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2022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对新课标要进行充分解读,将其作为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由于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这有助于新课标中提到的教学要求得到充分落实,让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文以“新课标”作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做出明确规定,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基本的指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22年版新课标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可以从数学的生活化属性出发,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有效举措。本文对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讨。
一、拓展生活元素,开阔学生眼界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中,数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小学数学知识内容浅显,且日常出现频率非常高,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化元素,这些元素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及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元素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这些元素去更好地认知、理解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随着学生接触的数学生活元素持续增加,还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形成良好的生活感知力,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
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数是比较有限的,且很多学生缺少观察生活的习惯,导致他们忽略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即便遇到了大数,也不会刻意去了解它们的意义、读法。为了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度,不但掌握大数的读法、写法等数学知识,还能记忆一些有意义的大数,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具体数据,作为学生认识大数的重要载体。如“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入最新统计公布的中国人口、世界人口总量数据,可以列举某一年度中国经济总量数据,可以列举太平洋面积数据等。让学生使用这些数据练习大数的读、写,不但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让学生记忆更多生活中的文化知识,让数学教学价值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丰富的收获。
二、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氛围作为支撑,尤其是对于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来说,更应当通过构建数学课堂氛围,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生活情境,是通过营造学生相对熟悉的特定情境,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这种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同时还能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原有基础、思维能力,使学习难度显著下降,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得到较好的保护。
如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创设新房装修铺设地砖的情境:小红家买的新房子,客厅地面是长方形,长为5米,宽为4米,准备铺设边长为80厘米的地砖,共需要购买多少块地砖?在正式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学生难以解决这类问题,但是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初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先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面积”,因此会从面积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分析,首先分别计算客厅地面的总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之后用地面面积÷地砖面积,得出地砖数量。这时,教师再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告诉学生,学习了新课,便可以顺利解决以上问题,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为了获得情境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状态会更端正。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再让学生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情境问题,既能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得到巩固,又能有效训练学生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三、组织生活实践,展现数学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切忌让学生纸上谈兵,而是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持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另外,在数学实践中,学生还能对数学学科产生新的认识,改变对数学“枯燥、复杂”的固有印象,体验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成就感。当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不断增多,不但能更敏锐地发现各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能产生较强的解决问题的驱动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与应用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教学完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数学实践任务,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便于测量尺寸的长方体、正方体,分别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还可以分别围绕自己寻找的长方体、正方体,用相关数据出应用题,同学们互问互答,增强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应用熟练度。另外,教师让学生在确保答案准确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物体的长度尺寸、单面面积、体积等的观察,将“形”与“数”对应起来,以此训练学生的量感。这样的生活实践任务实际上是数学作业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书面作业相比较,实践类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趣味性、开放性更强,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理论基础、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
综上,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对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有较好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教学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元素,灵活设计多元化的生活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长久保持,学习能力、学科综合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成.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科幻画报,2022,(09):273-274.
[2]郭彩玲. 略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 新课程,2021,(15):87.
[3]孙兆军.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