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式改革探索

师佳雯
  
新中媒体号
2023年64期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路径探索。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旨在提出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实践路径,这一路径将涉及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等多个关键环节。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以优化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质量,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对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

一、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国进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阶段。

(1)技术驱动创新

传统的课程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平面设计正逐步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转型为数字化设计。设计师可以利用各种专业的设计软件和技术工具,将创意以更加精准、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还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控制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变量,实现更加精细化的设计。这些新技术不仅丰富了设计的表现手法,也拓宽了设计的应用领域,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随着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视觉传达设计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以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方式传播和展示。设计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2)产教融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是一种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高校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和人才储备。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与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更加精准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这种对接不仅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教育现状调研分析

(1)现有课程模式的问题与不足

在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课程模式往往偏向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与市场需求。具体来说,缺乏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课程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脱节,导致学生所学难以应用于实际工作。此外,课程更新速度缓慢,无法及时反映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现有课程模式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现状

由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他们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的能力,难以独立完成复杂的设计项目。同时,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生在面对新的设计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调研发现,师生对现有课程模式普遍存在不满意的情况。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期待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能够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来说,他们希望增加实践课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三、改革内容与措施

(1)课程设置优化

紧跟时代和行业趋势、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跨学科教育以及听取多方意见等。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2)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产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教学评价机制更新

新的评价机制应引入更多外部评价主体,如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等。他们可以从行业角度对学生的设计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同时,这也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作品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4)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通过共同研发、人才培养等合作方式,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总结

产教融合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式改革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引入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改革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改革措施。与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

[2]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 [J]. 教育与职业,2017,(13).

[3] 董效康.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04).

[4]门泽雨.新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大观,2021(09):29-30

[5]张娴.“赛教融合”助力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20-12-22.

[6]朱德全,杨易昆.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机理、问题与治理[J].职教论坛,2020,36(11):31-38.

作者简介:师佳雯(1991-),女,汉族,重庆人,学历:硕士,现任职于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项目课题: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专项(职业教育法背景下的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