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及培育对策研究

陈群平
  
新中媒体号
2023年36期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打开文本图片集

项目来源:2022年湛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非资助ZJ22YB42)

陈群平,男,汉族,1969-02-09,江西樟树人,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高校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及文化产业方向。

摘要:本文针对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运用通用的GEM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体系,评估了湛江在红树林生态旅游资源、企业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提出了加强红树林保护、持续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推动与其他业态融合、加强科研科普工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红树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以广东湛江红树林面积为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使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业快速崛起,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旅游业中占有独特地位,形成了初步的生态旅游产业。为了使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保持竞争优势,需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1.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布局情况

湛江市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拥有26种红树植物,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是我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湛江市以建设“红树林之城”为目标,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了红树林博物馆、红树林体验馆等新地标,串联了一系列的红树林景点和其他旅游景点,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线路。但总体来说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比较晚,这些红树林生态旅游主要有金牛岛红树林风景区、高桥红树林风景区、特呈岛红树林风景区、通明港红树林景区等地。高桥风景区有众多的河口滩涂、集中连片的红树林、成群的候鸟等资源;特呈岛红树林有古老的红树林群落、海滩以及海上渔村,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去处:鸡笼山红树林,有河流山水和海岸风光;通明港红树林海堤两旁,螃蟹鱼虾成群,风景优美,是令游客心醉的地方。截至2023年,湛江市红树林面积已达到1.4万公顷,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等工程,红树林面积增长2 000多公顷,预计到2025年实现营造红树林2 813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 370公顷的目标[1]。在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湛江市积极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并于2022年6月首笔5 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成为我国蓝碳交易的成功案例。

2.GEM模型介绍

2.1 GEM模型的内涵

GEM模型是由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和Henry Gibson提出的,GEM代表Grounding(基础)、Enterprise(企业)和Markets(市场)三个关键因素,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这六个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力。

2.2 GEM模型的量化计算步骤

2.2.1 因素评分

在GEM模型中,需要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进行评分,具体过程是:(1)设置1-10分的评分标准,其中10分代表世界一流水平,1分代表落后水平;(2)根据产业在各因素方面的实际表现,参照上述标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具体含义见下表1;(3)对所有六个因素依次进行评分;(4)评分结果将作为量化计算的基础数据。

2.2.2 计算“因素对”得分

在GEM模型中,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被分为三对:基础因素对,包括资源(R)和设施(F);企业因素对,包括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SI)以及企业的结构、战略与竞争(FS);市场因素对,包括本地市场(LM)和外部市场(EM)。计算“因素对”得分的方法是:每对因素取平均值作为该对因素的得分,计算公式分别是:

基础因素对得分;

企业因素对得分;

市场因素对得分。

重复上述计算,分别求出三对因素对的得分PS1、PS2、PS3。

2.2.3 计算GEM指数

在GEM模型量化计算中,计算GEM指数的步骤是:首先将前面计算得到的三对因素对得分PS1、PS2、PS3进行乘积,得到产业的线性得分LCS,然后对线性得分LCS进行换算,转换到0-1000分制的GEM指数,计算公式是:

得到的GEM指数越高,表示产业核心竞争力越强。

3.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3.1 指标体系的确定

为评估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选择能够反映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在资源设施、企业竞争力、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标:(1)资源设施类基础指标:湿地面积大小A1、自然资源丰富程度A2、红树林文化氛围A3、民俗文化A4、标识指示A5、安保A6、医疗A7、网络A8、住宿A9、餐饮A10、交通A11。(2)企业竞争力类指标:服务规模A12、服务质量A13、管理水平A14;(3)市场需求类指标:本地游客的数量A15、非本地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的数量A16、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A17。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层次分析法)

在定量评估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时,选择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由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于1970年提出,是一种系统化、层级化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在本研究中,目标层为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准则层为影响竞争力的三个因素对,方案层为确定的17个具体评价指标。

3.3 模型计算和竞争力评价结果

根据前述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结合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在各指标上的实际表现,依照GEM模型的1-10分评分标准邀请专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结果如下表2所示。

将指标评分结果带入GEM模型计算公式,进行“因素对”得分和线性转换计算,计算三个“因素对”的得分:

基础竞争力PS1=(基础环境与设施得分+资源得分)/2=8.8215

企业竞争力PS2=(企业竞争力得分)/2=8.1564

市场竞争力PS3=(市场竞争力得分)/2=6.8531

将三个“因素对”得分相乘,将线性得分进行放大转换,得到GEM指数:

GEM指数=2.5×(LCS)2/3=617.24

通过GEM模型计算,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指数为617.24,接近625分的水平,在模型的评分标准中属于“良好”级别,表明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较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具备持续增长的动力。从模型各个因素得分来看,资源条件得分较高,市场规模得分一般,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还有提升空间。因此后续应针对加强红树林生态旅游企业竞争力和红树林旅游品牌建设进行战略规划,以持续增强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提升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4.1 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提升其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红树林是一种珍贵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力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以维护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2]。具体而言,应当完善红树林保护管理的法规体系,设立红树林保护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保护目标和管理措施;加大财政在红树林污染防治、湿地恢复和物种培育繁殖等方面的投入;开展红树林资源的调查监测,建立数据库,掌握其分布、植被覆盖、物种资源等动态变化,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针对不同程度退化的红树林湿地采取工程化的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其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

4.2 持续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为打造湛江红树林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应着眼于持续发展其生态旅游业。可以根据本地红树林资源的特色,规划开发富有特色的生态体验项目;同时要提升景区内的公共设施和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度假需求。此外,还应积极申报国家级荣誉,举办红树林旅游节等活动来彰显品牌影响力,并且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目的地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业与红树林保护的协调统一,合理确定游客数量,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 “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享资源”的原则全方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多姿多彩具有秀丽风景的湛江旅游精品和亮点,强化构建旅游精品路线,并以此作为开发旅游资源的突破口,通过加大投入来尽快树立红树林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4.3 推动红树林与水产养殖、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

为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可以推动红树林与水产养殖、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在红树林周边区域发展生态水产养殖和与红树林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规划红树林湿地周边的休闲渔场,开发可与红树林旅游进行联动的休闲渔业项目。此外,还需要建设服务设施,提供商业、娱乐等服务,实现多业态的有机衔接,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多业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形成完整的红树林生态旅游产业链,实现产业价值的充分挖掘。

4.4 优化人员配置,提升红树林保护区服务质量

当前保护区由于资金缺乏,保护区旅游接待人员素质不太高,游客对于服务不满意。为此,保护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人员配置,从而提升红树林保护区生态旅游服务质量。首先,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湛江当地高校资源,比如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旅游专科学院等扩招志愿者服务,为旅游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志愿者一般具有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比较强的活力,对于游客的吸引具有较大的作用;其次,在人才的留住方面也可以采取措施,如不仅提供优厚的待遇,而且通过加强服务绩效考核等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趣性;最后,红树林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如通过培训服务理念、讲解专业性以及保护意识等来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红树林保护区旅游的开发同时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尽快配置具有一些在资金的投入、运作以及市场宣传等相关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参考文献

[1]古佳仪,许佳仪,陈舒琪,等.蓝碳经济背景下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探析——以湛江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3(8):135-137.

[2]梁燕玲,侯晓梅.绿色发展视域下红树林生态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湛江为例[J].云南化工,2023(6):104-107+142.

[3]麦婉华.广东探索红树林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发展[J].小康,2023(26):52-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