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徐泉
  
新中媒体号
2023年36期
科尔沁右翼前旗哈拉黑小学 内蒙古 兴安盟 137705

摘要:近些年,伴随“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落实,促使作业设计工作受到了重视。为了能够大幅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则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多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任务,以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样就能够促进“双减”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

实践性作业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加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任务。传统的作业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实践性作业则能协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性作业任务通常涉及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作出分析与阐述,很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问题

(一)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基于实际状况分析,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不足,缺乏吸引力。这种作业任务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的巩固只是表面化,难以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二)忽视了情感教育熏陶,学生情感阅历不足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受有限,这也致使学生难以理解许多情感主题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执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一旦如此,则很难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核心素养相关理念来看,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着力培育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基于这些考量,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引入真情实感内容,通过学科作业进行情感熏陶教育。

(三)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没有秉承层次化原则

由于教师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来分级布置作业,因此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出现了显著的两极分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而基础较强的学生虽然可以轻松地完成作业,但却无法达到具有挑战性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对策

(一)丰富语文作业的类型,提升实践性作业设计水平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大多都充满活力和好奇心,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出与他们年龄和性格相匹配的语文作业。实践性的语文作业不应该成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尽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但他们仍然对生动有趣的语文作业形式感兴趣。故而,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来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策划各种教学任务,例如猜谜语、游戏、故事改编等实践性活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带领学生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课时,教师则可引导学生进行戏剧的训练,通过学生的表演,将小说中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改编和训练,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来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这些节日的起源和故事,了解各地的节日习俗。通过制作月饼等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重视情感熏陶教育,丰富学生情感阅历

在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任务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清晰地了解他们的情感发展状况,并设计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情感任务。对于小学生的学科任务中的情感部分,可以包括友情、亲情、师生情等元素,同时在规划任务内容时,尽量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让他们在学科任务中接受情感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带领学生学习《慈母情深》以及《父爱之舟》该类课文时,教师则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任务,从而达到情绪化的教育目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我和我的父母”的作业任务,指导学生回顾他们和父母的互动,同时也能阐述他们对父母的深厚关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展示。这样就能借助学生们积极参与的课堂讨论,创设了深厚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唤醒了他们对家庭的深深热爱。在课程结束后,教师有可能布置一些与父母互动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帮助父母洗脚、做一些家务等。对于那些对父母理解不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与他们的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角色转换”的学科任务,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父母的辛劳和困难。通过这些实践性的任务,学生能深刻理解到亲情的重要性,并与父母建立更为融洽的关系。

(三)优化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层次性

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教师在规划小学语文实践任务时,应根据班级中学生的特定状态,从任务的内容、方式和难易程度等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精准的规划,以此来满足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差异化成长需求,推动所有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带领学生学习《蜘蛛开店》这一故事时,结合课后思考题,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根据示意图复述式地讲故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蜘蛛卖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点?蜘蛛三次卖商品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情况让蜘蛛感到难织?口罩织起来很简单,可是河马嘴巴大,难织;围巾织起来很简单,可是长颈鹿脖子长,难织;袜子织起来很简单,可是蜈蚣脚多,难织。让学生开启想象,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编织出来的?哪些顾客特别喜欢编织?编写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该基于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奥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级的实践性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对困难的恐惧,当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完成适合自己的层次化实践作业后,会激发他们挑战的决心,并且积极去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双减”视域下,实践性作业设计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连接上下的角色,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保障。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性和需求,将实践性的教学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塑造和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芹.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9):49-51.

[2]程晓娟.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例谈[J].新课程研究,2022(23):120-1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