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NVIVO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案例的分析

李琴 龙芳
  
新中媒体号
2023年57期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综合素养,旨在考核学生的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理论知识的运用及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通过NVIVO14对2018年至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的优秀活动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近5年大赛中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的特点与完善路径。

关键词:活动设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展示学生和教师职业技能的最好平台和契机,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高曲,肖立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促进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72-73.][1],大赛的发展为行业的成长提供新的方向。自2017年至今,由团队选手分赛项发展到全项目综合评比,大赛更加注重选手的综合素养和项目的实用性,技能大赛中A项目的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新方向。

一、编码过程

本文运用NVIVO14对近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组的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进行编码,为方便区分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将二者在编码区建立编码节点,在实质分析此二者不计入层级编码中,即从二级编码开始记录成一级编码。首先将纸质手写教案转化成word文档,对文档进行编码,即自由节点编码,对自由节点编码的内容进一步归类,形成二级编码,二级编码按照编码的内容归档成一级编码。

二、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的特点

在技能大赛的要求中,教育活动设计”侧重于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素养中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并综合考虑活动的资源建设与利用、活动中的保育融合、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过程中的激励与评价,以及对教育反思和再设计[[2].陈雅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23(8):102-103.][2]。乐美学习云上展示的作品基本体现学生具备以上的专业素养。幼儿作为活动设计的核心,是整个活动设计成功的关键。在近5年技能大赛呈现的优秀作品中,教案的设计幼儿本位的趋向明显。在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中,活动内容的整合与渗透性逐渐凸显。

(一)主题网络图的特点

1.内容较全面,生成留白不合理

幼儿园主题网络图是在“课程整合观和领域观统一”的启示下提出的[[3].王菲.幼儿园主题网络图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148-150.][3]。在此的视角下,要达到促进幼儿关键经验生长的目标,选手呈现的主题网络图在内容上涵盖领域活动、综合活动与游戏、区域、亲子、日常和生活等其他活动。将每个图中选择完整的5大领域的活动为节点,即每幅图每个领域活动只选择一次,共有88篇领域活动,部分主题图中未完全涵盖5大领域,活动类型预设远大于生成,且生成性活动图形中基本为空白。综合活动27篇,以每篇主题网络图中出现的所有综合活动进行完全统计,艺术和社会领域的综合较多,编码节点为6个。

2.层级较丰富,层级关系的科学性需要完善

主题网络图以一级主题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二级、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的具体化活动。主题的名称在给定素材的基础上,考虑幼儿的主体性。技能大赛的主题网络图中层级设计以三级主题居多,四级主题的趋势化较明显,各子主题的开展在时间逻辑上总体而言是由易到难,二级主题虽是并列关系,但应从不同角度不断发展孩子的核心经验,而不是主题的堆砌[[4]、[5].乐美学习云[CP/DK].2021.][4],同时各主题名称的描述采用统一范式,如22年《白天与黑夜》中,精彩热闹的白天,神秘安静的黑夜,快乐有趣的一天,从单个元素整体组合,逻辑上具有递进关系,范式上采用偏正结构。

3.布局美观,图像形象具体

主题网络图的设计是教学资源综合性的运用,即展示学生的教育设计能力,也体现学生的绘画技能。技能大赛的作品中,大主题的呈现形象画特征明显,二级主题与三四级主题仍以图形为主,各层级主题图形不同,主题间以线条连接。如21年的宝宝和妈妈,大主题图是占据1/4之一画面的妈妈与孩子的图画,画面线条流畅。审美布局上以中间向四周扩散为主,主题网络图中从目标、来源、图形释义等不同角度进行主题说明。

(二)技能大赛活动设计案例的特点

活动设计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大赛中的活动设计案例基本符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要求,内容与格式较规范,主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音乐活动居多其次是语言,活动过程中注重游戏性,活动正向情感占据主要篇幅,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性。

1.内容较规范,活动内容合理性需要加强

运用Nvivo对23篇活动设计进行分析,活动主题、目标、准备、过程及活动延伸较为完整,在部分活动设计中呈现教学方法。活动目标从情感、认知、技能三个维度撰写,仅有1篇为二维角度。活动重难点的定位主要从目标上描述,18个节点编码的认知目标为重点。结果性目标比例大,其次为表现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但目标存在笼统及主体不适宜等现象。如21年的中班语言活动《大肚子妈妈》中能力目标为“能懂得感恩并大胆表达爱”笼统,21年的中班综合活动《妈妈的味道》中能力目标为“用固定句式续编故事”,超出中班幼儿发展水平[[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7].刘晶波.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 幼儿教育 ,1998 ( 11 ) : 4 - 5 .

[8].解修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21.

][5]。活动准备中从物质、经验及环境创设编写,经验准备多数体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有个别提到师幼共创主题墙,物质准备中鲜少涉及幼儿参与。活动准备中幼儿经验、材料在活动中均有适用,环境创设中除幼儿围坐成半圆形外,主题墙对孩子的作用在活动中未有体现。活动过程的完整性较好,23篇活动设计,情境导入居多,展开部分以集体和小组活动为主,多数活动设计以自然结束。在活动中呈现出普遍性问题为环节失衡,活动重难点在部分设计中仅用一两句话实现,过于理想化,21年的中班综合活动《妈妈的味道》中仅用两次倾听,幼儿便理解故事内容,不符合实际。活动延伸设计体现整合性,涵盖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环境创设等,多数活动延伸与主题图联系不强。如:22年的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中三个活动延伸,仅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在主题网络图上呈现。

2.主体意识较强,师幼互动有效性需加强

运用词云分析,幼儿出现316次,与幼儿关系密切的为教师、歌曲、游戏。音乐活动涵盖活动类型及领域间的整合。

音乐活动设计结合图谱为幼儿感知音乐和节奏提供支架,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帮助幼儿建构认知,形成歌唱、节奏、欣赏和表现的关键经验。贯彻《指南》中注重游戏价值的精神[][6],展开环节幼儿与游戏的词性相关值为28%,共现条数为35次,较为典型的是音乐游戏,如接唱、轮唱游戏、回音游戏等。活动目标的描述中,均从幼儿的角度去描述。活动设计幼儿与动词的联系性最强,在左邻词中出现较多的动词为引导、鼓励、激发、帮助、促进等,主语为教师,反应出师幼联系较多。右邻词中进行、自主、回答、结合、理解、尝试、分享等,体现幼儿活动性较强。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 、贯穿于幼儿一 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7]。师幼互动过程设计中问题具有开放性,启发幼儿思考。部分活动过程设计缺少针对性的提问,如2019年中班科学与社会综合活动将知道保护益虫与害虫的方法作为活动难点,在设计中用一个小标题“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方法”和一句教师小结,过于单薄,难点难以达成。提问的回路与延展不足,21年中班综合活动《未来汽车》中提问延展为“如果路上车太多,你的未来汽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没有“怎么做”类型的问题在其后。

3.情感价值积极,情境的联系性需要加强

情感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活动设计要注重情感的体现[][8]。通过情感分析,剔除重点、难点、挑战、问题等因素,在近5年的活动给设计中正面情感占据主导,正面词汇中游戏出现的频率最多。在活动设计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指向明确,如“引导”、“帮助”、“提问”等。在活动设计中采用情境导入后,存在情境独立的现象,仅仅在导入作为激发兴趣使用,活动过程中离开已有的情境进行内容设置。

4.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性

活动设计的内容上,结合活动类型与领域进行融合,注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形式上21年的活动设计出现采用师幼双向同行的模式,预设幼儿的活动。22年的活动设计《我们的祖国真大》的设计意图环节,增设活动阶梯图,使活动步骤一目了然。活动过程设计注重诗性描述,活动过程小标题均采用幼儿的角度描述,并注重文字的对仗工整,如“趣味朗读、体会情感;赞美祖国、迁移经验”。

三、活动设计与主题网络图设计路径

在技能大赛活动设计及主题网络图设计中,以幼儿主体理念出发,设计可从分析素材入手,将素材放到幼儿园中,与孩子讨论,了解孩子的认知和想法,将孩子观点集中,结合《指南》与《纲要》精神,再形成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成稿后运用到幼儿园进行验证,最后完善。

(一)主题网络图内容设计

1.内容逻辑合理

活动设计的类型涵盖5大领域、综合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活动间的关系体现由浅入深的特点。活动类型上预设和生成活动的比例要适当,并且生成活动在适当留白的基础上要有部分形成子主题。在卷面上留有余地做简单的主题说明。

2.层级丰富科学

目前呈现的活动案例中,设置四级主题,具体活动数量大致为20-30个较为合理,保障活动的丰富性。主题间逻辑上要存在联系,可并列、顺承等。大小层级的关系体现联系性,同一层级间活动主题要有关联和递进,从不同角度对上一级主题进行具体化描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3.视觉美观

在符合《指南》及大赛评分标准的前提下,审美设计至关重要,布局上采用中间向四周分散,主题层级至少保持3个层级,大主题上绘制占据1/4篇幅的形象图画,小一级的主题用不同的图形或图画表示,主题越小,图形或图画越小,主题名称儿童化,简洁化,使评委能够在阅卷瞬间集中注意,抓住核心信息。

(二)活动设计

1.关注活动内容合理性

活动设计在理解主题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指南》对标,合理设计活动内容。目标的表述主体和维度准确、全面,重难点定位可从幼儿实际与素材特征科学定位,不简单将认知定为重点,技能定为难点。活动过程展开部分组织形式体现多样化。活动环节的设置主体性和结构保持一致,同时体现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特性,如22年的中班综合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标题结构一致,并且4个环节均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描述。此外活动环节对于目标和重难点内容的实现前后照应,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步骤安排清晰,有利于活动目标的实现,关注过程性目标和幼儿活动过的过程与表现。活动延伸的设计与主题网络图建立联系,其内容应出现在主体网络图的设计中。

2.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在活动设计中,师幼互动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行为预设中,教师提问的开放性、延伸性等对幼儿的认知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重点和难点部分的幼师互动中教师行为描述,关键性问题等应当详细描述,并列出教师为实现重难点为幼儿提供的语言、图像等支架。重难点部分在互动设计中环节占比多,师幼互动的比例相对比其他环节大。因此,在重难点设计中,认知上要让幼儿更多的掌握“为什么”的经验,能力上力求尽可能让幼儿探索“怎么做”,并提供实现能力发展的强有力支持,如图片、视频、游戏等。

3. 加强情境的联系性

情境的设置是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获得经验的发展,已设置的情境在后续的环节中应强化其作用,形成完整的联系的故事,幼儿的学习故事性才能到的发展。如在2019年中班科学活动《益虫与害虫》中,采用教师扮演瓢虫点点的问题情境导入,展开环节瓢虫点点却消失,教师由扮演者身份直接转化,情境淡化。因此,设计活动中要注重情境的完整性,导入、展开、结束与延伸环节中情境的价值应当显现。

4.完善设计的创新性

在内容和设计上进行多方位思考,科学地融入领域经验,如将音乐领域活动层级图融于语言领域。在形式上,将传统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传统的教案格式和技能大赛中呈现的教学设计格式都具备良好的结构属性,将二者结合,形成适应的模式,在感官上有耳目一新的效用。内容上的设计可与现在的课程故事、学习故事相结合,更多地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构建者。

主题网络图与活动设计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依据《指南》,综合考虑幼儿实际及素材特征的基础下,合理绘制网络图,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在整合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获得好成绩及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