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科技犯罪的新形态及防控对策
姓名:王岩,性别:男,民族: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刑法学
摘要:现阶段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呈现出新的主流发展态势。一些地区针对此类犯罪防范打击力度不够、应对不及、反应滞后。如不认真思考和研究高科技犯罪的特点规律,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高科技犯罪的案事件不断增加而形成的紧张态势,我们在防控打击此类犯罪的过程中应站在全新角度思考、多维度结合起来分析,着重从高科技犯罪的形成原因入手,切实把握好高科技犯罪的成因、主客观因素和犯罪特点,对犯罪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化优化调整,确保在长期遏制案发中得到更好效果,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科技;犯罪问题;防控对策
目前,高科技犯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该类型的犯罪难以捉摸,而且在犯罪追踪的过程中很难快速锁定嫌疑人,再加上犯罪路径多样化,追查和处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快速完成,因此导致高科技犯罪的概率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高科技犯罪的防控意识尚未切实提高,很多人对此茫然不知,导致诸如电信诈骗类案件持续增加,给广大人群众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1 高科技犯罪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犯罪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高科技犯罪作为全新的犯罪方式开始成为犯罪的新方向。相对而言,高科技犯罪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完成犯罪。比如各类电信诈骗的出现,都是通过网络实施的,而且犯罪方式也多种多样,很多受害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诈骗的圈套,等到自己察觉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进而导致生活、工作、家庭都受到了影响。高科技犯罪还通过各类虚拟化的方式完成,很多受害人之所以难以挽回自己的损失,在于各类转账汇款或者是账户被盗用的时候,自己并不知情,甚至是主动帮助罪犯完成了犯罪行为。各类虚拟技术的应用,导致高科技犯罪的数量持续增加,同时造成了受害人群体的扩大。
2 高科技犯罪的新形态
2.1 空间网络化
高科技犯罪的形态多样化、空间虚拟化是比较突出的特点。一般而言,高科技犯罪与空间网络存在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人都是利用网络、电话等进行诈骗活动,并且在网络直播方面也存在较多的犯罪行为。网络空间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网络空间中根本无法识别罪犯的身份,通过网络虚拟身份、网络魔音软件、网络修图软件等,可以直接塑造出一个虚拟的犯罪人物,等到犯罪结束以后,该虚拟人物自动消失,甚至是在网络上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证据痕迹。网络空间的犯罪问题不断增加,对于受害人而言,他们对于空间网的客观实际并不了解,往往局限在基础应用层面,这就导致受害人对于自己的被害过程无法准确的描述,甚至是无法提供详实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2.2 数据价值化
高科技犯罪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情况,很多罪犯对于受害人的研究非常精准,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获取、价值分析,直接锁定明确的受害人。以往的犯罪具有随机特点,受害人可能是某一个人。但是在高科技犯罪的前提下,受害人更倾向于是不特定群体。比如,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出现,很多罪犯会提前获取受害人的经济信息、家庭信息、个人信息等,通过这些数据信息来判断受害人是否会上当受骗,并且从他们的信息当中提取出有用的东西,找到犯罪的突破口。数据价值化的时候,高科技犯罪会经过长期的策划实施,整体犯罪过程是非常精确的,受害人的每一步都在罪犯的计算以内。为此,今后的高科技犯罪防控,要从保护各类数据信息着手,以减少受害人信息暴露的情况。
2.3 同伙虚拟化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高科技犯罪的发生还存在同伙虚拟化的问题。很多高科技犯罪案件之所以无法快速侦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犯罪同伙本身就不存在。比如,有的罪犯通过高科技软件注册了很多的账号,创建诈骗群的时候,一个群内部有几十个人,其中仅有几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就是被骗对象,其他的人都是虚拟人,通过网络科技手段塑造群内的聊天景象,并且对虚拟人的身份、朋友圈、头像进行造假,仅仅是从外部来观察,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的。当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以后,该聊天群已经解散,从外向内侦破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犯罪同伙也都是不存在的,这就无法找到犯罪上线,也没有办法快速的锁定嫌疑人。所以,同伙虚拟化是亟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2.4 手段专业化
高科技犯罪的各类手段正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犯罪的过程非常隐晦。即便是有知情人告知,也很难拼凑成完整的证据链,这导致高科技犯罪的侦破遇到了很多挑战。很多罪犯选择高科技犯罪就是因为犯罪过程、犯罪方法都是通过专业化的方法完成的。比如盗用个人身份或者是账户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来操作的,而是一整个团伙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互相提供信息,对被害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拼凑分析,而且很多人提供信息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促进了犯罪的形成。手段专业化的情况下,追查高科技犯罪的难度增加,即便找出了其中的一环,但是无法快速的摸清犯罪的规律和犯罪的流程,再加上很多参与者是流动的,他们的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犯罪手段的识别和处理过程中无法快速得到准确的结果。
2.5 证据海量化
由于高科技犯罪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侦破的过程中会发现海量的证据,看起来有利于提高侦破水平,实际上因为证据过于繁杂,无法快速的梳理证据链条,导致高科技犯罪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这对于各个地方的犯罪打击造成了较多的问题。高科技犯罪的追查过程中发现很多罪犯是主动提供证据的,但是这些证据也是他们的圈套,海量证据的条件下,必须对所有的证据信息、证据来源、证据合法性、证据有效性准确的甄别,这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证据并不完整,导致高科技犯罪案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施犯罪的行为人也得到了足够的时间去洗脱自己的嫌疑。证据海量化的问题应作为日后的重点防控对象。
2.6 人员平民化
一般而言,高科技犯罪都是一些高素质的人员,他们往往经受过专业的学习和长期的锻炼,但是在最近几年的高科技犯罪侦破过程中发现犯罪人员趋向于平民化的特点。比如,有的人虽然是名校毕业,但是自己并没有从事上层社会的工作,而是选择接近大众,获取较多的有用信息,通过自己的专业实施犯罪,这样的人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人畜无害的,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网络犯罪的关键人物。人员平民化的问题,还在于追查罪犯的时候,发现很多嫌疑人就隐藏在民居当中,他们平常的时候与大家一起生活工作,而且无论是生活住所还是工作单位,都是非常普通的,几乎很难和高科技犯罪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秘密基地,而且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具有行迹隐秘的特点。
3 高科技犯罪的防控对策
3.1 加强网络识别,减少网络犯罪途径
由于高科技犯罪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未来的防控过程中要加强网络识别,从根源上减少犯罪途径,加强高科技犯罪的综合打击力度,坚持在未来的犯罪处理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效果。从入口着手,明确打击科技犯罪专业力量的选拔和培养标准,在复合型基础上定期开展专业化讲座培训;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专业技术部门建立电子数据保管平台;对专业领域强的疑难复杂案件或者问题进行会诊,加强检学共建,完善同步专业审查机制,打造专业化案件的法律研究中心和案例发布中心,促进人员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对高科技犯罪的各类网络平台以及可能出现问题的网络平台准确识别,确保网络犯罪途径得到系统化的监督管理。
3.2 开展数据分析,甄别嫌疑人
随着高科技犯罪的防控意识逐步提高,防控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对于各类嫌疑人进行有效甄别,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嫌疑人被忽视的问题,还可以确保各类嫌疑人的监督和处理得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有些人明明是无业游民,但是却拥有较多的经济收入,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奢侈,该类型的嫌疑人一般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额收入,但同时为了隐藏自己的收入,会想方设法的隐藏在民居当中,可是生活当中的奢靡却表现的非常明显,这就需要加强对形迹可疑人员基础数据、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的摸排和掌握,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甄别和监管,确保对异常情况的迅速掌控,进而高效精准的锁定犯罪嫌疑人。在开展数据分析的时候,还要对嫌疑人的关系网厘清摸透全面掌握。从各类关联人员关系网、证据链、交互联通的不同维度把握处理,绘制与之对应的关系网和效果图,以便在侦破案件时能够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3 加强对社会关系网的分析研判,开展专业化建设
随着高科技犯罪的侦破水平提高,防控工作也要朝着专业化的角度迈进。尤其是同伙分析方面,要格外重视,要坚持在同伙分析的过程中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直接对他们的同伙采取迅速、高效、精准、大力度的打击。比如,有些案件表面上是个人犯罪,但是根据购买各类付费软件的实际情况看,必定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购买,提供购买渠道的人也是同伙,或者是帮助购买的人,同样是侦破的重点。同伙分析的时候,要通过高科技方法进行识别和监督,从同伙当中挖掘出较多的有用信息,这样才能在高科技犯罪的综合处置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同伙的应对和处理是高科技犯罪防控打击的重点方向。
3.4 改进侦查手段,提高侦查水平
对于高科技犯罪的侦查而言,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改进侦查手段,要从客观上提高侦查水平,确保各类案件在侦破的过程中得到较多的依据,加快侦破的速度,提高高科技犯罪的有效防控水平。互联网行业高度竞争,企业具有一定周期性、同质化的特点,一旦出现高科技犯罪对企业自身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互联网企业应当密切关注自身的安全风险,提高发现犯罪线索并及时报案的意识。同时,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刑事犯罪风险防控教育,避免因员工不懂法、不知法、不惧法而沦为“内鬼”。要以案件办理为基础,督促监管单位强化对社交网站、社交平台的监管。同时选取典型案例,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以案释法、以案为鉴、举案反思警示的教育意义,进而增强公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3.5 加强技术分析,获取直接证据
由于高科技犯罪的隐藏性比较高,想要在长期防控当中得到更好的效果,一定要在技术分析力度上持续加强,努力获取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这样不仅可以对各方面的问题有效解决,还可以在证据的利用效率上大幅度提高。比如,高科技犯罪的识别过程中要加强各类技术证据的拼凑、比对分析,比如人像的获取可通过AI技术来还原,犯罪分子的账户信息可通过海外账户和国内账户进行对比,犯罪地点可通过信息技术追查研究,针对高科技犯罪的整个过程、动机、结果、影响等开展精细化的研究,得到较多的直接证据后,才能对高科技犯罪快速的打击处理,同时对其他人产生较强的警示作用。技术分析方面,要从高科技犯罪的角度出发,对各类高科技灵活应用,通过逆向思维来识别犯罪。
3.6 优化网民监管,识别隐藏犯罪嫌疑人员
目前,高科技犯罪的防控手段、方法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在普通网民监管方面依然不能放松,要对各类隐藏犯罪人员快速的识别,最大限度减少犯罪人员被忽视的情况。比如,有些犯罪现场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人,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的各类群体、可疑人员进行人像扫描分析,获取他们的各类关键信息,针对一些隐藏在普通民众当中的犯罪嫌疑人快速有效地处理。另外,普通网民监管的目的是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概率,所以在监管的过程中同样要通过更为隐蔽的方法实施,将高科技犯罪的各类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防止出现公众恐慌、畏惧的情况出现。高科技犯罪的识别和监督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案件的侦破速度,坚持在高科技犯罪打击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结:
我国对高科技犯罪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要加强高科技犯罪的甄别和处置。进一步思考高科技犯罪的综合防控机制,针对各项防控工作进行系统化的优化更新,与时俱进提高应对手段、方法和措施。与此同时,高科技犯罪的防控打击,也应从身边的各类细节出发,很多犯罪都在朝着平民大众方向入手,因此在侦查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于高科技犯罪的打击手段和惩罚方式要进一步增强,引起更多人的警示,确保犯罪造成的损失不断降低。通过对高科技犯罪的精确打击,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避免社会发展因高科技犯罪导致迟滞不前陷入较大困境的局面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跃明.高科技犯罪要打击和防范并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2):110.
[2]刘行星.论高科技犯罪的综合防控[J].兰州学刊,2008(09):123-125.
[3]郝志勇.关注银行操作风险领域的高科技犯罪[J].山西科技,2007(06):94-95.
[4]赵新彬.我国高科技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72-75.
[5]马进保.高科技犯罪的全球化挑战与本土回应[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04):102-106.
[6]高伟,张勇.高科技犯罪的新形态及防控对策[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