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水浒传》与《张吉山》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金银珠 李官福
  
新中媒体号
2023年56期
延边大学 吉林省 延吉市 133000

摘 要:《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张吉山》也广泛描述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从民众势力带着对未来的坚定展望试图进行反封建变革的这一点,可以看出作品的突出之处。比较研究两部作品中类似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深层了解两部作品的影响关系。论文内容大致可分为男性形象、女性形象两个部分。男性形象比较中包括“执政阶层”的人物形象和“僧侣”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比较中包括“封建的女性形象”和“半封建的女性形象”。“执政阶层”的人物形象有《水浒传》的林冲与《张吉山》的崔衡基,“僧侣”的人物形象有《水浒传》的武松、鲁智深与《张吉山》的李甲松。“封建的女性形象”有《水浒传》的扈三娘与《张吉山》的奉顺,“半封建的女性形象”有《水浒传》的潘金莲与《张吉山》的桃花。从两部作品的创作价值来看,进行比较研究会对中韩两国的小说史或小说的持续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水游传》在中国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张吉山》在韩国小说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所以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会促使两国的小说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水浒传;张吉山;人物形象;比较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编著的虚构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写的是寄居在梁山泊的豪杰们的故事,仅主人公就有108人,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小说,以具体的人物描写和紧凑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水浒传》描写了宋朝政治状况的阴暗和贪官污吏的弊端,以及由此带来的百姓艰苦生活。其中主人公宋江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可以在历史上的记录中找到他,但内容非常简略。只留下了以宋江为首的匪徒横行山东、河北等地的记录。由此可见,小说《水浒传》是由民间传说和作者创作的虚构故事。

《张吉山》是一部从1974年7月11日到1984年7月5日,在报纸上连载了近10年的小说。《张吉山》作为开创70年代历史小说新境界的作品,被评为韩国创作的历史小说中最卓越的作品,以17世纪肃宗祖的真实人物张吉山为主人公。戏子出身的主人公张吉山以与他的同志们谋求革命而失败的历史事件为整体轴心,刻画了朝鲜王朝后期的社会面貌,描绘了民众的苦难和斗争。历史上几乎没有关于真实人物张吉山的记录,“官军试图讨伐在黄海道一带活动的盗贼,但以失败告终。”,这就是对张吉山的全部记录。作者以这些贫乏的历史记录为基础,将实际和虚构混合在一起,形成框架,并在故事中添加了细节,使其重生为长篇小说。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因各自的故事而聚集在张吉山的旗帜下,这个过程让人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因此,两部作品都是根据历史事件或人物,加上作者的虚构和想象而成的小说。

《水浒传》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和各自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在我国小说中首屈一指。这种表达技巧不仅对我国、也对韩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许均的《洪吉童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此后一直延续到洪明熙的《林巨正》和黄晳暎的《张吉山》。黄晳暎通过朝鲜后期的民众运动,在作品中突出展现了1970-80年代当时被压迫、被疏远的民众的面貌和民主化运动的过程。因为他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时代状况,所以在《水浒传》讲述的宋朝黑暗的政治状况和因腐败官员而过着艰苦生活的百姓们的样子,对他来说意义更加深远。也就是说,从历史实际出发,批判社会现实,真实地描绘了民众的苦难和艰苦生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本文主要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分为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两大部分。

1. 《水浒传》与《张吉山》的男性形象比较

1)执政阶层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林冲与《张吉山》的崔衡基

《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林冲非常不满黑暗的社会势力,但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忍无可忍,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梁山,走向反抗。在那个受人逼迫的社会里,曾经软弱的林冲被迫走向坚强,走向反抗。作者在塑造林冲这一典型形象时,突出了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彻底反抗的性格.以自身的遭遇展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

林冲的性格特征在林冲的“误入白虎党事件”中能看出。简要内容如下。林冲和他的妻子去祠堂上香,遇到了鲁智深。林冲的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戏弄,但是林冲一想到高俅的地位,就觉得手无寸铁,只能忍着。此后,高衙内对林忠的妻子的迷恋挥之不去,想利用与林冲关系最好的陆谦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未能如愿,最终求助于自己的养父高俅。高俅下令富安与陆谦想出让林冲陷入危险的计谋。两人得知林冲对宝刀很感兴趣,于是就伪装成一个穿着旧战袍的男人,把宝刀卖给了林冲。此后,高俅借口要和自己的剑对比,把林冲叫到自己的附中。林冲被巧妙的诡计骗到了白虎堂,白虎堂是作为讨论军纪大事、不可随便进入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林冲被押送到了开封府,得知林冲被诬陷的开封府富润判决他发配到沧州,此案告一段落。

《张吉山》中,有关崔衡基的事件大部分来自《第三部:潜行》,该部分描绘了剑契与杀主契的斗争和追踪他们一伙人的内容。崔衡基是负责汉阳治安的左捕盗厅的捕盗从事官,被评价为拥有当代第一剑术,不仅武艺高超,头脑聪明,推理能力卓越,对汉阳的犯罪分子来说是恐怖的对象。作为下层居民出身的捕盗官,崔衡基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他因不断提高身份的欲望,充当统治阶层的帮凶,最终逐渐死去。原文内容概括如下:

崔衡基一直梦想着提高自身地位,但发生了阻碍他前程的事件。奉捕盗队长李仁夏之命,崔衡基计划去抓‘杀主契’和其余团伙,而早就为处决崔衡基而制定计划的‘活贫党’则想借此机会将成为自己巨大绊脚石的崔衡基从官职上拉下来。因此,毛信将利用右捕盗队长打倒崔衡基。毛信把成对的两把倭刀分别寄给右捕盗队长和崔衡基,并利用这一对倭刀让右捕盗队长和崔衡基之间产生矛盾。认为崔衡基会与其他势力密谋杀害自己的右捕盗队长向崔衡基的上级指示官左捕盗队长李仁夏说出了自己的所有推测。李仁夏按照右捕盗队长的推测,确实发现了崔衡基腰间的倭刀。就这样,崔衡基被诬陷辞去了职务。

林冲本来就是性格懦弱的人,但在腐败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下,性格逐渐变得坚强。崔衡基是贪图官职的人,是迎合长辈们的喜好,想要获得一个职位的人物。 也就是说,虽然故事情节相似,但文章中两人性格不同,各自的人物形象突出的更加明显。林冲的‘误入白虎党事件’与崔衡基的‘倭刀事件’都与剑有关。林冲与崔衡基均为执政阶层的人物,也是对“剑”有极大好奇心的人物。林冲的宝刀和崔衡基的倭刀,两个剑在事件中利用为算计林冲和崔衡基的工具,可以看出两位人物经历的事件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所发生的事件中登场的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林冲被作品中的敌对势力陷害,而崔衡基对主人公来说是属于敌对势力的人物,但最终被他人陷害。

2)“僧侣”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武松、鲁智深与《张吉山》的李甲松

《水浒传》中,武松是清河县人,他有一个亲哥哥,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失去双亲,武松比任何人都精心抚养哥哥,武松对哥哥的深情无法与任何人相比。由于这种亲哥哥娶的妻子潘金莲与徐文卿有了外遇,哥哥遭受了最后的冤死。因此在阳谷县,他哀叹哥哥的死,为了报复,打死了潘金莲和徐文卿。此后,武松带领所有证物和证人到官府自首,但知县因舍不得武松的为人而轻罪流放,此案告一段落。从那以后,他为了躲避官府的捕获,装扮成僧侣逃跑。

同样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他的仁、圣、智、勇被描绘成《水浒传》中最突出的圣人君子形象。鲁智深与武松不同,他是无意中杀人。鲁智深偶然听到翠莲的不幸。于是第二天,鲁智深来到骚扰翠莲的屠夫的店铺,故意找屠夫麻烦,挑起了是非,最终发生了争执。虽然屠夫身体健壮,但被鲁智深三拳打致死。无意中杀人的鲁智深急忙收拾行李逃跑,为了躲避抓捕他的官员四处游荡,幸好遇到了他帮助过的翠莲的父亲金老人。在金老人和翠莲的帮助下,鲁智深去了五台山,在那里出家当和尚,并从住持那里得到了‘智深’这法名。

《张吉山》中,李甲松和张吉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他一直全心全意帮张吉山做事。李甲松在作品的初中半部分结婚,但他经历了单亲母亲被妻子和妻子的情妇杀害的荒唐事件,因此他向自己的妻子痛下杀手。之后,李甲松立志于佛道,赐法名为‘大成法主’后成为僧侣。这部分内容在作品《第二部:群盗》的《第二章归巢》中,内容概括如下:

李甲松的妻子‘桃花’不知不觉中,把察觉到她外遇的李甲松母亲包在被子里压死了。得知这一事后,李甲松捕捉到了桃花与她的情夫安生谈情说爱的场面。他把安生放走了,把桃花带到自己母亲的墓前。之后让桃花向母亲的坟墓告别后,在背后举起右手把匕首深深地钉死在桃花肋部。

杀死桃花后,李甲松进入法门,成为僧侣,从丰烈大师那里得到无人知晓的启示,获得“大成法主”的法名后,前往金刚山寻找云浮大师。

武松、鲁智深和李甲松都是在杀人之后出家成为僧侣或伪装成僧侣生活的,这是三位人物共同的事件。三个人物都因杀人而出家,不得不具有“僧侣”的形象,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杀人动机。武松为了报复杀害自己的亲哥哥而杀人,鲁智深在帮助受害者的过程中无意中杀人。最后,李甲松与武松的事件相似,也是为家人复仇而杀人。从而可以看出,虽然两部作品中都出现了极为相似的“杀人后出家”的事件以及人物形象,但是事件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两国的历史背景或文化差异会出现细微的不同。

2. 《水浒传》与《张吉山》的女性形象比较

1)封建的女性形象:《水浒传》的扈三娘与《张吉山》的奉顺

《水浒传》的扈三娘是一位美貌出众、勇猛非凡的女强将。在一场战斗中,扈三娘在追捕宋江的途中被林冲活捉,交给宋江的父亲宋太公。扈三娘被活捉后,她的哥哥向宋江保证,为妹妹的归来,只要有人逃生,就会把他交给梁山泊。在此过程中,失去未婚夫和家人的扈三娘成为宋太公的养女后,在宋江的提议下成为王英的妻子。扈三娘成为梁山泊的一员后,骑马领头消灭敌人,立下了功劳。但她在一场战斗中看到丈夫被敌人刺伤从马上掉下来,因此扈三娘想要为丈夫报仇,结果不小心落马而死。扈三娘的未婚夫和家人被梁山泊君赶尽杀绝。但她不仅没有报仇,反而佩服宋江的意志,成为了梁山泊的一员,还在宋江的提议下与王英成婚。在这个过程中,她一句意见也没有,顺从他的话。最后,为了丈夫的复仇而战,迎接死亡。扈三娘的行为是遵循了彻底顺从的封建伦理原则。

《张吉山》的奉顺是张吉山的妻子。但是张吉山从一开始就不把奉顺当成真正的妻子,奉顺已经知道妙玉在丈夫张吉山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怀着对张吉山的思念生活,供养公婆,等张吉山回来。作为头领的妻子,她是一位平凡而安静的妻子,负责照顾丈夫兄弟们的妻子们的产后调理等。因为有持家端庄的奉顺,张吉山才能作为‘活贫徒’的头领为百姓坚持做义贼。

由此看来,扈三娘兼具美貌、为国忠贞以及对父亲和丈夫的顺从等,具有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张吉山的妻子奉顺也一样,张吉山的心里虽然有其他女性,但她依旧相信丈夫,等待丈夫,供奉公婆等,明显表现出封建的女性形象。

2)反封建的女性形象:《水浒传》的潘金莲与《张吉山》的桃花

《水浒传》的潘金莲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她不仅与徐文卿通奸,还杀害了丈夫武大郎。潘金莲出身低微,从小就是个丫鬟,命运非常坎坷。与武大郎结了不期而遇的婚姻,潘金莲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虽然要求过离婚,但丈夫不允许。封建社会既不给她婚姻自由,也不给她离婚自由,最终让她走上了淫妇的道路。她引诱武松,在重视传统的封建社会,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但她压抑的感情却表现得畸形,武松的斥责使得潘金莲的淫荡心情似乎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没过多久,他就和隔壁的徐文卿通奸,后来为了跟他在一起,毒死了丈夫。

《张吉山》的桃花是李甲松的妻子。桃花从小就四处迁移,没有固定住处,因此接触了各种男人的生活,对她来说只在一个地方定居的家庭主妇的生活实在不合适。新婚期间,每当李甲松一夜不在家的时候,她就会隐秘地叫男人过来。渴望色情的桃花,在与赵山蜂父子的女婿安生接触后,不知不觉地被安生吸引。桃花与安生的通奸被李甲松母亲发现,甚至被两人谋杀。得知此事的李甲松,在母亲的坟墓前杀害了桃花。

潘金莲和桃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最终悲惨地死去。他们都做出了违背封建伦理道德习惯的行为。

结语

《水浒传》中,有李逵、林冲、武松等一系列刚烈英勇的形象,也有吴用、晁盖等狡诈奸猾的反派形象。同样在《张吉山》中,有主人公张吉山、李甲松、金起等‘义贼’形象,也有崔衡基等反派形象。这些人物不仅各具特点,在情节的推进中也展现出了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在两部作品的男性形象比较中,《水浒传》的林冲与《张吉山》的崔衡基同样是执政阶层的人物形象,两人所经历的事件都是因‘刀’而引起的。《水浒传》的武松、鲁智深和《张吉山》的李甲松展现出“僧侣”的人物形象,三人在面对某些事情时不得不犯罪的故事发展,展现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但也能看出,尽管是类似的人物形象,因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点,都是根据各自的个性展开、发展的。

在两部作品的女性形象比较中,分为封建女性形象和半封建女性形象,扈三娘与奉顺是一个很好地体现了顺从、服从的封建女性特性的人物形象,潘金莲与桃花是一个具有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半封建特性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对《水浒传》和《张吉山》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利于深层了解两部作品的影响关系以及存在的异同点。两部作品都有着庞大的故事情节和登场人物,我认为用这一篇文章来挖掘其中蕴含的众多魅力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从不太了解两部作品的立场来看,我认为这是理解其大致内容的很好的尝试。希望今后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加活跃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黄晳暎.《张吉山》,玄岩社,全十卷,1994年

[2] 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全传(全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3] 施耐庵.《中国古典文学选集-水浒传(上、下)》,正音社,1983年

[4] 金宽雄 金秉活.《比较文学概论》,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韩继镐.《<林巨正>与明清章回体小说关联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

[6]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 黄一帆. 对《水浒传》中武术英雄人物及其所持兵器的特征探析,民族传统体育学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8] 樊婧. 《水浒传》女性形象接受与再创造——以明清文人为论述中心,文艺学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9] 黄志基. 解析《水浒传》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文教资料(期刊论文),2008年

[10] 崔香梅.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期刊论文),才智,2011年

[11] 许勇强 李蕊芹. 略论世代累积型小说中的文史互渗现象——以宋江起义与梁山泊关系演变为考察对象,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期刊论文),2012年

[12] 严铭. 试析《水浒传》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的来源及文学意义,学术探索(期刊论文),2014年

[13] 薛文秀.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浅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论文),2014年

[14] 宋以芳. 《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特色剖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论文),2015年

[15] 黄姝敏 李小青 彭晓霞. 论《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思想,大众文艺(期刊论文),2016年

[16] 张玉娟. 关于《水浒传》中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新课程(期刊论文),2021年

[17] 郑美爱. 《张吉山》研究,韩国翰林大学校研究生院 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8]姜炳哲. 黄晳暎的《张吉山》中体现的人物形象化与其成果的相关研究,韩国公州大学校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

[19] 吴泰浩. 黄晳暎的《张吉山》研究,韩国庆熙大学校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

[20] 姜石烈.《水浒传》人物研究,韩国庆南大学校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1] 朴美淑. 黄晳暎的《张吉山》研究,韩国啓明大学校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2] 金泰美.《水浒传》的宋江研究,韩国釜山大学校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3] 朴在熙. 《水浒传》女性形象研究,韩国国民大学校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作者简介:金银珠(1999-),女,朝鲜族,籍贯:吉林延吉,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单位:延边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韩文学比较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