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影响智能化健身器材在南京市社区体育中发展的主成因子及应对策略

姜大海
  
新中媒体号
2023年38期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0541008

作者简介:姜大海,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资料分析、逻辑推理法,对南京市社区健身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自1995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余载。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首次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随后相继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到近日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为全民健身开启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保驾护航模式。随着社区居民对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社区体育器械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通过对南京市部门社区、体育公园的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社区健身器械在数量上严重不足;2.现有健身器械满足不了人民现有健身需求;3.社区健身器械的有效使用率较低;4.场地空间规划存在是否合理等。本文从南京市社区健身器械使用现状出发,分析社区智能化健身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点带面,希望能对我国城市社会健身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社区居民;公共健身器材;智能化;使用现状;应对策略

一、社区智能化健身器材的概念

以社区环境、使用人群、数字化技术创新发展为产品依据,以使用人群需求、社区环境建设形成的一体化智能健身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对社区用户进行服务,再对其附加其他的功能——娱乐设施的安全健康监测功能。用户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登录系统后根据自身的各体位数据进行信息完善,形成个体化的身体健康数据报告。以每日、周、月为期限,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在网络数据的支持下,增加社区人群的健身热情,以及提高社区公共健身器材的利用率。同时将在器材上安装智能系统,通过无线连接等进行数据实时更新。智能系统能通过检测,查询当前设备是否有人使用,整个健身场所的利用率是否满足,避免造成人员过剩的情况,在家就能进行查看。在使用健身器材的时间内,通过手机与健身器材的扫码进行数据连接,对自身健身时长进行估算,然后在锻炼结束时,实时更新到个体用户的数据上。因为是社区的统一平台,只要是社区用户都将可以进行数据共享,还能通过平台进行互相交流,实现社区的高度交流,更加和谐。智能健身器材的特点体现在科学的健身指导,与大数据联合健身数据共享化、健身过程安全高效、健身过程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明了健身效果[1]。

社区公共健身器材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正在引领全民健身内容与场景的全面升级,这已然是业内达成的共识。智能化思潮让健身器材产品迅速迭代,也让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实现质的飞跃。纵观近年南京市社区健身场所的修葺和新增,我们欣喜的发现,智能化已经从以前的“附加产品”逐渐成为产品内核。也逐渐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全民科学健身方向的普及和实现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我们的全民健身工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与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健身服务的供给能力依然低,提供科学健身咨询服务的供给仍然是短板。”通过近两年社区公园的建设发展成果来看,普及科学健身,智能化健身装备相比传统健身器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条有效捷径。

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科学指导,出现突发情况提供应急处理方案,社区智能化健身器材让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之路有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捷径[2]。

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制定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督导各地制定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新建或改扩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数字化升级改造10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3]。

二、社区智能化健身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南京市政府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中,在各个社区、公园、公共场合设置了较多的器械。常见的智能化健身器械包括:老年人一体化多功能训练器、太极推手器、太空漫步机、上肢牵引器、蹬力器三类(双位蹬力器、三位蹬力器、四位蹬力器)、立式旋转器等。这些器材其主要形态结构是可弧度变幻的圆管,由钢铁等制成,具有一定的锻炼功能。经过实地调研分析,对产品的使用频繁度,存在问题进行以下的分析:

1.健身器械本身质量的缺陷,健身器械使用材料差造成的损坏;

2.多数健身器械使用说明几乎没有,多数是由于人为损坏和天气原因造成;

3.群众对健身器械使用不科学、不正确,缺少专业指导,从而加剧了健身器械的损坏;

4.天气因素。由于公共健身器械多数放置于室外,风沙、雨雪等因素对健身器械损坏较大,这也是关键原因之一;

5.健身器械自安装起,缺少专业维护;

6.很多智能化设备需要联网,但户外环境造成网络输送不稳定;

7.智能化器材电子元器件多,也比较娇贵,容易损坏;

8.受限于场地空间,器材布局不尽合理。

三、社区智能健身器材使用人群分析

中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人口转移向城市,目前的社区公共健身器材的主要使用人群是中老年人。因为其身体行动的不方便、缓慢等原因,社区便是其主要娱乐场所,社区内的公共健身器材是其锻炼身体的主要选择。根据资料结果显示,中老年人需适当的健心肺,健肌骨,保稳定、灵活、柔软性等。

幼儿、青少年人群

对于目前社区家庭中常保持着两代、三代等家庭式关系,因此,老年人在家带孩子,青年人外出打拼,作为中流砥柱的青年人群,一方面面临着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家庭压力。没有闲暇精力到社区公共健身场所健身,去健身房等私人或高端健身会所居多。因此,老人带着少儿、青少年到社区、公园公共健身场所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状态。

四、提高南京市社区智能健身器械使用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一)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政府可以对全民健身设施逐步加大投入比例,做到逐年有所增加。目前的状况是场馆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使用的群体比例较大,群众的使用率较高。我们建议明确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投入的比例,如场馆、社区文化、全民健身设施所占的比例。针对新开发的商品房居民小区,对全民健身设施加大规划和建设投入的力度;改扩建的居民小区,设立公共健身区域。并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和有需求的企业家来进行合作[4]。

(二)从器械本身出发,提高健身器械质量

当前,我国全面健身的开展,使健身人群日益增多。由于健身器械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损坏严重等问题影响人们在社区开展健身活动,降低了群众对体育的参与度。因此,提高和普及智能健身器械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提高健身器械的质量是保证健身器械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加大对智能健身器械的研发,避开传统的体育器材的设计方法也是重要因素。设计多样化的健身器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群众喜欢上健身器械,以此促进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

(三)从居民健身方法出发,完善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指导。由于社区健身群众缺少专业的使用方法,多数群众都是通过观看别人或者自己阅读使用说明来使用健身器械。还有一部分群众由于运用不正确的使用方式造成运动损伤等,这给社区群众健身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相对专业的社区健身指导人员来指导社区群众,这对社区体育健身工作中来说至关重要。增加社区健身指导员不但可以增加社区居民健身的积极性,更能够解决就业、邻里关系等问题。

(四)从社区管理出发,加强社区智能健身器械的维修,针对广泛存在的智能健身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损毁严重、维修不及时等问题,社区在负责智能健身器械购买或者安装时应该注意,在引进该企业健身设备的时候,一要监督安装器械的过程,检查器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二要让企业必须承担健身器械的检修和维护。社区应当每月定期检查健身器械,以及器械出现损坏及时联系企业售后。

(五)从设计布局出发,对容易受户外天气影响的部分智能化器材集中管理。设立太阳能顶棚、防雨布等设备。减少风雨对设备的侵蚀。

结论

随着我国社区健身人数的不断增多,政府对社区健身的投入也较多。各个社区都有健身器械,这避免不了存在一些问题。各地政府和单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结合本市的地区特色加大社区健身器械维护的力度,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针对各社区健身器械老化的现象,社区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维修和更换,加强健身器械维护的宣传力度和健身器械使用方法的普及。政府应该给社区居民提供舒适的健身环境,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不断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江春玉 胡俊.近未来社区智能公共健身器材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6:250-251.

[2]丰佳佳.智能化正改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J].中国体育报,2019,2019-05-28.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3/content_5629218.htm.

[4]宋关德.社区公共健身器械的使用现状与思考——以乐山市市中区为例[J].专业视窗,2021,06(727),98-1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