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影响等方面。“交叉”即跨越传统文科专业的边界,拓宽其知识领域和延展空间。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现存问题,并从新文科、数字化两个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一、前言
2023年2月21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安排。《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必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高校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深度优化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
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高校要真正地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深度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深入推动文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专业教育新模式 [2]。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推广,科技正以迅猛的态势重塑着人力资源管理行业,高校作为人才供给方,也急需对教育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各种理论和技术,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功能模块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新文科建设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意味着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培养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遇到的挑战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封闭式、单向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传授理论知识的效率和经济性比较有效,但是,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以及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课堂教学内容与管理实践脱节、师资力量有待融合、实践教学内容亟待创新及学习平台尚需整合等诸多挑战,显然已不能满足新文科建设的需求,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首先,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却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沟通协调能力等。其中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要基于数字时代、新文科建设等时代需求。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
2.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当前的实践脱节:首先,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和反映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例如,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六大模块理论,而没有涉及到新兴的人力资源数字化领域。其次,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过于僵化,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没有涵盖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其他领域。
3.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师资队伍对课程乃至专业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大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的能力亟待提升。首先,大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使得教师在授课时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大多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新文科建设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人力资源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实践教学所使用的的系统、教材和案例过于陈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难以适应数字化和新文科时代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要求。
5.学习平台有待整合
学习平台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然而,目前的学习平台存在平台单一、利用率偏低等问题,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针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遇问题,拟从学科交叉和数字化两方面从如下五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3]。
1.培养目标的改革
为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之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与企业的合作等措施,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课程体系的优化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当前的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定期更新课程内容、设置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3.师资队伍的提升
师资力量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师资力量,需要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加强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和交流、建立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学模式的创新
丰富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如下四方面着手:首先,通过引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引入最新的企业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实践和发展趋势。然后,可以尝试创新的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竞赛、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最后,可以加强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和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多元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习平台的整合和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习资源和功能的整合、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同时也需要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提高学习平台的智能化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特点。
总结
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影响等方面:“交叉”即跨越传统文科专业的边界,拓宽其知识领域和延展空间;“融合”即实现传统文科专业与其他专业在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上的互补[3]。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现存的5种问题,并从新文科、数字化两个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哲,易志高,成春林.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优化与发展路径探索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3, (10): 63-68.
[2]潘镇,李金生,王丽萍. 新文科理念下文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 (06): 66-70+80.
[3]孙道功. 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3, (11): 38-44.
[4]杜宝贵,张桓浩.新文科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国冶金教育, 2019(6):4.DOI:CNKI:SUN:GYJJ.0.2019-0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