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觉联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启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共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在充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个性发展”起着重要和关键性作用。音乐表现中联觉的“多觉联动”结合“音乐教育”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阶段实施更能使素质教育从人的幼小心灵深处扎根,促使人的“三观”正确有效形成,并能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在新课标下,音乐课堂的新教学理念中适合运用“多觉联动”教学,使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实现音乐教学课堂的高效化,从而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不同的音乐有不一样的情感,学生的情感系统在受到不同音乐的旋律中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喜、怒、哀、乐,并产生共鸣,并得到不断的完善;教师在让学生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充分了解,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此外,教师对音乐也拥有自己的独特情感,能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引导、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影响和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多觉联动;音乐;教学;启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听觉方面的训练,忽略了其他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等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近几年来,多觉联动理论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它通过声音、节奏、旋律等多种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意识,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觉联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乃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以及审美能力。
一、“多觉联动”及其教学内在涵蕴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从音乐中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觉联动的策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活动,才能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都得到进一步升华,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高效。
(一)多觉联动概念界定
多觉联动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联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大词典》一书中将其解释为: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1]。周海宏在《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一书中将联觉定义为: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其他感觉器官感觉的心理活动,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2]。多觉联动也属于音乐表现的联觉范畴,指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联动作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互动和协作以及手段的结合,整合这些多种感官之多种具体实践和体验,从而进行音乐学习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接受信息,最终实现良好的学习成果。在音乐教学中,多觉联动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欣赏、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激发相应的灵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趣味性与综合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年龄特点的具体情感体现,也是学生与音乐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才会产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内驱力。而多觉联动教学方法通过融合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感知。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浓缩出音乐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以多元的教学内容和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鉴赏和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3]。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融入学生当前比较喜欢的音乐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探索音乐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用巧妙、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最终的曲目后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表演的热衷,甚至对音乐创作的冲动,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和思维能力。
(三)生态性与创新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指引,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合理运用多觉联动理念和模式能影响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打造生态课堂。“多觉联动教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音乐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教学模式的具体研究,使教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重视教学方式的革新与优化,倡导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多感官的发展,让各个感官能力得到加强,对教学成果进行优化”[4],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多觉联动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主要在中小学教学阶段。中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多觉联动以表演、游戏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因为音乐属于抽象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多觉联动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听觉、看图片和视频的视觉、演唱和演奏等的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从多个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音色、节奏和旋律,感受音乐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并能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出敏锐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种感官的互动和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的意义,感受音乐的韵味和美感,以便更好地领略音乐,在审美中提高学生素质。
(二)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并在课堂教学中技巧性地运用这些感官所发挥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观的养成,使学生更加开阔眼界。可见,多觉联动能为音乐教学注入活力、能全面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及其审美水平乃至创新思维。
(三)多觉联动的音乐教育的具体作用:创设情境、多元呈现、互动体验、营造氛围、促进情感表达、培养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等,进而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和全方位的发展。
三、多觉联动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采用多觉联动感官的措施
教师要在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合理的引导方式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多觉联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领悟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对音乐知识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具体措施:
1.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需要调动哪些感官以及如何联动;
2.选择合适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教学手段和工具;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
4.注重评价与反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歌曲、乐曲、舞蹈等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音乐;
5.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视听体验;
6.组织音乐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歌唱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7.激发“听中律动”-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内在逻辑,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而教师对教学场景进行创设时需要充分发挥听觉的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音乐学习中,充分体现多觉联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8.引导“看中明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多觉联动教学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看视频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不仅可以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还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联合作用,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开动脑筋思考,进一步加强表达能力,从而让多种感官发挥其应有功能;促进“动中感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唱歌,还要重点加强学生理解歌曲词意和情感。组织开展歌唱活动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得到多种感官的锻炼,从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6]。
(二)发挥多觉联动感官的办法
1.听觉与视觉联动-音乐是一种听觉与视觉密切的联系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联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感知和理解;通过听、看、唱等多种方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色和旋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意境”[5]。
2.听觉与触觉联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演奏、舞蹈等音乐表演的触觉活动,使表演者的身体动作、乐器操作等触觉动作适当地配合,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视觉与触觉联动-教授歌曲时邀请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表演,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听觉与嗅觉联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与情感的紧密相连,情感和嗅觉之间的微妙关系,营造适宜的氛围和环境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5.运动与感觉联动-在音乐教学中组织音乐表演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舞蹈、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6.情感与认知的联动-在音乐教学中,情感和认知的联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还可以通过音乐创作和实践等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结 论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它是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才能学会其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培育自己的能力。所以音乐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与自由的学习环境,而多觉联动作为一种新颖而富有成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所以运用多觉联动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突出音乐艺术独有的魅力与风格。灵活运用多觉联动的音乐教育,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多觉联动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的全面发展,进而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一、专著(含教材)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8-79.
[2]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43-45.
二、期刊
[3] 黄煌.多元感官联动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12期65-66,共2页
[4]张艳.漫谈基于多元感官联动的小学音乐教学新方式[J].求知导刊,2020(3).
[5]周海宏.同构联觉-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转换的基本环节[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59-64.
三、学位论文
[6]王丽.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何燕,女,汉,中共党员,宁夏固原人,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硕士。