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主题式德育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摘要]德育是初中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联系初中学校德育实践,分析开展主题式德育教育实践的积极意义,阐述主题式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并在实践中探索推进主题式德育的有效策略,构建主题式德育模式,深化落实德育目标,力促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学校;主题式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新教育时期,初中教师应将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入主题德育活动,从多个角度积极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营造浓郁的学风和校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一、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要求与贯彻落实不统一
要想落实德育教育,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必须要重视开发德育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德育的机会,将德育贯穿到日常教学的始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学校依然把德育当成附属品,给予德育的课时量较少,学生在德育中获得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不利于初中生良好德育品行的形成。有些学校虽然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进行德育宣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偷工减料,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初衷,让初中生感到德育可有可无,阻碍了初中生的长远发展。
(二)德育模式与教学目标存差异
初中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紧要关头,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行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随着新时代教育观的推行,初中德育教育被提上日程。但是目前的德育模式过于单一,初中教师沿用传统的德育活动方式,只给学生灌输德育思想,没有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让初中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应该与智育相统一,而初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却忽视了德育,不了解初中生的思想动态,思政教育陷入僵局,教书与育人成为两个独立的环节,使得初中整体教育水平大打折扣。
(三)德育活动与评价机制相脱离
如今,初中学校都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对策,想方设法地为初中生设计德育活动,旨在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但是初中教师实施德育后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学生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德育问题,也没有找到自己在德育方面的优势,找不到提升的方向。还有的初中教师总是评价德育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对于消极的学生根本不关注,导致班级中出现两极分化。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坚持“全员评价”、“全过程评价”,而部分初中教师只是机械地点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很难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探索开展初中主题式德育的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回归本真德育
开展主题式德育实践活动,能促进德育回归本真教育,用德育引领管理,探索出符合学校的德育路径,营造更好的德育生态氛围,凸显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质。倡导多样化主题式德育活动,构建校本主题德育模式,能增进学校管理和育人工作的实效。
(二)有助于提升道德修养
广泛开展主题式德育教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发生积极的转变,形成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良好教育局面,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激扬青少年的青春活力,能力践行知行统一的原则,逐渐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有助于营建德育生活
整合提炼德育、学科、实践以及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展生动的主题式德育活动,能逐步帮助和引领学生过上积极向上的德育生活,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形成友善待人、诚信做人、感恩他人的优秀品德,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明辨是非善恶、勇担责任的应有素质。
三、探索开展初中主题式德育的实践内容
近年,在我校各年级广泛开展主题式德育探索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效果,为优化推进德育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初中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点,我们优化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式德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涵着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例如,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促进他们形成善待生命、正视挫折,积极学习、快乐生活,挑战困难、超越自我,自立自主、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为今后的初中生活奠定必要根基。又如,在八年级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活动,积极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要素与美德教育相融合。再如,在九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公民责任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等活动,通过生动的教育过程,讲述身边小故事,标榜好榜样等新颖教育活动形式,促使学生收获德育学习和实践的良好成果。
四、探索开展初中主题式德育的实践策略
(一)整体规划设计,优构德育体系
实施主题式德育教育实践,首先必须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研究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好主题式德育的整体规划,研讨制定教育目标,构建起立体的、鲜活的德育网络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德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德育工作领导。要创建起由党支部、德育分管领导、政教处、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管理团队,相关部门共同协作、齐抓共管,促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健全学校已有的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等校本德育教材,完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打造精品德育课程,整理典型德育案例,不断丰富和完善德育内容体系,促进德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二)精设主题活动,坚持活动育人
教师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这有利于切实实施活动育人、增进德育实效。例如,可以结合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重大庆祝节日,巧妙利用假期、双休日、课余时间、综合实践课、班团队活动等有利时机,设计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的德育实践活动,借助三月爱心奉献教育、九月感恩教育、十月爱国主义教育、十二月明礼诚信教育等渗透德育理念。又如,可以借助创设系列化活动,深度推进主题德育活动,深化德育教育成效。我校结合开发地方性校本课程的契机,整合设计了“德育讲堂”、“中学生成长季”、辩论赛、讲故事比赛、主题绘画比赛等丰富生动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们在“演一演”、“讲一讲”、“辩一辩”、“画一画”过程中锻炼了合作活动的能力,培养了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意志。
(三)创新方法途径,注重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对检验主题式德育教育实效、巩固教育成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创新德育方式和途径,细心做好德育活动评价,真正彰显主题德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首先,要充分品德、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的优势,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德育评价,注重德育实效。其次,要结合特色活动开展德育评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注重对活动过程性的评价分析,及时检测教育效果。其三,要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要创新设计由社区、家委会、家长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校外德育评价网络,创建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凝聚成一体化的德育教育局面。
五、结语
探索主题式德育实践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点滴积累的过程。成功的德育总是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教师必须让主题式德育成为教育工作新常态,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明哲.“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初中德育主题活动实践[J].广西教育,2021(45):20-21.
[1]王梨梨.初中主题班会活动中德育渗透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21(02):230.
[1]刘阿妮.核心素养下初中德育主题班会的开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