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深入探讨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农民为主体,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简介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个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对的概念。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开,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传统农村集体经济随之消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逐渐兴起[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基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核心,产权更为清晰、集体资产底数更为清楚、集体成员资格更为明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多种经营模式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此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产权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成员加入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生产经营市场化,实行多元化的合作经营;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在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产业主导,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有些地区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以科技园、工业园为载体,发展工业产业带动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以区位优势为依托,通过发展文化服务、管理服务、物流经济等服务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利用当地富有增值优势的土地资源发展物业经济。
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农业发展。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多元化,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经济形式能够整合农村的各种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为乡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通过集体的力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
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种经济形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增强乡村竞争力: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起来后,可以对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进行共享联合,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也有利于乡村整体发展。这种经济形式可以提高乡村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乡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三、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源要素匮乏:许多农村地区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匮乏的问题,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经营模式落后:部分农村地区仍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政策环境不完善:当前的政策环境在某些方面尚不能满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求。
四、全面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资源要素整合
1.政策引导在资源要素整合中的作用
政策引导在资源要素整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集体经济领域流动。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集体经济;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地区创业创新[2]。
2.市场机制在资源要素整合中的运用
市场机制是资源要素整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例如,可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的流转;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培育农村技术市场,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3.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整合措施
资金整合: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贷款支持。
技术整合: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将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入农村地区。
人才整合:重视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创新经营模式
1.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一种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联合与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一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龙头企业带动
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农民增收。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2.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推动合作发展
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协会等形式加强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发展。
(四)完善政策环境
1.加强政策整合
加强涉及农业、财政、金融、土地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整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
4.加强政策创新
根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创新,为其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结论:
通过全面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资源整合、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化程度提高以及政策环境完善等方面的工作。展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生叶,王燕红. 共同富裕背景下德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4):214-216,220.
[2]邵升.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