传教士以传教为手段,菲律宾的教育受教会所掌控,实施的多是宗教教育,教会学校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系统的主体,开设的课程以宗教传播为职业导向,以服务宗教为目的,使教育成为殖民统治的媒介,同时也标志着菲律宾职业教育的起源。
关键词:西班牙,宗教,职业教育
一.历史背景
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前,菲律宾没有正规的教育体系,菲律宾人的祖先很崇尚教育,无论男女,都会用自己的字母阅读和书写,父亲教儿子如寻找食物和获得其他生活必需品,母亲教女儿家务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好丈夫和好妻子,口头传统以诗歌、曲艺、歌曲和舞蹈等形式代代相传。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部落教育为主,父母和部族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授的多是与生活和生存有关的原始技能,没有正规的教育实施机构,遑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1521 年 3 月 7 日葡萄牙航海者麦哲伦踏上了菲律宾群岛,将这个群岛命名为圣拉哈鲁群岛。1542 年,西班牙航海家洛佩兹来到这个群岛,根据西班牙王储菲律普二世的名字(Felipe II),将这些岛屿命名为菲律宾(Filipinas),1565年Miguel Lopez de Legazpi率领西班牙侵略者占领菲律宾中部的宿务岛(Cebu)为标志,在此建立了殖民统治。此后,西班牙在菲律宾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统治,西班牙从政治、社会、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不断改造菲律宾本土民族,殖民者的文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菲律宾的方方面面。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 G:GOD(上帝)、GOLD(黄金)和 GLORY(辉煌)。1纯朴的菲律宾民众在接受天主教后,天主教义掺透到了菲律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方面,教会开办的学校的学生就是教徒,接受宗教教育后的职业就是传播宗教文化,如同以前服从大督一样服从教士的差遣,传教士们利用宗教传播渗透到教育活动,加强对菲律宾的统治,这种宗教色彩的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就是菲律宾宗教职业教育的滥觞。
二.西班牙殖民职业教育的初期阶段:宗教的渗透
古代菲律宾因为岛屿星罗棋布,没有使用统一语言,有多少个岛屿就有多少种语言。14世纪末年伊斯兰教传入后才开始使用阿拉伯语,但只局限于南部的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也促使伊斯兰教学校也用阿拉伯语作教学语言。西班牙人在1565占领菲律宾群岛,随之而来的天主教迅速在菲律宾群岛流播,西班牙殖民者通过学习菲律宾当地的语言进行宗教的传播,但是众多的语言也令传教士无所适从,多民族、多方言的情况不利于西班牙天主教的传播。正如在菲传教士说:“如果我们不学习当地方言,在这里将一事无成。” [1]而殖民者的语言西班牙语只流通于贵族的统治阶层,以西班牙语当作教学媒介语的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为西班牙人子弟和一些当地贵族子弟,或者是为了培养传播宗教的神职人员。西班牙人安东尼奥·内布贾里在其 1 4 9 2出版的《卡斯蒂利亚语语法》序言的开头说:“语言素来是帝国之伴侣,并将永久成为帝国之伙伴。” [2]这种论调是殖民时期“欧洲中心论”,执行的语言政策均是语言帝国主义( Linguistic Imperialism) [3]的体现,都对菲律宾本土语言起着促进和破坏的双重作用。因此,西班牙语在菲律宾并未得到有效推广[4]。
1863年, 西班牙殖民者的《教育条例》的颁布为以西班牙语为教学语言,培养教会所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也是局限于招收西班牙人后裔及少数当地贵族学生。学校的教员既是教师,又是传教士。 “凡是西方基督教在无文字社区传播的地方,它总是引入一种拉丁文字的变体来书写当地无文字的语言;当这种宗教传播到文字社区时,这一新宗教带来的结果便是取代当地的文字系统而不是取代该社区所操的语言。” [5] 胡安·德·普拉圣西亚神甫出版的《西班牙语和他加禄语的基督教教义》“以罗马拉丁字母改写成他加禄语巴巴因字符的形式,将西班牙语的天主教义翻译成他加禄语,”[6]客观上促进了将菲律宾本土语言他加禄语拉丁字母化的过程,进而重构菲律宾民族语言。传教语言的“方言化是当时适应传教方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因此,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漫长历史时期内,西班牙语虽被确立为最早的官方语言和一度的学校教学语言,因为培养职业传教人员和为殖民统治服务的极少数人,就算是教育在菲律宾出生的西班牙殖民者的后裔,所以西班牙语在菲律宾的传播一直缺乏广度与深度,更没能在全菲普及通行。
天主教在菲律宾的迅速传播原因有三:第一是传教士注意使用当地的语言;第二,传教士时常以“为民请命”的面目出现,注意赢得民心;第三,教会注意和菲律宾社会上层合作,促使部族首领带动下层民众信教。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第一阶段从1565年黎牙实备(Miguel Lopez de Legazpi)占领宿务至1863年西班牙统治者颁布教育法令为止,这一时期西班牙殖民者为其子弟及少数菲律宾本地贵族设了各类教会学校、学院和大学,教育权掌握在传教士手中,培养以传播宗教教义的人材,教育带有浓厚的教会职业色彩,由于秉承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西班牙对待菲律宾的教育原则和其他殖民地一样,“对于新发现土地的首要目的在于教育当地土著对天主教的信仰”。 为了传播宗教,统治者颁布告令,要求各地的西班牙传教士和管理者担负起向原住民教授西班牙语的,把培养传播宗教文化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而且规定各级教育必须置于殖民统治者的控制和监督之下,全菲实行义务与免费小学教育。学校分男校和女校,以教授宗教教义为主,修道士主宰教育,有牧师上课,控制和维护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为传播天主教,教会与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紧密联系,这也是它维系影响力的群众基础。教会通过道德宣教,影响菲律宾民众的价值倾向,进而实现其殖民统治目标。天主教会将菲律宾的文化教育事业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为推行西班牙文化和传播天主教的工具,教会学校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系统的主体,传教士代替了殖民前的家庭父母和部族教师成为各级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会学校极力让菲律宾人皈依天主教,利用宗教来维护其统治,而未对菲岛人民教育加以普及。
为了不让大多数普通菲律宾人接受教育,西班牙语被确定为教学语言,仅仅造就教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一时期的菲律宾高等教育是以宗教传播职业为导向的,招收的入学者主要为具有西班牙层贵族的子弟,并主要为西班牙的殖民政府统治和教会的宗教统治服务,实施的是一种带有种族歧视、阶级性质和贵族特征的精英教育,旨在有效地进行宗教文化渗透,培养在菲律宾出生的西班牙子弟以及少数本地贵族,训练教会干部,这一教育状况一直持续到了西班牙统治末期,才得以有所改善。教会还大量引进西班牙文化,西班牙语作为菲律宾官方语言,成为了十九世纪和第二十世纪初在菲律宾通用语(Lingua Franca),殖民政府给菲律宾人取上西班牙的姓,教会在菲律宾人受洗时给他们加上教名,教会还唆使政府颁令强迫菲律宾人接受西班牙姓。由于教会办的学校使用西班牙语进行教学,西班牙的文学、诗歌和戏剧相继流人菲律宾,所有这些,使西班牙文化进入了菲律宾人的生活,菲律宾古老的文化传统受到了摧残,而西班牙的文化则传播到菲律宾民间。[13]教会办的学校客观上有利于菲律宾人文化水平的提高,据统计,从比例上说,菲律宾能读能写的人比宗主国还多。从小学到大学,传教士们强调天主教教义的教育,小学生学习天主教的教义、阅读西班牙书籍和学习极少的母语,即使在大学,教授给学生的科学和数学知识也极少,学生毕业后唯一的职业也是传播宗教或为宗教服务的其他职业。这一时期西班牙统治者的告令和规定,可以看作是菲律宾职业教育的萌芽时期。
三.宗教职业教育与世俗的博弈
菲律宾殖民教育的第二阶段以1863年西班牙女王颁布王室法令为标志,该法令规定:除了在西班牙殖民政府控制下的每一个镇区建立一所公立男生小学和一所公立女生小学,同时还建立师范学校,加强西班牙语的教学,建立了公立初等教育的体系。19世纪初,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生产方式的转变,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第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少量的菲律宾航海和医疗等技术工人为其统治服务,这是标志着菲律宾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1863 年,根据西班牙女王的“1863年教育法令”,西班牙开始在菲律宾实行普及初等教育制度,甚至对贫苦者免费,规定要建立起一所由耶稣会监管的、培养男子教师的师范学校。[14]制订了适应菲律宾地区的小学教育大纲,1863年西班牙女王颁布王室法令“1863年教育法令”的目的是要在菲律宾建立公立初等教育体系,培养为殖民统治服务的可靠而又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规定在市政府控制下的每一镇区建立一所公立的男生小学和一所公立的女生小学,西班牙殖民当局开始在菲律宾普及初等教育制度,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这时的教育仍然带有浓厚的教会特点,教师还是由牧师和神父担任,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西班牙语、宗教、算术、地理、历史。中等和高等学校实际上所招收的只是西菲混血儿和当地的贵族子弟。教学内容中,神学课一般占三分之二以上,但是为了响应世俗的呼声,也开设一些教育、商业、农业,算术方面的课程。十六世纪末叶至十八世纪,天主教徒又陆续办起了一批学院,包括医学、航海、商业、男子师范等中、高等职业学校,依然是招收在菲律宾出生的西班牙人的子弟及少数当地贵族子弟,开设的课程也以宗教课程为主,如神学、拉丁文、希腊语、西班牙语、诗词、修辞、哲学、天文等中世纪学校常规课程外,也开设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课程,在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下,多少反映时代需要的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西班牙统治时期的学院等同于大学,学生毕业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在菲律宾的天主教会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权力,操纵殖民地的文教事业。当时天主教会之所以容忍了一些与宗教传播职业相悖的内容,一方面出于政治考虑,把办学作为一种政治手段,通过与新大学竞争教育阵地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二是世俗和宗教博弈的结果,但是高等教育依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神学职业仍占主导地位,凡是外国流进的书籍,特别是教科书,都要经过教会的严格审查,少数由非教会组织或私人团体设立的高等学校,在管理和教学内容上同样受教会监督,教师几乎都由教士担任。在整个西班牙统治时期,天主教文化已经渗透到菲律宾的节日、语言、文化、习俗、道德、社会机构等方方面面,菲律宾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天主教国家”,修道士主宰教育,他们拥有大、中、小学,有牧师上课,控制和维护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强加于学生。教育仅是西班牙人的特权,高等学校的学位授予权控制在罗马教皇手中,学院和大学的职业导向是培养神职人员和统治殖民地的人才,整个高等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经典研究、人文科学和法律上。 虽然西班牙女王颁布的“1863 年教育法令”法令不是直接面向这一时期菲律宾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但它却使得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得到增加,使得菲律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得到拓宽,间接上促进了西班牙殖民末期菲律宾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当时的高等院校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仍是神学、人文学科 、经典研究和法学,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政府官员,能够享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菲律宾人寥寥无几,毕业生形成了一种中级社会阶层伊卢斯特拉多(Illustrado),这个阶层使用西班牙语来学习并接受西班牙自由主义和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阶层,包括本土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超越种族界限的殖民土著和混血儿阶层们,他们都力求改革以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合理的安排。他们多为富有的地方领主的后代,并且成为菲律宾民族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人物(译者:宓翠,施雪琴译注,2013)。西班牙统治下的菲律宾高等教育是附庸在基督教宗教文化上所发展起来的,由此也可知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宗教教育对菲律宾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成功的。这种教育最大的负面影响是阻止菲律宾普通人学习其他的知识体系,除了少量教授西班牙语、拉丁语、菲律宾语以外,主要课都是宗教,数学、科学课程完全被忽略。尽管如此,少数接受了教育的菲律宾人成了直接推动菲律宾政治体制改革的先锋,菲律宾知识分子人数的增加或许是西班牙在菲律宾殖民教育的最大影响。
总结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是以十字架(宗教)和武力(剑)为工具,在殖民统治初期,宗教渗透到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旨在进行宗教文化渗透,培养在菲律宾出生的西班牙子弟以及少数本地贵族,训练以传播天主教和为殖民统治服务的职业教会干部,随着世俗教育呼声的高涨,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会势力的削弱,西班牙统治末期,殖民政府中的世俗力量更多地介入各级教育,对教育施加影响,使高等教育逐步摆脱神学思想的控制,菲律宾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与学院以及师范学院得以建立,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也走近当时的经济社会需求,并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是世俗和宗教博弈的结果。不可否认,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教育是菲律宾职业教育的滥觞,这一时期以及后来的美国殖民时期奠定了菲律宾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菲律宾) John N.Schumacher,S J.Reading in Philippine Church History [M] .Quezon City: Loyoya School of Theology ,1979.
[2] (奥地利)Illich,E..Shadow Work [M]. Boston and London:Marion Boars,1981.
[3] Philipson,R. Linguistic Imperialis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50-57.
[4]李娅玲.菲律宾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9):756-763.
作者简介:张世光,崇左市绿城南方职业培训学校创业培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李晴(通讯作者),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菲律宾东方大学英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周子伦,语言学博士(Ph.D.in Linguistics),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首席英语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